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走出去 优良品种引进来——内蒙古检验检疫局服务地方畜牧业发展综述
辽阔宽广的大草原,使畜牧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让内蒙古成为我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近年来,自治区政府顺应经济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调结构、稳增长,推动畜产业现代化改良升级。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发挥职能作用,在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推自治区向北开发开放的同时,利用地广人稀无污染的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畜牧业健康发展。
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蒙古族对马有着特殊感情。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多次举办国际竞技赛马比赛。如何引进、服务赛事竞技马匹,并扶持马产业落地发展,考验着内蒙古检验检疫人履职尽责、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内蒙古局在全国检验检疫一体化框架下,提效率、抓管理、严管控,不放松口岸验放、长途押运、隔离监管、样品抽取、实验室检测和合格放行每个步骤。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总结管理经验,将隔离任务标准化、流程化、合理化,利用企业资源优势,指导农牧民改进养殖技术,降低饲喂种马成本,增强其参与马产业的信心和能力。
通过宣传引导,内蒙古局着力扩大进境马匹产业影响力,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开展现场教学,指导农牧民提高技术,并提出改良意见,繁育适合不同赛事的混血马、半血马,极大推动了当地马匹饲养热潮。伴随着各类、各级别赛事的成功举办,内蒙古局推动饲养繁育、旅游参观、赛事转播融合发展,形成了新型马产业文化。以内蒙古兴安盟莱德马业公司为例,其所在地科尔沁右翼中旗原有超过50%的低保户,莱德马业进驻后,依靠马产业发展,实现了收入翻番。
据统计,近3年内蒙古地区进口各类竞技马1063匹、蒙古赛马1212匹、屠宰马13642匹,马匹进口贸易批次和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打造本地优质品牌
近年来,为保护草原生态、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自治区政府在做好蒙古羊品系提纯复壮的基础上,大规模引进优良品种,满足草原蒙古羊供种需求。3年来,已有1.9万只澳大利亚种羊经检疫合格落户草原。
为推动进境种羊引入项目,内蒙古局以企业为主体,重点考察研判境外引种的优越性和长远性,实现了澳大利亚杜泊羊等优良品种的大规模“移民”。
鉴于活体动物引进成本高、风险大,内蒙古局帮助企业增加遗传物质引进,并强化后续监管。近年来,该局帮企业购入澳洲种羊胚胎13800枚,并对其本地寒羊做基础母羊实施监管,协助企业利用胚胎移植和腹腔镜输精技术,开展三元杂交,培育“兴安肉羊”的产地标志性产品,有效解决跨区域种羊需求,刺激了本地技术生产、品种繁育的产业热情,为我国国内肉羊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优质品种的引进,提高了羊毛及绒的产量。
助力牲畜改良升级
作为全国最大的鲜奶生产和加工基地,内蒙古地区的奶牛存栏量和奶制品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同时也是国内主要的肉牛养殖基地之一。在国家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带动下,内蒙古地区大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以“稳羊增牛”为方向,加快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蒙古局担负起遗传物质引进引种改良重任。该局以进口冷冻牛精液监管入手,强化境外疫情防控,先后深入澳大利亚和牛繁殖基地开展调研,为风险研判提供技术标准。目前,内蒙古年均引进50多万只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内蒙古局加强后续跟踪监管,协同地方农牧业部门,深入农牧户了解繁育、饲养及收益情况。在自治区改良重点推广地区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每头改良牛犊至少比本地牛犊多卖2000元。仅此一项,当地牧民一年可增收2500余万元。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内蒙古地区从国外引进的动物资源不断增加。近两年,先后进口英国、加拿大种猪2148头,进口美国罗斯种鸡61万余只。经内蒙古局检疫监管放行的各类进境动物未发生任何一起疫情通报。
目前,内蒙古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深化,内蒙古局积极服务地方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让特色农业走出去,把优良品种引进来。
辽阔宽广的大草原,使畜牧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让内蒙古成为我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近年来,自治区政府顺应经济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调结构、稳增长,推动畜产业现代化改良升级。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发挥职能作用,在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推自治区向北开发开放的同时,利用地广人稀无污染的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畜牧业健康发展。
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蒙古族对马有着特殊感情。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多次举办国际竞技赛马比赛。如何引进、服务赛事竞技马匹,并扶持马产业落地发展,考验着内蒙古检验检疫人履职尽责、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内蒙古局在全国检验检疫一体化框架下,提效率、抓管理、严管控,不放松口岸验放、长途押运、隔离监管、样品抽取、实验室检测和合格放行每个步骤。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总结管理经验,将隔离任务标准化、流程化、合理化,利用企业资源优势,指导农牧民改进养殖技术,降低饲喂种马成本,增强其参与马产业的信心和能力。
通过宣传引导,内蒙古局着力扩大进境马匹产业影响力,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开展现场教学,指导农牧民提高技术,并提出改良意见,繁育适合不同赛事的混血马、半血马,极大推动了当地马匹饲养热潮。伴随着各类、各级别赛事的成功举办,内蒙古局推动饲养繁育、旅游参观、赛事转播融合发展,形成了新型马产业文化。以内蒙古兴安盟莱德马业公司为例,其所在地科尔沁右翼中旗原有超过50%的低保户,莱德马业进驻后,依靠马产业发展,实现了收入翻番。
据统计,近3年内蒙古地区进口各类竞技马1063匹、蒙古赛马1212匹、屠宰马13642匹,马匹进口贸易批次和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打造本地优质品牌
近年来,为保护草原生态、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自治区政府在做好蒙古羊品系提纯复壮的基础上,大规模引进优良品种,满足草原蒙古羊供种需求。3年来,已有1.9万只澳大利亚种羊经检疫合格落户草原。
为推动进境种羊引入项目,内蒙古局以企业为主体,重点考察研判境外引种的优越性和长远性,实现了澳大利亚杜泊羊等优良品种的大规模“移民”。
鉴于活体动物引进成本高、风险大,内蒙古局帮助企业增加遗传物质引进,并强化后续监管。近年来,该局帮企业购入澳洲种羊胚胎13800枚,并对其本地寒羊做基础母羊实施监管,协助企业利用胚胎移植和腹腔镜输精技术,开展三元杂交,培育“兴安肉羊”的产地标志性产品,有效解决跨区域种羊需求,刺激了本地技术生产、品种繁育的产业热情,为我国国内肉羊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优质品种的引进,提高了羊毛及绒的产量。
助力牲畜改良升级
作为全国最大的鲜奶生产和加工基地,内蒙古地区的奶牛存栏量和奶制品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同时也是国内主要的肉牛养殖基地之一。在国家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带动下,内蒙古地区大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以“稳羊增牛”为方向,加快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蒙古局担负起遗传物质引进引种改良重任。该局以进口冷冻牛精液监管入手,强化境外疫情防控,先后深入澳大利亚和牛繁殖基地开展调研,为风险研判提供技术标准。目前,内蒙古年均引进50多万只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内蒙古局加强后续跟踪监管,协同地方农牧业部门,深入农牧户了解繁育、饲养及收益情况。在自治区改良重点推广地区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每头改良牛犊至少比本地牛犊多卖2000元。仅此一项,当地牧民一年可增收2500余万元。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内蒙古地区从国外引进的动物资源不断增加。近两年,先后进口英国、加拿大种猪2148头,进口美国罗斯种鸡61万余只。经内蒙古局检疫监管放行的各类进境动物未发生任何一起疫情通报。
目前,内蒙古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深化,内蒙古局积极服务地方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让特色农业走出去,把优良品种引进来。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