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检验检疫局多措并举筑牢国门安全防线
初冬的深圳,依旧绿树成荫,散发着朝气蓬勃的气息。从车水马龙的皇岗口岸到人头攒动的罗湖口岸,从灯光通明的盐田港到通宵达旦的宝安机场……每日每夜,深圳检验检疫人坚守在口岸一线,为保障深港繁荣稳定、构筑口岸检疫防线、守卫国门安全贡献力量。
疫情面前勇担当
针对深圳口岸业务类型多、出入境旅客多等特点,深圳检验检疫局主动作为,革故鼎新,以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跨境传播为抓手,全面夯实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工作模式持续完善。为应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和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疫情,深圳局研究提出构建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时间”,做好“科学监测,优质服务”的“三重点两方式”工作模式,为各口岸合理安排检疫人力,科学指导旅客排查提供了指导。全面启动“保国门安全,建示范旅检”的旅客卫生检疫质量提升活动,提出“逢警必处、科学检疫”的业务“金准则”,从制度层面杜绝旅检工作风险隐患。
联防联控机制持续优化。与地方卫生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与港澳卫生部门签订行动计划,与香港卫生署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疫情通报机制、口岸“点对点”联络机制、病人移送机制等,深港口岸先后建立并启动“一卡两报”健康申报制度、“一地两检”卫生检疫模式和“一检双放”检疫模式。通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在国内率先完成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病原分离,填补我国病毒资源的空白。
近年来,深圳局口岸检疫工作成绩凸显,检出国内口岸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全国第三例寨卡病毒病及协同检出全国第四、第五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检出深圳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检出霍乱弧菌感染、艾滋病、登革热等多种重点传染病病例500余例。
智慧卫检显成效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科技为检验检疫模式改革创新和提速增效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2015年,深圳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核与辐射有害因子实时视频定位跟踪监测系统”,实现了全球首个核辐射源快速定位跟踪,为口岸安全、通关便利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今年7月,自主研发的“医学媒介生物远程鉴定系统”后台数据全部升级为“全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平台”,并迁移至世界卫生组织官网。这是我国卫生检疫领域首个升级改造后在全世界推广使用的信息化软件,扩大了中国在实施《国际卫生条例(2005)》领域全球影响力,为全球病媒生物防治提供了“深圳标准”。
今年8月,自主研发的手持式智能测温仪投入使用,该测温仪多项技术指标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谁在测温、谁被测温”、超温同步报警、数据实时传送等功能,不仅极大提升了设备的测温性能,同时加强测温留痕管理,完善了传染病监测排查链条,为提高口岸检疫排查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深圳局智慧卫生检疫系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引领了全国卫生检疫信息化建设的潮流。该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搜索、舆情监控、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了对全球1.1万多个网站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数据挖掘和信息提取,实现了出入境旅客检疫全程智能化管理,出入境旅客健康申报时间缩短为3秒,检疫排查时长缩短为5分钟,效率提高3倍以上。
服务发展有亮点
围绕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枢纽城市的总体部署,深圳局抓住重点,多项措施服务地方发展。
重点推进生物制品检疫模式改革。自2014年起,连续推出进出口生物制品无纸化监管模式、口岸抽批查验、检疫审批核销制度、企业及产品分级分类监管等改革举措,审批效率提高5倍以上,口岸查验率平均缩减80%,生物制品进出口批次年均递增30%以上。
重点推进交通工具检疫模式改革。推出船舶“无疫通行”检疫模式改革,各海港口岸建设特定检疫泊位,最大限度提升了船舶电讯检疫比例,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费用上千万元;推出车辆备案变更“一次性办理”模式改革,调整驾驶员传染病监测体检方式,去除风险隐患,简化驾驶员通关手续,得到社会好评。
重点加快“放管服”职能转变。创新建设国内口岸首个“口岸食品安全A级示范区”,打造国内首个机场优质餐饮服务展示平台;全面参与深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活动;重点帮扶航空配餐企业管理,保障每日供应量3.8万份航空配餐的食品安全。
下一部,深圳局将一如既往地创新思路,发挥勇于担当、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新征程上继续贡献力量。
初冬的深圳,依旧绿树成荫,散发着朝气蓬勃的气息。从车水马龙的皇岗口岸到人头攒动的罗湖口岸,从灯光通明的盐田港到通宵达旦的宝安机场……每日每夜,深圳检验检疫人坚守在口岸一线,为保障深港繁荣稳定、构筑口岸检疫防线、守卫国门安全贡献力量。
疫情面前勇担当
针对深圳口岸业务类型多、出入境旅客多等特点,深圳检验检疫局主动作为,革故鼎新,以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跨境传播为抓手,全面夯实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工作模式持续完善。为应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和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疫情,深圳局研究提出构建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时间”,做好“科学监测,优质服务”的“三重点两方式”工作模式,为各口岸合理安排检疫人力,科学指导旅客排查提供了指导。全面启动“保国门安全,建示范旅检”的旅客卫生检疫质量提升活动,提出“逢警必处、科学检疫”的业务“金准则”,从制度层面杜绝旅检工作风险隐患。
联防联控机制持续优化。与地方卫生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与港澳卫生部门签订行动计划,与香港卫生署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疫情通报机制、口岸“点对点”联络机制、病人移送机制等,深港口岸先后建立并启动“一卡两报”健康申报制度、“一地两检”卫生检疫模式和“一检双放”检疫模式。通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在国内率先完成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病原分离,填补我国病毒资源的空白。
近年来,深圳局口岸检疫工作成绩凸显,检出国内口岸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全国第三例寨卡病毒病及协同检出全国第四、第五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检出深圳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检出霍乱弧菌感染、艾滋病、登革热等多种重点传染病病例500余例。
智慧卫检显成效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科技为检验检疫模式改革创新和提速增效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2015年,深圳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核与辐射有害因子实时视频定位跟踪监测系统”,实现了全球首个核辐射源快速定位跟踪,为口岸安全、通关便利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今年7月,自主研发的“医学媒介生物远程鉴定系统”后台数据全部升级为“全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平台”,并迁移至世界卫生组织官网。这是我国卫生检疫领域首个升级改造后在全世界推广使用的信息化软件,扩大了中国在实施《国际卫生条例(2005)》领域全球影响力,为全球病媒生物防治提供了“深圳标准”。
今年8月,自主研发的手持式智能测温仪投入使用,该测温仪多项技术指标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谁在测温、谁被测温”、超温同步报警、数据实时传送等功能,不仅极大提升了设备的测温性能,同时加强测温留痕管理,完善了传染病监测排查链条,为提高口岸检疫排查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深圳局智慧卫生检疫系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引领了全国卫生检疫信息化建设的潮流。该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搜索、舆情监控、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了对全球1.1万多个网站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数据挖掘和信息提取,实现了出入境旅客检疫全程智能化管理,出入境旅客健康申报时间缩短为3秒,检疫排查时长缩短为5分钟,效率提高3倍以上。
服务发展有亮点
围绕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枢纽城市的总体部署,深圳局抓住重点,多项措施服务地方发展。
重点推进生物制品检疫模式改革。自2014年起,连续推出进出口生物制品无纸化监管模式、口岸抽批查验、检疫审批核销制度、企业及产品分级分类监管等改革举措,审批效率提高5倍以上,口岸查验率平均缩减80%,生物制品进出口批次年均递增30%以上。
重点推进交通工具检疫模式改革。推出船舶“无疫通行”检疫模式改革,各海港口岸建设特定检疫泊位,最大限度提升了船舶电讯检疫比例,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费用上千万元;推出车辆备案变更“一次性办理”模式改革,调整驾驶员传染病监测体检方式,去除风险隐患,简化驾驶员通关手续,得到社会好评。
重点加快“放管服”职能转变。创新建设国内口岸首个“口岸食品安全A级示范区”,打造国内首个机场优质餐饮服务展示平台;全面参与深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活动;重点帮扶航空配餐企业管理,保障每日供应量3.8万份航空配餐的食品安全。
下一部,深圳局将一如既往地创新思路,发挥勇于担当、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新征程上继续贡献力量。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