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检验检疫局助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纪实
“甘肃检验检疫局立足本职,深挖区域特色,帮扶岷县当归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带动甘肃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值得肯定和表彰。”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局以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着力帮扶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精准脱贫,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多次批示肯定。
截至目前,甘肃省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0个,位列西北第二。其中出口苹果示范区3个,出口中药材示范区3个,有效促进了该省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和产业转型发展。
兴产业 促发展 着力推进精准扶贫
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甘肃省的基本省情。甘肃局将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点和突破口,通过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甘肃岷县是全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当归已有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当归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是全县农村的支柱产业。然而,受种植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完善,中药材加工企业加工工艺落后等因素影响,岷县中药材出口并不顺利,农民增收困难。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6年3月,甘肃局邀请质检总局和国家民委相关领导调研岷县当归产业,通过与县政府座谈、调研企业、查看种植基地,全方位为岷县当归产业会诊把脉,提出了建设质量安全示范区、以质取胜的思路。随后,该局多次派出工作组赴岷县进行业务指导,并安排帮扶人员驻村蹲点,会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通过与地方政府一年的努力,岷县当归示范区的生产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农药化学投入品控制进一步规范,疫病疫情检测、风险监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2016年9月,岷县当归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在“国字号”招牌的影响下,岷县当归价格持续升高,当年出口中药材17批次、156吨,货值141.34万美元,占全省中药材出口额的40.3%,在出口量仅增长1%的情况下,出口额较2015年增长了8%。
岷县,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甘肃局多次赴全省贫困县区调研,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同探讨产业扶贫的路径,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先后与静宁县、庆阳市、礼县、榆中县、岷县和渭源县等6个贫困市县签订合作协议,助推特色产品扩大出口、推动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目前在全省扶贫困县成功创建质量安全示范区7个,产业扶贫成效不断显现。2016年,礼县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苹果直接出口8427.7吨、货值130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112%;榆中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供港蔬菜9300吨,同比增长48.1%。今年新建成的渭源县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中药材实现首次直接出口。
提质量 创品牌 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甘肃地形狭长,区域差异性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陇东地区是全国苹果主产区之一,河西走廊是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岷县等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全省中药材品种达1600多个,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如何让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发挥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直是甘肃局党组的关注的焦点。
五年来,甘肃局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作为挖掘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抓手,着眼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量,创品牌,推动“礼县苹果”“高原夏菜”“岷县当归”等一系列“甘肃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五年来,该局定期对示范区的企业及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免费提供进口国家或地区最新的食品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咨询服务。通过构建产品种植标准、农业投入品监管、疫情疫病监测防控、质量安全追溯等8大质量管理体系,引导示范区内企业实现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资源、劳力为主的产业优势,向质量、技术、服务、品牌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示范区内产品抽检合格率由创建前的98.54%提升至99.6%。全省已在平凉、庆阳、陇南等苹果主产区建成出口苹果示范区3个,在定西、陇南等传统中药材种植区建成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3个,在河西走廊地区建成出口蔬菜示范区3个、出口梨示范区1个。自2013年以来,示范区内出口产品从未发生过境外通报,产品质量稳定提升。
在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该局还鼓励和支持各地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培育出口品牌,增强示范区带动效应。结合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区内优质产品申报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打造绿色生态品牌。2016年以来,全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从无到有,品类不断增多,出口产品的品质也受到国外市场的普遍好评。目前,甘肃礼县成功创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省8家企业的苹果、马铃薯、百合和大黄等4类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新名片”带来新成果,2016年礼县大黄等中药材实现出口货值27万美元,苹果实现出口货值1993万美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0.2元,同比增长8.2%。
今年以来,甘肃局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结合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精心筛选19个基础较好的县区进行重点培育。与玉门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试点开展枸杞产业有机认证,带动全省农产品广泛开展有机、GAP认证,进一步助推了质量安全示范区内优质农产品提质增效。
优服务 提效率 着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鼓励示范区内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甘肃局通过采取“逐一帮扶”“一对一”等帮扶措施,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质量安全管理和检验检测能力。对符合要求的,优先对外推荐,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进口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准入资质。该局全面推行报检企业备案和原产地签证企业备案“两证合一”制度,充分利用各类原产地优惠政策,帮扶企业出口产品获得更多的国外减免关税优惠待遇,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2015年以来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1255份,为出口企业获得关税减免约近2568.65万美元。密切跟踪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和要求,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扩大出口。2016年,该局指导示范区内企业成功应对印尼技术性贸易措施,苹果等特色产品出口量逆势增长,全年检验检疫出口苹果2208批、7.7万吨,货值达8012.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5%、225%和184.3% 。
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引导示范区内企业实施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通过开展“逐一帮扶”,全省已有21家出口食品企业登陆国家认监委“同线同标同质”信息服务平台,上线率名列全国前茅。5家企业产品入驻“三同”实体店,15家“三同”企业借力“三同”新设包装开拓内销市场,产品质量和销量显著提升,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形成了出口食品企业外贸、内销双渠道良好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千方百计提升示范区内产品通关效率。积极实施检验检疫“互联网+”,e-CIQ主干系统和全国检验检疫无纸化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检验检疫申报和原产地企业备案实现“无纸化”办理。按照就近、高效原则,及时调整划转监管职能,省局下划业务批次和货值分别占37%和46%。重新修订《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时限管理办法》,根据产品安全风险分类对全局检验检疫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力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流程时限。2016年,该局将示范区内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种养殖场、生产加工企业备案或注册下放到分支局直接办理,金昌检验检疫局采取“一次检查,集中办理”的方式,一次为凉州区29家果园发放了注册登记证书,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
该局运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科学设定现场检查频率,建立诚信奖励、失信惩戒工作机制,鼓励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厉处罚违法失信企业。2015年以来,共清理取消不合要求的备案种植(养殖)场51个,有效净化了国家级示范区食品农产品良好质量安全环境,促进了质量安全示范区健康发展。
抓共治 建机制 着力凝聚创建合力
早在2010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甘肃局和省农牧、省质监、工商和商务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分工,以“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为目标,全力推动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此后,甘肃局和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争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扶持发展和出口基地建设方面的政策倾斜,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促进了全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速。2016年,甘肃局积极推动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纳入《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对示范区和示范区内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当年有4家示范区内的出口企业享受到15.2万元补助资金。今年,在甘肃局的进一步协调推动下,省商务厅从外贸促进项目资金中为2016年以来创建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分别给予20万左右的奖励资金,通过加强政策激励,进一步推动了示范区创建工作。
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该局与相关市州、县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强化培训,积极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宣传“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检验检疫监管便利措施,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进程。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提升示范区内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不定期对农资市场、化学投入品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和疫情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构建了地方政府主导、检验检疫部门引导,相关部门联动、龙头企业带动、全民共同参与的建设机制。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质量改善供给,质量引领未来,质量就是未来。”在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甘肃检验检疫人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深耕质量田,结出致富果,以质量提升促特色产业发展、促经济发展,谱写“质量强国”的壮美诗篇。
“甘肃检验检疫局立足本职,深挖区域特色,帮扶岷县当归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带动甘肃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值得肯定和表彰。”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局以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着力帮扶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精准脱贫,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多次批示肯定。
截至目前,甘肃省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0个,位列西北第二。其中出口苹果示范区3个,出口中药材示范区3个,有效促进了该省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和产业转型发展。
兴产业 促发展 着力推进精准扶贫
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甘肃省的基本省情。甘肃局将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点和突破口,通过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甘肃岷县是全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当归已有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当归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是全县农村的支柱产业。然而,受种植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完善,中药材加工企业加工工艺落后等因素影响,岷县中药材出口并不顺利,农民增收困难。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6年3月,甘肃局邀请质检总局和国家民委相关领导调研岷县当归产业,通过与县政府座谈、调研企业、查看种植基地,全方位为岷县当归产业会诊把脉,提出了建设质量安全示范区、以质取胜的思路。随后,该局多次派出工作组赴岷县进行业务指导,并安排帮扶人员驻村蹲点,会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通过与地方政府一年的努力,岷县当归示范区的生产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农药化学投入品控制进一步规范,疫病疫情检测、风险监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2016年9月,岷县当归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在“国字号”招牌的影响下,岷县当归价格持续升高,当年出口中药材17批次、156吨,货值141.34万美元,占全省中药材出口额的40.3%,在出口量仅增长1%的情况下,出口额较2015年增长了8%。
岷县,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甘肃局多次赴全省贫困县区调研,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同探讨产业扶贫的路径,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先后与静宁县、庆阳市、礼县、榆中县、岷县和渭源县等6个贫困市县签订合作协议,助推特色产品扩大出口、推动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目前在全省扶贫困县成功创建质量安全示范区7个,产业扶贫成效不断显现。2016年,礼县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苹果直接出口8427.7吨、货值130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112%;榆中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供港蔬菜9300吨,同比增长48.1%。今年新建成的渭源县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中药材实现首次直接出口。
提质量 创品牌 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甘肃地形狭长,区域差异性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陇东地区是全国苹果主产区之一,河西走廊是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岷县等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全省中药材品种达1600多个,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如何让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发挥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直是甘肃局党组的关注的焦点。
五年来,甘肃局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作为挖掘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抓手,着眼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量,创品牌,推动“礼县苹果”“高原夏菜”“岷县当归”等一系列“甘肃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五年来,该局定期对示范区的企业及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免费提供进口国家或地区最新的食品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咨询服务。通过构建产品种植标准、农业投入品监管、疫情疫病监测防控、质量安全追溯等8大质量管理体系,引导示范区内企业实现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资源、劳力为主的产业优势,向质量、技术、服务、品牌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示范区内产品抽检合格率由创建前的98.54%提升至99.6%。全省已在平凉、庆阳、陇南等苹果主产区建成出口苹果示范区3个,在定西、陇南等传统中药材种植区建成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3个,在河西走廊地区建成出口蔬菜示范区3个、出口梨示范区1个。自2013年以来,示范区内出口产品从未发生过境外通报,产品质量稳定提升。
在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该局还鼓励和支持各地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培育出口品牌,增强示范区带动效应。结合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区内优质产品申报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打造绿色生态品牌。2016年以来,全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从无到有,品类不断增多,出口产品的品质也受到国外市场的普遍好评。目前,甘肃礼县成功创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省8家企业的苹果、马铃薯、百合和大黄等4类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新名片”带来新成果,2016年礼县大黄等中药材实现出口货值27万美元,苹果实现出口货值1993万美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0.2元,同比增长8.2%。
今年以来,甘肃局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结合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精心筛选19个基础较好的县区进行重点培育。与玉门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试点开展枸杞产业有机认证,带动全省农产品广泛开展有机、GAP认证,进一步助推了质量安全示范区内优质农产品提质增效。
优服务 提效率 着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鼓励示范区内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甘肃局通过采取“逐一帮扶”“一对一”等帮扶措施,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质量安全管理和检验检测能力。对符合要求的,优先对外推荐,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进口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准入资质。该局全面推行报检企业备案和原产地签证企业备案“两证合一”制度,充分利用各类原产地优惠政策,帮扶企业出口产品获得更多的国外减免关税优惠待遇,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2015年以来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1255份,为出口企业获得关税减免约近2568.65万美元。密切跟踪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和要求,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扩大出口。2016年,该局指导示范区内企业成功应对印尼技术性贸易措施,苹果等特色产品出口量逆势增长,全年检验检疫出口苹果2208批、7.7万吨,货值达8012.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5%、225%和184.3% 。
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引导示范区内企业实施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通过开展“逐一帮扶”,全省已有21家出口食品企业登陆国家认监委“同线同标同质”信息服务平台,上线率名列全国前茅。5家企业产品入驻“三同”实体店,15家“三同”企业借力“三同”新设包装开拓内销市场,产品质量和销量显著提升,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形成了出口食品企业外贸、内销双渠道良好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千方百计提升示范区内产品通关效率。积极实施检验检疫“互联网+”,e-CIQ主干系统和全国检验检疫无纸化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检验检疫申报和原产地企业备案实现“无纸化”办理。按照就近、高效原则,及时调整划转监管职能,省局下划业务批次和货值分别占37%和46%。重新修订《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时限管理办法》,根据产品安全风险分类对全局检验检疫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力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流程时限。2016年,该局将示范区内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种养殖场、生产加工企业备案或注册下放到分支局直接办理,金昌检验检疫局采取“一次检查,集中办理”的方式,一次为凉州区29家果园发放了注册登记证书,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
该局运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科学设定现场检查频率,建立诚信奖励、失信惩戒工作机制,鼓励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厉处罚违法失信企业。2015年以来,共清理取消不合要求的备案种植(养殖)场51个,有效净化了国家级示范区食品农产品良好质量安全环境,促进了质量安全示范区健康发展。
抓共治 建机制 着力凝聚创建合力
早在2010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甘肃局和省农牧、省质监、工商和商务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分工,以“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为目标,全力推动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此后,甘肃局和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争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扶持发展和出口基地建设方面的政策倾斜,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促进了全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速。2016年,甘肃局积极推动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纳入《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对示范区和示范区内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当年有4家示范区内的出口企业享受到15.2万元补助资金。今年,在甘肃局的进一步协调推动下,省商务厅从外贸促进项目资金中为2016年以来创建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分别给予20万左右的奖励资金,通过加强政策激励,进一步推动了示范区创建工作。
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该局与相关市州、县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强化培训,积极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宣传“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检验检疫监管便利措施,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进程。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提升示范区内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不定期对农资市场、化学投入品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和疫情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构建了地方政府主导、检验检疫部门引导,相关部门联动、龙头企业带动、全民共同参与的建设机制。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质量改善供给,质量引领未来,质量就是未来。”在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甘肃检验检疫人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深耕质量田,结出致富果,以质量提升促特色产业发展、促经济发展,谱写“质量强国”的壮美诗篇。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