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来一条“鲶鱼” 进口美国牛肉对中国市场影响
6月23日,首批由中国官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美国牛肉在北京天竺海关查验中心通关,标志着美国牛肉在被封禁14年后正式重返中国市场。解禁之路虽然走了14年,但从质检总局6月20日发布《关于进口美国牛肉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到美国牛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只用了3天。
随着美国牛肉快速通关进入中国,除丰富消费者餐桌之外,又会在中国牛肉市场引发怎样的效应呢?
美国牛肉急不可耐地打入中国市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受制于美国国内市场供求矛盾,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17年美国牛肉产量将大幅增长5%至1200万吨的水平,达到近9年来的高点,但与此同时,牛肉价格却下降至历史低点附近。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牛肉市场的消费潜力,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7年中国牛肉消费量的全球占比将达到13.42%,已超欧盟,仅次于美国。
中国市场对包括美国在内的牛肉生产国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牛肉消费市场规模已达4118.8亿元。由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球牛肉消费数据可知,2015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5.2公斤,按照65元/公斤以及总人口13亿来估算,当达到世界人均水平8.6公斤时,我国牛肉消费量将突破1100万吨,消费额达7000多亿元。
中国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毋庸置疑,但中国国内牛肉产能贡献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虽已形成东北、西北、中原、西南四大肉牛产业带,但是目前我国牛肉产业确实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劣势。第一,肉牛养殖规模较小,2017年初于上海召开的梅特国际MIG中国进口牛肉行业年会数据显示,1400万个养殖单位中96%的养殖户拥有的牛只数量少于10头,只有12000户左右的养殖户超过100头牛。第二,肉牛养殖成本高,中国没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直接导致牛肉的价格居高不下。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对牛肉的需求量与实际供给相差83万吨。根据质检总局公布的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截至2017年7月,我国仅允许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13个国家进口牛肉。受运输时间、成本等条件限制,进口牛肉以冷冻和草饲牛肉为主。澳大利亚是我国最重要的牛肉进口国,不过近两年连续干旱和高屠宰量导致草饲牛肉和活牛价格上扬严重,以巴西为首的南美草饲牛肉后来居上。但是,澳大利亚转而向谷饲牛肉的差异化竞争,并充分利用活牛进口协议,仍然保持着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美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降低了牛肉成本,以玉米等谷物喂养肉质口感丰富,此次重返中国优势明显,这也意味着中国牛肉市场重组在即。
就中国牛肉进口国之间的竞争而言,美国牛肉将会直接对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牛肉业务造成冲击。具体来看,以谷饲牛肉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澳大利亚牛肉将会首当其冲。美国大规模机械化饲养、大批量谷物喂食,加上人工成本低于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成本相当于澳大利亚的2/3,谷饲牛肉市场美国强势来袭。“活牛”很有可能会成为澳大利亚今后最大的卖点。巴西为首的南美草饲牛肉不会直接与美国牛肉进行同质化竞争,但是牛肉市场份额被美国“分一杯羹”是大势所趋。
对于中国国内牛肉产业来说,美国牛肉的进入并非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必要一味地恐慌。只不过这引发中国牛肉市场的“鲶鱼效应”,应该重视。中国肉牛养殖业在美国牛肉的冲击下,需要寻求差异化竞争,同时要不断提质增量,促进升级。差异化竞争方面,美国牛肉受运输距离、时间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以冻肉为主,且定位为中高端消费者,多数流向餐厅等生产性渠道。中国牛肉则需主打生鲜、家庭牛肉消费,如此形成竞争优势。提质增量方面,中国肉牛养殖业要走规模化生产道路,提高质量和安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占据牛肉市场国内供应的主动权。
6月23日,首批由中国官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美国牛肉在北京天竺海关查验中心通关,标志着美国牛肉在被封禁14年后正式重返中国市场。解禁之路虽然走了14年,但从质检总局6月20日发布《关于进口美国牛肉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到美国牛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只用了3天。
随着美国牛肉快速通关进入中国,除丰富消费者餐桌之外,又会在中国牛肉市场引发怎样的效应呢?
美国牛肉急不可耐地打入中国市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受制于美国国内市场供求矛盾,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17年美国牛肉产量将大幅增长5%至1200万吨的水平,达到近9年来的高点,但与此同时,牛肉价格却下降至历史低点附近。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牛肉市场的消费潜力,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7年中国牛肉消费量的全球占比将达到13.42%,已超欧盟,仅次于美国。
中国市场对包括美国在内的牛肉生产国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牛肉消费市场规模已达4118.8亿元。由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球牛肉消费数据可知,2015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5.2公斤,按照65元/公斤以及总人口13亿来估算,当达到世界人均水平8.6公斤时,我国牛肉消费量将突破1100万吨,消费额达7000多亿元。
中国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毋庸置疑,但中国国内牛肉产能贡献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虽已形成东北、西北、中原、西南四大肉牛产业带,但是目前我国牛肉产业确实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劣势。第一,肉牛养殖规模较小,2017年初于上海召开的梅特国际MIG中国进口牛肉行业年会数据显示,1400万个养殖单位中96%的养殖户拥有的牛只数量少于10头,只有12000户左右的养殖户超过100头牛。第二,肉牛养殖成本高,中国没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直接导致牛肉的价格居高不下。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对牛肉的需求量与实际供给相差83万吨。根据质检总局公布的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截至2017年7月,我国仅允许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13个国家进口牛肉。受运输时间、成本等条件限制,进口牛肉以冷冻和草饲牛肉为主。澳大利亚是我国最重要的牛肉进口国,不过近两年连续干旱和高屠宰量导致草饲牛肉和活牛价格上扬严重,以巴西为首的南美草饲牛肉后来居上。但是,澳大利亚转而向谷饲牛肉的差异化竞争,并充分利用活牛进口协议,仍然保持着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美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降低了牛肉成本,以玉米等谷物喂养肉质口感丰富,此次重返中国优势明显,这也意味着中国牛肉市场重组在即。
就中国牛肉进口国之间的竞争而言,美国牛肉将会直接对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牛肉业务造成冲击。具体来看,以谷饲牛肉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澳大利亚牛肉将会首当其冲。美国大规模机械化饲养、大批量谷物喂食,加上人工成本低于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成本相当于澳大利亚的2/3,谷饲牛肉市场美国强势来袭。“活牛”很有可能会成为澳大利亚今后最大的卖点。巴西为首的南美草饲牛肉不会直接与美国牛肉进行同质化竞争,但是牛肉市场份额被美国“分一杯羹”是大势所趋。
对于中国国内牛肉产业来说,美国牛肉的进入并非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必要一味地恐慌。只不过这引发中国牛肉市场的“鲶鱼效应”,应该重视。中国肉牛养殖业在美国牛肉的冲击下,需要寻求差异化竞争,同时要不断提质增量,促进升级。差异化竞争方面,美国牛肉受运输距离、时间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以冻肉为主,且定位为中高端消费者,多数流向餐厅等生产性渠道。中国牛肉则需主打生鲜、家庭牛肉消费,如此形成竞争优势。提质增量方面,中国肉牛养殖业要走规模化生产道路,提高质量和安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占据牛肉市场国内供应的主动权。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