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助推“中韩俄国际大通道”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辽宁大连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更是构建“中韩俄国际大通道”的关键节点。辽宁检验检疫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把握东北地区开放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助推“中韩俄国际大通道”建设发展,给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新的机遇。
精准把脉,掌握国际通道发展动向
目前,我国共规划3条中欧班列运行通道,其中,东部通道以线路最短、速度最快、运价最优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通道”建设具有广泛优势。大连是东北亚航运中心,先后获批保税港区、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政策优势得天独厚。大连港作为海铁衔接枢纽,先后开通外贸、内贸航线106条,基本实现对国内外主要贸易港口“全覆盖”,并在全国港口中唯一能够与铁路中心站达到无缝连接,海陆双向优势明显。
中欧班列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已达28个,部分城市不具备运输网络和腹地支持等硬件条件,靠政府补贴得以维持;有的班列将辐射半径圈设定为上千公里,造成货主舍近求远,形成违背物流经济规律的怪圈,不利于班列长远健康发展;回程班列限于市场开发、制度成本、通关效率等因素空载率居高不下。在国际方面,面临来自俄罗斯东方港的强大竞争。
创新模式,助推中欧班列“扩量增效”
辽宁局在有效保障国门安全的基础上,打造最便捷、最通畅的检疫监管模式,助推“辽满欧”班列货运量在满州里口岸排名由2012年的第十二位上升至2016年的第二位。
打造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依托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过境班列量身设计、开发专属电子功能系统。该系统将检验检疫申报数据与船舶舱单数据、铁路装运数据连接互通,通过数据比对、视频监控、闸口管理、远程定位等信息化为手段,开创了“互联网+检验检疫”的过境班列检疫监管新模式。
实现由微观检验检疫向宏观风险防控转变。针对“过境准入”“国门安全防控”“全部直运出境”3个检疫监管高风险点进行精准把控。设置多功能、立体式的风险布控网,对不符合过境准入要求和来自疫情疫病爆发地区货物进行有效拦截;对与铁路装运数据比对不成功的货物信息进行预警提示,保证以过境方式申报的货物全部直运出境;加强进出境口岸执法协同,形成班列全流程可视化、无缝隙监管链条,有效筑牢国门防线。
开展全程无纸化监管。企业通过专属电子系统客户端,可以足不出户,24小时全天候进行申报工作。未被风险布控拦截的过境货物可以实现“即报即放”,通过与码头电子系统信息的共享桥梁,实现码头自动接收检验检疫放行信息,口岸放行进入“秒时代”,为中欧班列提速1-1.5个工作日。
推进东北地区‘一体化’管理。牵头东北四省区检验检疫局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拓展“三互”合作领域,全面实现“企业一地备案全线报检”“一地检验全线认可”“一地通关全线放行”。
助推回程班列开通。积极开展木材、汽车及配件、纸浆、预包装食品等主流产品回程运输的可行性研究,主动与入境口岸沟通交流,探索建立中欧班列回程货物检验监管新模式,促进班列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已成功助力开通“伊尔库斯克-大连”“新西伯利亚-大连”两趟俄罗斯回程板材精品班列。
打破瓶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运行速度和货运量是决定中欧班列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也是制约中欧班列扩量增效的瓶颈和难点。辽宁局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精准服务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努力服务“一带一路”新的增长点。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建设国检试验区。大连大窑湾口岸地处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核心功能区,大窑湾保税港区是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第二个保税港区,区位优势显著。大窑湾口岸是入境肉类、废料、水果、饲料和出境镁制品的指定口岸,符合试验区的基本要素。目前,辽宁局正在积极推进由政府主导的国检试验区建设,设立完成之后,大窑湾口岸将形成“一港三区”格局,为对标国际自由港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大的政策叠加优势可以吸引大批投资企业,汇聚大量的贸易、资金和物流,大大解决班列货量不足问题,为“一带一路”建设释放无穷活力。
全过程执法记录护航,打造回程货物“进口直通”。为了保障国门安全,存在疫情和安全风险货物均要求在第一入境口岸进行检验检疫,给回程班列运行带来一定阻力。辽宁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国门安全防控体系,2017年,辽宁局成为检验检疫系统唯一一个国务院行政执法过程全记录试点单位。在中欧班列监管方面,不仅实现了与港口、铁路监控系统的对接,还引入能够对集装箱装运货物定位信息、异常数据、冷藏箱控温记录等数据进行监控、分析,保证了运输全过程严密、闭环,为打造回程货物“进口直通”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产业优化、集聚。针对东北天然林禁伐,企业面临木材资源短缺问题,首创“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原木”新技术,使传统24小时熏蒸时限缩减至30分钟,对扩大木材进口,促进木材加工、物流企业聚集,激发中欧班列新的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积极指导北良港、大连港散粮码头建设进境粮食示范港,提高通关时限10天以上,为大连港国际粮食产业发展创造有力条件。根据我国粮食市场供需整体宽松,玉米等品种呈现出库存过剩特征,发挥检验检疫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帮助粮食加工企业拓展和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通过“中韩俄国际大通道”进入欧洲和东亚市场,为企业带来收益增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发展动力。
(辽宁大窑湾检验检疫局 崔 毅 夏 滨 史琼琳)
“一带一路”倡议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辽宁大连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更是构建“中韩俄国际大通道”的关键节点。辽宁检验检疫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把握东北地区开放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助推“中韩俄国际大通道”建设发展,给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新的机遇。
精准把脉,掌握国际通道发展动向
目前,我国共规划3条中欧班列运行通道,其中,东部通道以线路最短、速度最快、运价最优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通道”建设具有广泛优势。大连是东北亚航运中心,先后获批保税港区、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政策优势得天独厚。大连港作为海铁衔接枢纽,先后开通外贸、内贸航线106条,基本实现对国内外主要贸易港口“全覆盖”,并在全国港口中唯一能够与铁路中心站达到无缝连接,海陆双向优势明显。
中欧班列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已达28个,部分城市不具备运输网络和腹地支持等硬件条件,靠政府补贴得以维持;有的班列将辐射半径圈设定为上千公里,造成货主舍近求远,形成违背物流经济规律的怪圈,不利于班列长远健康发展;回程班列限于市场开发、制度成本、通关效率等因素空载率居高不下。在国际方面,面临来自俄罗斯东方港的强大竞争。
创新模式,助推中欧班列“扩量增效”
辽宁局在有效保障国门安全的基础上,打造最便捷、最通畅的检疫监管模式,助推“辽满欧”班列货运量在满州里口岸排名由2012年的第十二位上升至2016年的第二位。
打造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依托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过境班列量身设计、开发专属电子功能系统。该系统将检验检疫申报数据与船舶舱单数据、铁路装运数据连接互通,通过数据比对、视频监控、闸口管理、远程定位等信息化为手段,开创了“互联网+检验检疫”的过境班列检疫监管新模式。
实现由微观检验检疫向宏观风险防控转变。针对“过境准入”“国门安全防控”“全部直运出境”3个检疫监管高风险点进行精准把控。设置多功能、立体式的风险布控网,对不符合过境准入要求和来自疫情疫病爆发地区货物进行有效拦截;对与铁路装运数据比对不成功的货物信息进行预警提示,保证以过境方式申报的货物全部直运出境;加强进出境口岸执法协同,形成班列全流程可视化、无缝隙监管链条,有效筑牢国门防线。
开展全程无纸化监管。企业通过专属电子系统客户端,可以足不出户,24小时全天候进行申报工作。未被风险布控拦截的过境货物可以实现“即报即放”,通过与码头电子系统信息的共享桥梁,实现码头自动接收检验检疫放行信息,口岸放行进入“秒时代”,为中欧班列提速1-1.5个工作日。
推进东北地区‘一体化’管理。牵头东北四省区检验检疫局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拓展“三互”合作领域,全面实现“企业一地备案全线报检”“一地检验全线认可”“一地通关全线放行”。
助推回程班列开通。积极开展木材、汽车及配件、纸浆、预包装食品等主流产品回程运输的可行性研究,主动与入境口岸沟通交流,探索建立中欧班列回程货物检验监管新模式,促进班列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已成功助力开通“伊尔库斯克-大连”“新西伯利亚-大连”两趟俄罗斯回程板材精品班列。
打破瓶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运行速度和货运量是决定中欧班列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也是制约中欧班列扩量增效的瓶颈和难点。辽宁局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精准服务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努力服务“一带一路”新的增长点。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建设国检试验区。大连大窑湾口岸地处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核心功能区,大窑湾保税港区是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第二个保税港区,区位优势显著。大窑湾口岸是入境肉类、废料、水果、饲料和出境镁制品的指定口岸,符合试验区的基本要素。目前,辽宁局正在积极推进由政府主导的国检试验区建设,设立完成之后,大窑湾口岸将形成“一港三区”格局,为对标国际自由港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大的政策叠加优势可以吸引大批投资企业,汇聚大量的贸易、资金和物流,大大解决班列货量不足问题,为“一带一路”建设释放无穷活力。
全过程执法记录护航,打造回程货物“进口直通”。为了保障国门安全,存在疫情和安全风险货物均要求在第一入境口岸进行检验检疫,给回程班列运行带来一定阻力。辽宁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国门安全防控体系,2017年,辽宁局成为检验检疫系统唯一一个国务院行政执法过程全记录试点单位。在中欧班列监管方面,不仅实现了与港口、铁路监控系统的对接,还引入能够对集装箱装运货物定位信息、异常数据、冷藏箱控温记录等数据进行监控、分析,保证了运输全过程严密、闭环,为打造回程货物“进口直通”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产业优化、集聚。针对东北天然林禁伐,企业面临木材资源短缺问题,首创“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原木”新技术,使传统24小时熏蒸时限缩减至30分钟,对扩大木材进口,促进木材加工、物流企业聚集,激发中欧班列新的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积极指导北良港、大连港散粮码头建设进境粮食示范港,提高通关时限10天以上,为大连港国际粮食产业发展创造有力条件。根据我国粮食市场供需整体宽松,玉米等品种呈现出库存过剩特征,发挥检验检疫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帮助粮食加工企业拓展和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通过“中韩俄国际大通道”进入欧洲和东亚市场,为企业带来收益增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发展动力。
(辽宁大窑湾检验检疫局 崔 毅 夏 滨 史琼琳)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