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辽宁大连检验检疫局创新监管模式助港口发展

2017年11月15日 09:43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7-11/15/content_97157.htm?div=-1

今年1-10月,作为目前全国唯一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混矿港口,大连港已完成保税铁矿混矿849万吨,预计全年将突破1000万吨,将为大连港净增2000万吨吞吐量,创造2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大连港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经济效益的背后,源自辽宁大连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监管水平的提高。为贯彻落实国家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大连局用好支持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28项措施”,主动创新保税混矿检验监管模式,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

11月2日,大连市市长肖盛峰一行到大连港考察散货物流中心保税混矿业务时,对检验检疫部门为大连自贸试验区和大连港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赞扬。

严把国门

铁矿石作为大宗资源性商品,在国际贸易中颇受市场关注。“保税混矿”是指将不同产地、不同品位的两种以上的铁矿砂在保税状态下进行配比混合而得的混合铁矿砂。传统的进口铁矿检验为卸船即检,出具品质证书,而保税混矿业务需混矿结束随发随检,对检验检疫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领域,没有现成的检验模式可参考借鉴。

2011年11月,大连港集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作建立的大连港散货物流中心保税堆场顺利通过相关部门验收,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具有保税功能的矿石堆场。2012年1月起,大连局多次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商讨论证,最终形成了我国港口首个保税混矿业务“三位一体”的检验监管模式,即对保税铁矿混矿业务施行“入区监测+加工监管+出区检验”:入区监测即在货物入区时对货物进行放射性监测,同时对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实施监测;加工监管即在货物卸毕后对货物堆存场地、数量及混矿作业过程实施日常监管;出区检验即在货物出区过程中对货物实施检验并出具品质及重量证书。

该模式在确保严格执行检验检疫监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便利了企业通关,降低了成本,为保税铁矿混矿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品控保障,为贸易双方营建了科学高效、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主动服务

2012年3月,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我国港口首批50万吨混矿业务在大连港矿石码头正式启动。此前,大连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大连港矿石码头,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提前梳理业务涉及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为跟踪首批次混矿产品质量,大连局按照相关标准在装货港取样检验,多次派人远赴秦皇岛、黄骅等目的港实施异地取样,进行结果比对,获得大量一手检验数据,为混矿业务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该批产品行销国内钢厂,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2017年,特别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大连港保税铁矿混矿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着力建设“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大连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保税混矿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市场及开发我国台湾地区市场保驾护航,目前大连港保税混矿转水日本、韩国混矿共计407万吨,大连港“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已初步建成。

高效监管

大连局保税混矿“三位一体”监管新模式在有效执行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前提下,合理设计工作程序,最大程度满足企业需求。今年1-10月,累计实施口岸环境卫生安全项目监测390次,进行品质及重量检验1300次,国内外收发货人对检验结果100%认可,无一例出现结果异议。在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保障下,大连港保税铁矿混矿业务突飞猛进。

目前,大连局进一步畅通联系渠道,提升服务水平,与大连港矿石码头、大连港散货物流中心建立了定期通报和重大问题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和高效解决检验监管及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规范保税堆场混矿业务,改进检验监管措施。同时,该局主动加强与海关、海事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形成合力,共同助力保税混矿业务的发展。

下一步,大连局将贯彻落实质检总局、辽宁检验检疫局和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做好监管加法、做优服务乘法,服务好大连港保税铁矿混矿业务,不断创新检验监管模式,为服务大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全力打造辽宁自贸试验区“最美窗口”。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