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浙江制造”质量供给水平——浙江检验检疫局全力服务“质量强省”战略综述
顺应2016年12月中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浙江省领导对建设“质量强省”提出了高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和全民的质量观,努力实现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由“制造大省”向“品质强省”转变。这也对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浙江检验检疫局局长贺水山要求全省系统围绕质量提升,加速质量共治,服务“质量强省”,在为“浙江制造”添砖加瓦的进程中,在加快实现“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直至“浙江智造”的跨越发展中,发挥检验检疫部门应有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浙江辖区共有60家企业获批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位列全国第一;2016年有106家企业被授予年度“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位列全国第一。
质量精品引领示范区百花齐放
有人说过,最早的丝绸在浙江,最贵的丝绸却在法国;同为世界三大酿造酒,法国葡萄酒却比浙江绍兴黄酒多卖一个“零”。为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制造业,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2016年5月,浙江全面深化出口工业产品“两个示范”建设现场会在杭州临安召开。会上,浙江临安出口电光源产品、浙江建德出口低压电器、浙江温州(鹿城)出口鞋类产品、浙江台州路桥出口机动车4家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及两家省级质量安全示范区、14家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领取了代表“质量模范”的金色牌匾。
闪亮的牌匾背后是浙江企业和监管部门8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示范区出口产品每一亿美元境外通报退运率下降75%,该水平不到浙江出口通报平均水平的十一分之一。
示范的力量就是打造榜样的力量,示范的精神就是塑造精品的意识。临安节能电光源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节能灯灯管产量目前已占到全球总量四分之一。“自示范区创建以来,我们没有出现出口电光源产品被国外通报现象。”杭州临安市副市长沈慧自豪地说,示范区建设提升了一个行业,如今临安节能电光源企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亿元以上企业有16家,辐射并带动了区域其他企业向上向好。浙江局还通过示范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技术促进为核心推动集聚产业质量提升。其中云和木玩、大唐袜业、金华电动工具等多个公共检测平台成为浙江重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获得了省政府专项资金,累计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3000多次,为企业节省检测费用近千万元,服务集聚产业更好地“走出去”。
质量共治守护出入境产品安全
出口产品事关企业声誉和国家荣誉,进口产品事关国民生命健康安全。浙江局立足辖区实际、深化检地合作、谋求共治共赢,与地方政府共同维护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
2016年10月,由国家认监委指导,浙江局、浙江省商务厅、杭州余杭区政府主办的“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进暨电商帮扶对接会在杭召开,共有52家食品企业入驻“三同”公共信息平台,上线率居全国前列。为了更好拓展“三同”产品内销渠道,浙江局结合电商产业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同推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的拓展。
质量提升一方面需要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浙江局深化部门区间合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将质量问题消灭在源头。2016年4月,浙江局通报了“十大不合格进口案例”:捷豹路虎揽胜极光汽车涉及变速箱故障,网购进口服装不合格率达100%,进口宝马汽车水箱(散热器)涉及漏水,494包“大王”纸尿裤内包装破损等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与省食安委联合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隐患“三大一严”专项行动,检查进出口食品企业1225家次,整改安全隐患76个。开展出口商品质量提升打假维权“清风行动”,查处假冒伪劣工业品案件17起,装运前检验不合格255批、金额668.1万美元。加强进口煤炭等资源性产品检验监管,检出不合格582批、重量3281.43万吨、货值19.86亿美元。开展“口岸天平行动”,加强法检商品重量鉴定工作,为进口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人民币。
质量机制推动浙江迈向“智造”时代
如果说从“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那么从“浙江创造”进而迈向“浙江智造”就要依靠完善的质量机制建设,从而合心合力提升品质,大力推动质量升级。
浙江局积极站位、先行先试,努力在跨境电商新业态过程中完善质量机制平台,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促进电商健康发展。率先创建跨境电商商品检验监管制度,全面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监管模式,达到了便捷高效、风险可控的效果。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自2016年7月试运行以来,共采集各类数据和信息近1.8亿条,监控并查获肉毒杆菌、多肉植物、宠物食品等高风险敏感产品逾万件,均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研判和后续监管。浙江局还积极与天猫、贝贝网等主要电商平台沟通,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缺陷进口消费品召回机制,并实施了全国首例跨境电商领域缺陷进口消费品的召回。
进一步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标准立身”在质量机制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2016年11月,在浙江局推动下,浙江丽水云和木玩首个“浙江制造”标准——木制玩具顺利通过评审,有效提升了云和企业在木制玩具制造领域的话语权。除了“有形”的产业,浙江局还积极帮扶“无形”的产业,促进旅游产业质量提升。湖州德清“洋家乐”民宿在省内小有名气,但作为服务产品申请生态原产地保护国内尚无先例,更无相应的保护评定规范。浙江局勇于创新、深入调研,向质检总局申报《生态原产地乡村民宿产品评定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制定》课题并成功立项,向地方政府报送多篇专报,2016年4月又在德清承办了全国生态原产地乡村民宿产品保护研讨会。在浙江局主导下,2016年11月,德清县“洋家乐”旅游产品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现场评定,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的服务产品。
顺应2016年12月中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浙江省领导对建设“质量强省”提出了高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和全民的质量观,努力实现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由“制造大省”向“品质强省”转变。这也对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浙江检验检疫局局长贺水山要求全省系统围绕质量提升,加速质量共治,服务“质量强省”,在为“浙江制造”添砖加瓦的进程中,在加快实现“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直至“浙江智造”的跨越发展中,发挥检验检疫部门应有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浙江辖区共有60家企业获批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位列全国第一;2016年有106家企业被授予年度“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位列全国第一。
质量精品引领示范区百花齐放
有人说过,最早的丝绸在浙江,最贵的丝绸却在法国;同为世界三大酿造酒,法国葡萄酒却比浙江绍兴黄酒多卖一个“零”。为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制造业,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2016年5月,浙江全面深化出口工业产品“两个示范”建设现场会在杭州临安召开。会上,浙江临安出口电光源产品、浙江建德出口低压电器、浙江温州(鹿城)出口鞋类产品、浙江台州路桥出口机动车4家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及两家省级质量安全示范区、14家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领取了代表“质量模范”的金色牌匾。
闪亮的牌匾背后是浙江企业和监管部门8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示范区出口产品每一亿美元境外通报退运率下降75%,该水平不到浙江出口通报平均水平的十一分之一。
示范的力量就是打造榜样的力量,示范的精神就是塑造精品的意识。临安节能电光源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节能灯灯管产量目前已占到全球总量四分之一。“自示范区创建以来,我们没有出现出口电光源产品被国外通报现象。”杭州临安市副市长沈慧自豪地说,示范区建设提升了一个行业,如今临安节能电光源企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亿元以上企业有16家,辐射并带动了区域其他企业向上向好。浙江局还通过示范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技术促进为核心推动集聚产业质量提升。其中云和木玩、大唐袜业、金华电动工具等多个公共检测平台成为浙江重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获得了省政府专项资金,累计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3000多次,为企业节省检测费用近千万元,服务集聚产业更好地“走出去”。
质量共治守护出入境产品安全
出口产品事关企业声誉和国家荣誉,进口产品事关国民生命健康安全。浙江局立足辖区实际、深化检地合作、谋求共治共赢,与地方政府共同维护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
2016年10月,由国家认监委指导,浙江局、浙江省商务厅、杭州余杭区政府主办的“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进暨电商帮扶对接会在杭召开,共有52家食品企业入驻“三同”公共信息平台,上线率居全国前列。为了更好拓展“三同”产品内销渠道,浙江局结合电商产业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同推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的拓展。
质量提升一方面需要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浙江局深化部门区间合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将质量问题消灭在源头。2016年4月,浙江局通报了“十大不合格进口案例”:捷豹路虎揽胜极光汽车涉及变速箱故障,网购进口服装不合格率达100%,进口宝马汽车水箱(散热器)涉及漏水,494包“大王”纸尿裤内包装破损等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与省食安委联合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隐患“三大一严”专项行动,检查进出口食品企业1225家次,整改安全隐患76个。开展出口商品质量提升打假维权“清风行动”,查处假冒伪劣工业品案件17起,装运前检验不合格255批、金额668.1万美元。加强进口煤炭等资源性产品检验监管,检出不合格582批、重量3281.43万吨、货值19.86亿美元。开展“口岸天平行动”,加强法检商品重量鉴定工作,为进口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人民币。
质量机制推动浙江迈向“智造”时代
如果说从“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那么从“浙江创造”进而迈向“浙江智造”就要依靠完善的质量机制建设,从而合心合力提升品质,大力推动质量升级。
浙江局积极站位、先行先试,努力在跨境电商新业态过程中完善质量机制平台,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促进电商健康发展。率先创建跨境电商商品检验监管制度,全面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监管模式,达到了便捷高效、风险可控的效果。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自2016年7月试运行以来,共采集各类数据和信息近1.8亿条,监控并查获肉毒杆菌、多肉植物、宠物食品等高风险敏感产品逾万件,均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研判和后续监管。浙江局还积极与天猫、贝贝网等主要电商平台沟通,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缺陷进口消费品召回机制,并实施了全国首例跨境电商领域缺陷进口消费品的召回。
进一步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标准立身”在质量机制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2016年11月,在浙江局推动下,浙江丽水云和木玩首个“浙江制造”标准——木制玩具顺利通过评审,有效提升了云和企业在木制玩具制造领域的话语权。除了“有形”的产业,浙江局还积极帮扶“无形”的产业,促进旅游产业质量提升。湖州德清“洋家乐”民宿在省内小有名气,但作为服务产品申请生态原产地保护国内尚无先例,更无相应的保护评定规范。浙江局勇于创新、深入调研,向质检总局申报《生态原产地乡村民宿产品评定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制定》课题并成功立项,向地方政府报送多篇专报,2016年4月又在德清承办了全国生态原产地乡村民宿产品保护研讨会。在浙江局主导下,2016年11月,德清县“洋家乐”旅游产品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现场评定,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的服务产品。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