“直播翻车”岂容“肇事逃逸” 全国首批“直播带货”团体标准基本完成起草工作
近年来,“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翻车”事件却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担心售后问题”是消费者对于“直播带货”这一新型消费模式的两大主要顾虑,而且比例分别高达60.5%和44.8%。
“夸大其词”“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盘点消费者售后评价中的关键词,充斥着对直播乱象的不满,但“翻车”的主角主播却能屡屡“肇事逃逸”。
6月5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商联媒购委)副秘书长孙之升透露,目前行业内首批两项团体标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已基本完成起草工作。标准拟规范主播行为和商品质量,这意味着,“直播带货”将有规可循。
近四成消费者遇问题
网红主播卖力讲解,分享真切体验,商品直观呈现,满屏的评论互动……“直播带货”模式,凭借全新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乐于下单。
《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另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
“疫情期间,依赖线下客源的企业和商家遭受巨大冲击,‘直播带货’展示了巨大优势,一些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自家土特产代言,解决供销难题。”两项团体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有刚说。
中商联媒购委副会长、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韩良晨也指出,从央视主持人、各级政府领导变身主播“带货”,到“五一”期间“直播带货”成为消费热点,疫情的暴发催生了一个“全民直播”的新时代。
不过,“直播带货”产业链条复杂,信息不对称,品牌商看重主播流量,消费者信任主播背书,但主播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网络主播、内容发布平台、产品供应企业等相关参与者均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相关行业、产业链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缺乏依据。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曾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韩良晨说,“直播带货”模式既有电视购物的节目形式,也有网络购物的邀约信息,还有广告代言的表现存在,主播身兼经营者、发布者、代言人等多重角色,由于监管滞后,行业没有门槛,主播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三俗充斥网络、虚假夸大宣传成风、假冒三无产品泛滥、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网红经济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规范。
标准拟规范主播行为
“‘直播带货’怎么播、如何带,尚需用专业、严谨的标准来厘清和界定。”孙之升是两项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工作组组长,他指出,“直播带货”是网络流行的通俗叫法,其术语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这样的叫法在商业术语中并不恰当,也不合适,更不严谨。
“直播带货”究竟属于商业广告,还是属于有偿表演,一直没有定论。但有更多的专家认为,“直播带货”和电视购物类似,属于邀约销售行为,“带货”作为一种商贸流通新生业态,定义为“直播购物”更为科学。
据悉,中商联媒购委目前已基本完成两项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标准拟从行业术语和定义、“带货”产品的商品质量、直播场景软硬件要求、网络主播的行为规范、MCN机构的服务规范、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为直播购物行业设门槛、划底线、树标准、立规范。
“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带货主播不能信马由缰,直播平台也不能无所作为,应以标准加大对直播购物的法律约束和诚信约束,特别是明晰平台和主播责任。”孙之升说,“今后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不仅将打破直播购物行业发展的标准化瓶颈,更会使整个行业迎来一次新的洗牌。”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直播购物行业的通报力度,与公安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动,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全民监督奖励制度,推动直播购物健康有序发展。” 中商联媒购委会长王文学说,在标准化的保驾护航下,“直播带货”产业将结束野蛮生长,实现精耕细作。
近年来,“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翻车”事件却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担心售后问题”是消费者对于“直播带货”这一新型消费模式的两大主要顾虑,而且比例分别高达60.5%和44.8%。
“夸大其词”“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盘点消费者售后评价中的关键词,充斥着对直播乱象的不满,但“翻车”的主角主播却能屡屡“肇事逃逸”。
6月5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商联媒购委)副秘书长孙之升透露,目前行业内首批两项团体标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已基本完成起草工作。标准拟规范主播行为和商品质量,这意味着,“直播带货”将有规可循。
近四成消费者遇问题
网红主播卖力讲解,分享真切体验,商品直观呈现,满屏的评论互动……“直播带货”模式,凭借全新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乐于下单。
《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另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
“疫情期间,依赖线下客源的企业和商家遭受巨大冲击,‘直播带货’展示了巨大优势,一些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自家土特产代言,解决供销难题。”两项团体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有刚说。
中商联媒购委副会长、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韩良晨也指出,从央视主持人、各级政府领导变身主播“带货”,到“五一”期间“直播带货”成为消费热点,疫情的暴发催生了一个“全民直播”的新时代。
不过,“直播带货”产业链条复杂,信息不对称,品牌商看重主播流量,消费者信任主播背书,但主播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网络主播、内容发布平台、产品供应企业等相关参与者均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相关行业、产业链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缺乏依据。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曾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韩良晨说,“直播带货”模式既有电视购物的节目形式,也有网络购物的邀约信息,还有广告代言的表现存在,主播身兼经营者、发布者、代言人等多重角色,由于监管滞后,行业没有门槛,主播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三俗充斥网络、虚假夸大宣传成风、假冒三无产品泛滥、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网红经济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规范。
标准拟规范主播行为
“‘直播带货’怎么播、如何带,尚需用专业、严谨的标准来厘清和界定。”孙之升是两项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工作组组长,他指出,“直播带货”是网络流行的通俗叫法,其术语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这样的叫法在商业术语中并不恰当,也不合适,更不严谨。
“直播带货”究竟属于商业广告,还是属于有偿表演,一直没有定论。但有更多的专家认为,“直播带货”和电视购物类似,属于邀约销售行为,“带货”作为一种商贸流通新生业态,定义为“直播购物”更为科学。
据悉,中商联媒购委目前已基本完成两项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标准拟从行业术语和定义、“带货”产品的商品质量、直播场景软硬件要求、网络主播的行为规范、MCN机构的服务规范、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为直播购物行业设门槛、划底线、树标准、立规范。
“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带货主播不能信马由缰,直播平台也不能无所作为,应以标准加大对直播购物的法律约束和诚信约束,特别是明晰平台和主播责任。”孙之升说,“今后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不仅将打破直播购物行业发展的标准化瓶颈,更会使整个行业迎来一次新的洗牌。”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直播购物行业的通报力度,与公安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动,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全民监督奖励制度,推动直播购物健康有序发展。” 中商联媒购委会长王文学说,在标准化的保驾护航下,“直播带货”产业将结束野蛮生长,实现精耕细作。
- 南阳市保安公司连续三年位列“河南社会责任企业”名单(2024-09-30)
- 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公司质量月系列活动圆满成功(2024-09-29)
- 好莱客艺术整装招商直播圆满收官,携手中小微装企共创经营新篇章!(2024-09-29)
- 响应参加2024全国“质量月”,新良田引领数智化应用行业高品质发展(2024-09-29)
- 数智化应用首选服务商,新良田斩获AI最佳解决方案奖(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