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 铸就辉煌——广东检验检疫:精彩2016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广东检验检疫人当好“三个表率”,服务“两个率先”,坚定不移推进检验检疫事业改革发展,全力以赴促进广东外经贸稳定增长,扎实有力推动进出口领域质量建设。国务院、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20次对广东局工作作出肯定。
精彩2016,亮点纷呈。
亮点1 “省部合作备忘录”签署
根据质检总局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指示精神,广东检验检疫局全力以赴推动“省部合作备忘录”签署。2016年5月24日,质检总局与广东省政府在广州正式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建设质量强省共同推动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合作备忘录》,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共同努力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质量发展动力和质量安全保证。《备忘录》为广东深化对外开放、建设质量强省量身定做28条措施,为广东质检两局争取到1.42亿地方资金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见证备忘录签署仪式,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分别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省政府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邹铭、副省长何忠友、袁宝成出席签字仪式。
围绕合作备忘录相关重点工作任务,广东检验检疫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细化具体措施和要求,加强督办,确保合作备忘录取得实效。
亮点2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聚焦业务创新,全力开展“三种模式、三个体系”业务综合改革。围绕广东自贸区战略定位,在机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服务大局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打造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升级版,当好自贸区改革创新“排头兵”。全力推动广东省首批9项检验检疫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实施,组织提出第二批13项创新制度,其中11项入选全省第二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原产地签证管理模式入选国务院新一批全国改革试点经验。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在南粤大地加速释放:市场采购商品验放最快缩短为16分钟,查验比例降低90%;创新国际航行船舶卫生检疫5S智能监管体系,国际航线班轮通关速度整体提高20%;网上办事大厅每年为企业节约500万小时,节省费用超过5000万元;CEPA食品进口数量同比大幅增长300%;实施原产地签证一体化,签证缩短时间50%;南沙自贸区毛坯钻石监管配套工作顺利通过总局验收。在自贸区改革探索中,广东局取得了把好国门与服务发展的双赢,受到媒体高度关注。
2016年12月18日,广东检验检疫局“三模式三体系”业务综合改革荣获第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奖实践类第一名。
亮点3 “单一窗口”“三互”先行先试
全面深化口岸通关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深入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推动查验单位全口径数据共享、电子闸口共管共用和通关一体化改革协同联动,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研究制定检验检疫业务系统与“单一窗口”平台数据交换标准,协调推进广州“单一窗口”2.0版上线试运行并新增进出境舱单、国际邮件快件、国际会展、原产地等8项功能。2016年1-11月,通过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进出口货物申报65523批次,跨境电商检验检疫申报2980万单。全面复制推广东莞、江门“三互”模式,与各地海关就深化“三互”合作达成新共识,构建形成覆盖海陆空口岸的“三互”合作新格局。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电子支付和移动查验试点,扩大报检无纸化覆盖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面推行“电子证书”模式,不断推进检验检疫全流程无纸化。继续深化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创新建立进口货物中转分流监管模式,在辖区对接建立10个“无水港”,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缩短2-3天,通关成本降低60%,70%的出口食品和95%的出口化妆品实现零等待。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批次和货物种类逐渐扩大,效率大幅提升,通关一体化改革得到更多企业认可。
亮点4 创新构建质量溯源体系
紧紧围绕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高标准规则体系,率先实施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依托“智检口岸”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采集商品从生产、贸易、流通直至消费者的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碎片化质量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手段,形成以标准、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全链条、闭环式大质量管理机制,以溯源码为介质,实现商品价值的真实传递。
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理念先进、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化系统成熟可靠,具有共建共享、真实安全、开放便利的特点。从单纯的口岸监管转变为事前“源头可溯、风险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惩戒”、事后“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链条闭环监管;从微观监管转变为宏观与微观并重的大质量监管;从单一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多元共建的社会性体系。围绕质量这一核心价值,实现了监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自在南沙试点以来,胡春华、支树平等领导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希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度认可并加入工厂级溯源,已覆盖全品类商品,查询遍布亚、欧、北美、澳等4大洲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相关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响应共建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的倡议。此创新做法被商务部确立为全国自贸区“8大最佳实践案例”之一,新华社瞭望智库作专题访谈,央视新闻直播间对此专题报导,获得2016年度“质量之光”质检创新奖。
亮点5 积极支持新业态发展
构建跨境电商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备案、全申报、风险监测、事后追溯管理措施,积极应对跨境电商税改新政,促进广东跨境电商回稳向好发展。2016年1-11月,中国(广州)综试区备案跨境电商企业654家,备案商品117.6万种;平均通检时间低于105秒,检疫查验进入“读秒时代”。检出不合格批次2350批次,货值1074.5万元,不合格商品种类主要集中在食品、玩具、装饰品、宠物食品等。2016年5月24日,支树平局长到黄埔状元谷跨境电商园区现场视察,对广东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措施,力促全球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扩大获得资质的企业数量和范围,初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目前共有16家企业正常运行,共进口维修/再制造货物6个种类、1218批次,货值1058万美元。初步建立起供应链海外综合评估为基础的闭环管理体系,有效缩短企业进口周期,降低企业成本。
亮点6 “放管服”同步推进促外贸回稳向好
有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针对“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24个国家地区通关便利政策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专题研究,完成相关课题18项。牵头11个直属局编写“一带一路”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方案。
根据质检总局和广东省的工作部署,及时研究制订服务外贸发展的针对性工作措施,全力促进广东外贸回稳向好。认真落实简政放权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调整降低出境商品口岸查验比例,严格执行收费减免政策,重点清查涉企收费环节,积极推进第三方采信,力促出口“降成本”。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并进行4次动态调整,建立行政自由裁量权源头控制标准和制度。主动申请承接质检总局全部266项进境食品检疫审批授权终审,授权产品审批时间缩短75%。利用原产地证书支持企业外贸转型和应对反倾销,试点原产地证企业备案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两证合一”,签发全国首份海外仓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积极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质量技术服务体系,开展免费检测3582批次,减免金额493万元。
亮点7 国门安全保障成效显著
全力构建国门安全防护网,突出严防疫病疫情核心,健全国门安全查验机制,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监管能力建设。严抓口岸疫情疫病防控,在广州机场口岸检出全国口岸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和首起家庭聚集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在国内首次从国际航行船舶中截获携带汉坦病毒活鼠。检出寨卡病毒病、登革热、疟疾和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77例。从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150种、18744种次,同比增长3.45%和7.32%,质检总局根据广东局截获的疫情发布警示通报共6份。2016年12月,从截获进境旅客携带生禽蛋中检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
进一步把好进出口食品安全关,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洋垃圾”进入国门,连续查获3批12000吨以铁矿为名进口的“洋垃圾”。质检总局发出警示通报,宝马公司召回6109辆迷你乘用车。实施进口汽车三包召回监督检查89批。开展“清风行动”,查处进出口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1宗。对17家违法违规进出口危化品企业进行处罚。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并作退货或销毁575批、5万吨。其中,在国内首次从印尼进口的4.9万吨、货值2711万美元食用棕榈油中检出总砷超标并作退运处理,质检总局据此发布警示通报。严把供港澳食品安全关,牵头召开全省保障香港《规例》平稳实施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与澳门民政总署联合举办“广东供澳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考察交流会”。组织召开2016年“粤港澳深珠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与食品安全控制会议”。“五地会议”至今已连续举办17年,成为区域检验检疫合作典范。
亮点8 进出口领域质量发展
聚焦供给质量,大力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量文化建设。积极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形成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共治的格局。打造质量安全示范区品牌,已建成1个国家级出口种苗花卉示范区、9个国家级出口食品示范区、3个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示范区和11个省级示范区,推荐美的电器、格兰仕微波炉等35家企业荣获首批“中国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光荣称号,348家外贸企业获评“中国质量诚信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构建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数(QSI)体系,建立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白皮书制度,出版专著并报送广东省政府。加快推进风险预警能力建设,通过C-RAPEX系统采集和上报8581条风险信息,其中高风险信息64条,退运252起,销毁24起,质检总局采用并发布预警7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力度,与有关部门合作推进“出口食品内销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辖区有177家出口食品备案企业上线认监委“同线同标同质”平台,上线企业数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新华社等1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亮点9 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溢出效应
聚焦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开放发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为外贸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4个国家TBT/SPS研究评议基地为依托,组织开展40项国外TBT/SPS通报评议,报送的特别贸易关注两次被中国WTO谈判代表团作为WTO大会议题,并促使欧盟最终放弃进一步降低六价铬限量措施,避免我国玩具出口成本增加。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机制”,研发技术信息公共服务“自平台”,发布外贸风险预警2250条,惠及12000家外贸企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溢出效应显著,广东省外贸出口额占全国28.3%,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直接损失额仅占全国10%,同比下降127.0亿美元,降幅超过50%。
亮点10 履职能力建设
聚焦检验检疫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邀请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党校、中山大学等单位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科学编制并正式发布广东局“十三五”规划。主动承担3项质检总局重大课题研究。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完成全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患者样本全基因测序,主持的1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新承担国际标准制定1项。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获国家科技部立项。获2015年度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获2015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
以“E-CIQ+智检口岸”为抓手狠抓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质检总局E-CIQ主干系统建设、测试和应用推广工作,主干系统已在辖区全面上线运行。强化“智检口岸”平台规划与建设,实现“E-CIQ+智检口岸”无缝对接、功能互补。率先在全国系统中实现双数据中心常态化运行。在湛江、南沙、东莞和机场局试点移动查验、移动放行。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广东检验检疫人当好“三个表率”,服务“两个率先”,坚定不移推进检验检疫事业改革发展,全力以赴促进广东外经贸稳定增长,扎实有力推动进出口领域质量建设。国务院、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20次对广东局工作作出肯定。
精彩2016,亮点纷呈。
亮点1 “省部合作备忘录”签署
根据质检总局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指示精神,广东检验检疫局全力以赴推动“省部合作备忘录”签署。2016年5月24日,质检总局与广东省政府在广州正式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建设质量强省共同推动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合作备忘录》,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共同努力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质量发展动力和质量安全保证。《备忘录》为广东深化对外开放、建设质量强省量身定做28条措施,为广东质检两局争取到1.42亿地方资金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见证备忘录签署仪式,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分别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省政府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邹铭、副省长何忠友、袁宝成出席签字仪式。
围绕合作备忘录相关重点工作任务,广东检验检疫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细化具体措施和要求,加强督办,确保合作备忘录取得实效。
亮点2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聚焦业务创新,全力开展“三种模式、三个体系”业务综合改革。围绕广东自贸区战略定位,在机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服务大局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打造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升级版,当好自贸区改革创新“排头兵”。全力推动广东省首批9项检验检疫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实施,组织提出第二批13项创新制度,其中11项入选全省第二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原产地签证管理模式入选国务院新一批全国改革试点经验。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在南粤大地加速释放:市场采购商品验放最快缩短为16分钟,查验比例降低90%;创新国际航行船舶卫生检疫5S智能监管体系,国际航线班轮通关速度整体提高20%;网上办事大厅每年为企业节约500万小时,节省费用超过5000万元;CEPA食品进口数量同比大幅增长300%;实施原产地签证一体化,签证缩短时间50%;南沙自贸区毛坯钻石监管配套工作顺利通过总局验收。在自贸区改革探索中,广东局取得了把好国门与服务发展的双赢,受到媒体高度关注。
2016年12月18日,广东检验检疫局“三模式三体系”业务综合改革荣获第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奖实践类第一名。
亮点3 “单一窗口”“三互”先行先试
全面深化口岸通关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深入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推动查验单位全口径数据共享、电子闸口共管共用和通关一体化改革协同联动,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研究制定检验检疫业务系统与“单一窗口”平台数据交换标准,协调推进广州“单一窗口”2.0版上线试运行并新增进出境舱单、国际邮件快件、国际会展、原产地等8项功能。2016年1-11月,通过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进出口货物申报65523批次,跨境电商检验检疫申报2980万单。全面复制推广东莞、江门“三互”模式,与各地海关就深化“三互”合作达成新共识,构建形成覆盖海陆空口岸的“三互”合作新格局。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电子支付和移动查验试点,扩大报检无纸化覆盖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面推行“电子证书”模式,不断推进检验检疫全流程无纸化。继续深化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创新建立进口货物中转分流监管模式,在辖区对接建立10个“无水港”,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缩短2-3天,通关成本降低60%,70%的出口食品和95%的出口化妆品实现零等待。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批次和货物种类逐渐扩大,效率大幅提升,通关一体化改革得到更多企业认可。
亮点4 创新构建质量溯源体系
紧紧围绕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高标准规则体系,率先实施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依托“智检口岸”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采集商品从生产、贸易、流通直至消费者的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碎片化质量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手段,形成以标准、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全链条、闭环式大质量管理机制,以溯源码为介质,实现商品价值的真实传递。
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理念先进、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化系统成熟可靠,具有共建共享、真实安全、开放便利的特点。从单纯的口岸监管转变为事前“源头可溯、风险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惩戒”、事后“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链条闭环监管;从微观监管转变为宏观与微观并重的大质量监管;从单一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多元共建的社会性体系。围绕质量这一核心价值,实现了监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自在南沙试点以来,胡春华、支树平等领导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希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度认可并加入工厂级溯源,已覆盖全品类商品,查询遍布亚、欧、北美、澳等4大洲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相关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响应共建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的倡议。此创新做法被商务部确立为全国自贸区“8大最佳实践案例”之一,新华社瞭望智库作专题访谈,央视新闻直播间对此专题报导,获得2016年度“质量之光”质检创新奖。
亮点5 积极支持新业态发展
构建跨境电商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备案、全申报、风险监测、事后追溯管理措施,积极应对跨境电商税改新政,促进广东跨境电商回稳向好发展。2016年1-11月,中国(广州)综试区备案跨境电商企业654家,备案商品117.6万种;平均通检时间低于105秒,检疫查验进入“读秒时代”。检出不合格批次2350批次,货值1074.5万元,不合格商品种类主要集中在食品、玩具、装饰品、宠物食品等。2016年5月24日,支树平局长到黄埔状元谷跨境电商园区现场视察,对广东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措施,力促全球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扩大获得资质的企业数量和范围,初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目前共有16家企业正常运行,共进口维修/再制造货物6个种类、1218批次,货值1058万美元。初步建立起供应链海外综合评估为基础的闭环管理体系,有效缩短企业进口周期,降低企业成本。
亮点6 “放管服”同步推进促外贸回稳向好
有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针对“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24个国家地区通关便利政策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专题研究,完成相关课题18项。牵头11个直属局编写“一带一路”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方案。
根据质检总局和广东省的工作部署,及时研究制订服务外贸发展的针对性工作措施,全力促进广东外贸回稳向好。认真落实简政放权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调整降低出境商品口岸查验比例,严格执行收费减免政策,重点清查涉企收费环节,积极推进第三方采信,力促出口“降成本”。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并进行4次动态调整,建立行政自由裁量权源头控制标准和制度。主动申请承接质检总局全部266项进境食品检疫审批授权终审,授权产品审批时间缩短75%。利用原产地证书支持企业外贸转型和应对反倾销,试点原产地证企业备案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两证合一”,签发全国首份海外仓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积极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质量技术服务体系,开展免费检测3582批次,减免金额493万元。
亮点7 国门安全保障成效显著
全力构建国门安全防护网,突出严防疫病疫情核心,健全国门安全查验机制,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监管能力建设。严抓口岸疫情疫病防控,在广州机场口岸检出全国口岸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和首起家庭聚集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在国内首次从国际航行船舶中截获携带汉坦病毒活鼠。检出寨卡病毒病、登革热、疟疾和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77例。从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150种、18744种次,同比增长3.45%和7.32%,质检总局根据广东局截获的疫情发布警示通报共6份。2016年12月,从截获进境旅客携带生禽蛋中检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
进一步把好进出口食品安全关,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洋垃圾”进入国门,连续查获3批12000吨以铁矿为名进口的“洋垃圾”。质检总局发出警示通报,宝马公司召回6109辆迷你乘用车。实施进口汽车三包召回监督检查89批。开展“清风行动”,查处进出口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1宗。对17家违法违规进出口危化品企业进行处罚。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并作退货或销毁575批、5万吨。其中,在国内首次从印尼进口的4.9万吨、货值2711万美元食用棕榈油中检出总砷超标并作退运处理,质检总局据此发布警示通报。严把供港澳食品安全关,牵头召开全省保障香港《规例》平稳实施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与澳门民政总署联合举办“广东供澳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考察交流会”。组织召开2016年“粤港澳深珠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与食品安全控制会议”。“五地会议”至今已连续举办17年,成为区域检验检疫合作典范。
亮点8 进出口领域质量发展
聚焦供给质量,大力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量文化建设。积极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形成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共治的格局。打造质量安全示范区品牌,已建成1个国家级出口种苗花卉示范区、9个国家级出口食品示范区、3个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示范区和11个省级示范区,推荐美的电器、格兰仕微波炉等35家企业荣获首批“中国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光荣称号,348家外贸企业获评“中国质量诚信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构建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数(QSI)体系,建立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白皮书制度,出版专著并报送广东省政府。加快推进风险预警能力建设,通过C-RAPEX系统采集和上报8581条风险信息,其中高风险信息64条,退运252起,销毁24起,质检总局采用并发布预警7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力度,与有关部门合作推进“出口食品内销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辖区有177家出口食品备案企业上线认监委“同线同标同质”平台,上线企业数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新华社等1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亮点9 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溢出效应
聚焦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开放发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为外贸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4个国家TBT/SPS研究评议基地为依托,组织开展40项国外TBT/SPS通报评议,报送的特别贸易关注两次被中国WTO谈判代表团作为WTO大会议题,并促使欧盟最终放弃进一步降低六价铬限量措施,避免我国玩具出口成本增加。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机制”,研发技术信息公共服务“自平台”,发布外贸风险预警2250条,惠及12000家外贸企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溢出效应显著,广东省外贸出口额占全国28.3%,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直接损失额仅占全国10%,同比下降127.0亿美元,降幅超过50%。
亮点10 履职能力建设
聚焦检验检疫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邀请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党校、中山大学等单位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科学编制并正式发布广东局“十三五”规划。主动承担3项质检总局重大课题研究。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完成全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患者样本全基因测序,主持的1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新承担国际标准制定1项。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获国家科技部立项。获2015年度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获2015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
以“E-CIQ+智检口岸”为抓手狠抓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质检总局E-CIQ主干系统建设、测试和应用推广工作,主干系统已在辖区全面上线运行。强化“智检口岸”平台规划与建设,实现“E-CIQ+智检口岸”无缝对接、功能互补。率先在全国系统中实现双数据中心常态化运行。在湛江、南沙、东莞和机场局试点移动查验、移动放行。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