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准入

推广“单一窗口”应用 服务上海自贸港区建设

2017年10月19日 09:49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7-10/19/content_95698.htm?div=-1

作为上海自贸试验田的重要改革成果,上海市“单一窗口”平台自2015年上线以来,为超过15万家企业提供各类申报服务,并已从上海推广到了全国多个省份。虹口办在“单一窗口”开发设计阶段便参与其中,将船舶检疫的基因融入了“单一窗口”的根基,已实现100%船舶申报通过“单一窗口”办理业务。同时在“单一窗口”平台发挥改革的乘数效应,积极推动上海港船舶检疫模式改革,为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建设贡献力量。

无纸化实现三个“零”

国务院在自贸区建设3.0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设立“自由贸易港区”。而在2016年底上线的“单一窗口”3.0版,便是对标世界领先标准,为贸易港区建设做好了铺垫。

虹口办依托“单一窗口”3.0平台,将船舶检疫所需的单证数据信息化,并运用检验检疫部门研发的进出境船舶检验检疫监管系统,实现向“单一窗口”发送船舶检疫完成指令,取代原有的船舶进出境检疫证书,成功试点了船舶检疫全程无纸化。半年来,船检无纸化试点达到了3个“零”初步成效:企业来窗口办理报检手续的次数从原先的3次降为“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彻底实现报检数据电子化,即“零纸质”报检;船舶在靠港前便可通过系统发送进港确报,对符合条件的船舶直接予以无疫通行,实现船舶检疫“零等待”。截至7月底,虹口办共实施船检全程无纸化试点船舶2940艘次,免除纸质单证近15000份,免签检疫证书734份,每单办理手续的时间压缩90%,显著提升了船舶入出港检疫通关效率。

风险监管同抓“防”与“放”

在上海自贸区建设3.0版本的24项重点工作安排中,对上海局特别提出“建立检验检疫风险分类监管综合评定机制”等任务。

当下,检验检疫部门处在中东呼吸综合症、寨卡病毒病肆虐,霍乱、黄热病、疟疾、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等复杂国际公共卫生环境中。对此,虹口办根据公共卫生疫情警示通报,及时做好对来自疫区货轮的动态监控,运用船舶自动识别技术(AIS)追踪船舶航行轨迹,对有疑似传染病疫情发生的船舶严格发出登轮检疫指令,与码头检疫人员做好联合监管,严防检疫传染病传入;同时,通过“单一窗口”平台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初步建立船舶检疫风险评估模型,量化入境船舶检疫风险,并用真实入境申报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与合理性,不断修正各项系数与分值,对入境船舶风险实现精准定位,保障低风险船舶的通行速度,为自贸港区的高速运转减负增效。

口岸联检“串联”改“并联”

5月8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指出,上海要提升国际航运防控枢纽港地位与功能,进一步增强集聚效应,基本建成具有与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单一窗口”具有集聚效应,是船舶企业的统一入口,是船舶监管单位的数据接口,是上海港联通世界的服务窗口,也是推动口岸联合监管的大本营。

“串联”改“并联”的模式是在关检“三个一”,口岸“三互”基础上的再升级,“单一窗口”中船检业务是最先实现全部数据接口通畅的业务板块,通过“一单四报”整合了海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四家口岸联检单位的申报数据内容,探索多环节合一,扁平化的口岸管理新模式。这让企业得以减少申报单证的重复录入和数据信息的差错,降低贸易和运输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2016年底,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口岸联检机构建立船舶联合登临检查机制,减少重复登轮次数。今年以来,四家联检单位陆续对“美恩马士基”等5艘船舶实施了联合登临检查,相较过往缩短了50%以上的检查时间,最大程度降低对船方作业的影响与干扰,为船方减负。9月初,虹口办更积极配合口岸联检单位,完成首例上海市“单一窗口”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试点。为连续7年蝉联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的上海港进一步减负增效,提升船舶装卸及码头作业效率,体现自贸港区建设的深化改革意识和先进服务理念。

曾经,这里是最繁忙的报检大厅,熙熙攘攘,争早到,排长队;如今,这里是最便捷的办事大厅,井然有序,零排队,零等候。上海检验检疫局虹口办事处(以下简称虹口办),作为上海局最大的对外服务窗口之一,承担了上海口岸近60%的出口报检量和三分之一的海运进口报检量。从无纸化业务改革、到“通报通放”窗口建设,从船舶检疫模式改革、到“单一窗口”服务自贸港区建设,巨大的业务压力成为虹口办工作人员创新改革的内生动力,面对困难,虹口办以通关更便利、企业更受益、口岸更安全为己任,敢为人先,砥砺前行,为外贸发展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