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检验检疫局推动出口中药材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生态气候条件和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加之悠久的种植历史、良好的种植基础等有利药材产业发展条件,形成了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大、滋补药材集中、原材料成本适中等优势。
但与其种植面积比,甘肃中药材出口却并不顺利,特别是出口价格不高,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足,使得“陇药”的国际化道路充满艰辛。针对这一情况,甘肃检验检疫局深入调研,精准施策,从源头抓起,积极帮扶药材产区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引导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产品风险监控,有效推动甘肃中药材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抓源头
中药材种植集约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种植布局缺乏科学性,为了防止病虫害和增加产量,药材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现象仍然存在,致使大量残留超标,甘肃局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将建设中药材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作为提升中药材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示范区创建。
积极推动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纳入《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并争取省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先后与岷县、渭源县和礼县等药材生产大县签订合作协议,帮扶地方政府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种植、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疫情疫病监测控制、提升产品可追溯管理等,全面提升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
在甘肃局的大力推动下,2016年,定西岷县国家级出口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为西北首个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日前,在质检总局公布的2017年新增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中,以大黄、党参、黄芪、当归为主要产品的甘肃省武威市和渭源县两地又双双上榜。
抓重点
生产加工企业一头连着种植基地,一头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是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甘肃局全面实施“一厂一策”帮扶工程,落实企业质量管理主体责任。采取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盲样检测对比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自检自控能力,健全完善原料、生产加工、储运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多渠道开展培训宣讲,指导企业了解掌握主要贸易国家技术贸易法规,开拓国际市场。
渭源县是甘肃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的重点县,但一直未能实现出口。为了帮扶渭源县补齐出口的短板,甘肃局以渭源县华庆堂药业有限公司为突破口,多次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并于2016年10月实现首次出口。截至今年8月底,该企业共出口中药材104.5吨、货值41.7万美元。华庆堂药业副总经理魏世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甘肃局的倾力帮助下,我们将努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在国际市场打响‘陇药’品牌。”
“在第一家出口企业的辐射带动下,第二家、第三家也会很快出现,到时候渭源县的药材产业发展将不再是国内市场一条腿走路了。”渭源县药材办副主任陈鹏对未来充满信心。
抓监管
为提升监管效能,甘肃局全面推行以诚信管理和风险分类管理为基础的动态差异化监管。根据各主要贸易国(地区)的法规要求,甘肃局将对当归、黄芪、党参、柴胡等大宗出口中药材的专项抽检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一步降低出口风险。
同时,甘肃局还全面推进无纸化报检和“即报即放”验放模式,压缩检验检疫流程时限,将检验放行周期时间平均压缩至2天,提高了验放效率。针对部分出口企业自贸区优惠政策知识匮乏、原产地证申领意识不强等问题,甘肃局强化产地证宣传,着力解决企业不懂、不能、不愿申请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等问题,积极帮助企业获得进口关税减免优惠,提升了产品出口竞争力。据统计,自2016年9月以来,甘肃出口药材50批次、重523吨、货值345万美元。
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生态气候条件和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加之悠久的种植历史、良好的种植基础等有利药材产业发展条件,形成了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大、滋补药材集中、原材料成本适中等优势。
但与其种植面积比,甘肃中药材出口却并不顺利,特别是出口价格不高,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足,使得“陇药”的国际化道路充满艰辛。针对这一情况,甘肃检验检疫局深入调研,精准施策,从源头抓起,积极帮扶药材产区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引导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产品风险监控,有效推动甘肃中药材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抓源头
中药材种植集约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种植布局缺乏科学性,为了防止病虫害和增加产量,药材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现象仍然存在,致使大量残留超标,甘肃局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将建设中药材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作为提升中药材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示范区创建。
积极推动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纳入《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并争取省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先后与岷县、渭源县和礼县等药材生产大县签订合作协议,帮扶地方政府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种植、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疫情疫病监测控制、提升产品可追溯管理等,全面提升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
在甘肃局的大力推动下,2016年,定西岷县国家级出口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为西北首个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日前,在质检总局公布的2017年新增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中,以大黄、党参、黄芪、当归为主要产品的甘肃省武威市和渭源县两地又双双上榜。
抓重点
生产加工企业一头连着种植基地,一头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是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甘肃局全面实施“一厂一策”帮扶工程,落实企业质量管理主体责任。采取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盲样检测对比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自检自控能力,健全完善原料、生产加工、储运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多渠道开展培训宣讲,指导企业了解掌握主要贸易国家技术贸易法规,开拓国际市场。
渭源县是甘肃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的重点县,但一直未能实现出口。为了帮扶渭源县补齐出口的短板,甘肃局以渭源县华庆堂药业有限公司为突破口,多次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并于2016年10月实现首次出口。截至今年8月底,该企业共出口中药材104.5吨、货值41.7万美元。华庆堂药业副总经理魏世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甘肃局的倾力帮助下,我们将努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在国际市场打响‘陇药’品牌。”
“在第一家出口企业的辐射带动下,第二家、第三家也会很快出现,到时候渭源县的药材产业发展将不再是国内市场一条腿走路了。”渭源县药材办副主任陈鹏对未来充满信心。
抓监管
为提升监管效能,甘肃局全面推行以诚信管理和风险分类管理为基础的动态差异化监管。根据各主要贸易国(地区)的法规要求,甘肃局将对当归、黄芪、党参、柴胡等大宗出口中药材的专项抽检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一步降低出口风险。
同时,甘肃局还全面推进无纸化报检和“即报即放”验放模式,压缩检验检疫流程时限,将检验放行周期时间平均压缩至2天,提高了验放效率。针对部分出口企业自贸区优惠政策知识匮乏、原产地证申领意识不强等问题,甘肃局强化产地证宣传,着力解决企业不懂、不能、不愿申请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等问题,积极帮助企业获得进口关税减免优惠,提升了产品出口竞争力。据统计,自2016年9月以来,甘肃出口药材50批次、重523吨、货值345万美元。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