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出口农食产品争取话语权
自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以来,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上海农食产品虽然出口额不大,但其造成的国际影响力较大,为此上海检验检疫局与上海市商务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搭建了“上海市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农食行业示范点)”,协助企业优化管理模式,共同应对国际技术措施影响。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上海一家出口速冻调理食品企业在示范点的帮助下预估2017年产值同比可增长1亿元。
产业特点明显 出口受限严重
示范点通过开展对上海地区新鲜蔬菜、食用菌、水产品加工企业有关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的调研工作,发现农食产品加工多为以民营为主的小规模企业,国内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以及农资上涨,导致出口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再加上进口国对中国出口农食产品检测力度加大,2016年出口规模仅为2012年的50%-60%。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上述区域的出口份额占据上海该类产品出口比重70%以上,体现了对这些地区较高的出口依赖度。近两年来,上海食用菌产品在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出口量逐年增加,但也存在量大利润低的情况。示范点及时预警相关企业,将新出台的检验措施、法规宣传至企业联系人,提早应对,规避出口风险。
认证种类繁多 亟待指导帮助
农食产品出口主要区域也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制定国和案件发起国,这些国家及地区出于保护自身市场等目的,逐年升级技术性贸易措施项目及内容,高昂的检测认证费用、品种繁多的认证检测项目,需要企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统计,企业的各项成本增长中80%来自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
国内的认证模式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亟待创新改进,上海局依托示范点尝试加强集约化认证检测服务能力建设,选择认证范围最广、针对性最强的认证品种,尽可能减少企业在认证检测方面所投入的成本。企业在获得认证资质后有益于将食品安全和业务流程相链接,同时也保证了企业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客户对GFSI认可的供应链食品安全认证要求,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可更容易同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相融合。前文提到的企业通过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形象同时增加了与国际连锁超市的合作机遇。
专人专业培训 创新增值产品
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专人从事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运用WTO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基本贸易权利的意识薄弱,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往往采用直接放弃市场、或是任措施实施影响减小出口量、或是提高自己的生产成本仓促应对等消极方式,而如此做法会对同类产品出口造成连带影响。
为此,示范点聘请企业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为农食示范点专家,日常除了承担对农食行业专业技术指导外,普及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培训。研发新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构建高安全度、高附加值、能够满足国际高端市场要求的农食产品,引导上海企业生产深加工食品和有机食品,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相结合,优化供给侧结构组成。
完善反应机制 从容应对困难
示范点着力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的预警、技术与检测支持、信息咨询与培训指导等公共服务,构建起合理有效的农食产品支持和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增强参与国际认证主动应对的意识,并协同行业专家、检测机构、政府机构针对主要出口国和潜在市场加大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动态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力度,科学评估其对出口的实际影响,完善企业掌握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效路径,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上通下达作用,形成一套完善的上海农食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2016年以来,先后同数十家企业在肠衣加工、水产品加工等领域对出口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对策,顺利应对国外各项技术性贸易措施。
一直以来,农食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货值不高,但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示范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对,维护我国出口农食产品企业利益,而且还为中国出口农食产品在WTO争取更多话语权,为企业获得打开国际市场的高品质全球“金钥匙”和在国内市场取得顾客信任的“通行证”。
自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以来,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上海农食产品虽然出口额不大,但其造成的国际影响力较大,为此上海检验检疫局与上海市商务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搭建了“上海市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农食行业示范点)”,协助企业优化管理模式,共同应对国际技术措施影响。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上海一家出口速冻调理食品企业在示范点的帮助下预估2017年产值同比可增长1亿元。
产业特点明显 出口受限严重
示范点通过开展对上海地区新鲜蔬菜、食用菌、水产品加工企业有关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的调研工作,发现农食产品加工多为以民营为主的小规模企业,国内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以及农资上涨,导致出口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再加上进口国对中国出口农食产品检测力度加大,2016年出口规模仅为2012年的50%-60%。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上述区域的出口份额占据上海该类产品出口比重70%以上,体现了对这些地区较高的出口依赖度。近两年来,上海食用菌产品在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出口量逐年增加,但也存在量大利润低的情况。示范点及时预警相关企业,将新出台的检验措施、法规宣传至企业联系人,提早应对,规避出口风险。
认证种类繁多 亟待指导帮助
农食产品出口主要区域也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制定国和案件发起国,这些国家及地区出于保护自身市场等目的,逐年升级技术性贸易措施项目及内容,高昂的检测认证费用、品种繁多的认证检测项目,需要企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统计,企业的各项成本增长中80%来自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
国内的认证模式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亟待创新改进,上海局依托示范点尝试加强集约化认证检测服务能力建设,选择认证范围最广、针对性最强的认证品种,尽可能减少企业在认证检测方面所投入的成本。企业在获得认证资质后有益于将食品安全和业务流程相链接,同时也保证了企业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客户对GFSI认可的供应链食品安全认证要求,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可更容易同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相融合。前文提到的企业通过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形象同时增加了与国际连锁超市的合作机遇。
专人专业培训 创新增值产品
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专人从事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运用WTO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基本贸易权利的意识薄弱,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往往采用直接放弃市场、或是任措施实施影响减小出口量、或是提高自己的生产成本仓促应对等消极方式,而如此做法会对同类产品出口造成连带影响。
为此,示范点聘请企业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为农食示范点专家,日常除了承担对农食行业专业技术指导外,普及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培训。研发新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构建高安全度、高附加值、能够满足国际高端市场要求的农食产品,引导上海企业生产深加工食品和有机食品,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相结合,优化供给侧结构组成。
完善反应机制 从容应对困难
示范点着力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的预警、技术与检测支持、信息咨询与培训指导等公共服务,构建起合理有效的农食产品支持和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增强参与国际认证主动应对的意识,并协同行业专家、检测机构、政府机构针对主要出口国和潜在市场加大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动态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力度,科学评估其对出口的实际影响,完善企业掌握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效路径,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上通下达作用,形成一套完善的上海农食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2016年以来,先后同数十家企业在肠衣加工、水产品加工等领域对出口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对策,顺利应对国外各项技术性贸易措施。
一直以来,农食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货值不高,但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示范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对,维护我国出口农食产品企业利益,而且还为中国出口农食产品在WTO争取更多话语权,为企业获得打开国际市场的高品质全球“金钥匙”和在国内市场取得顾客信任的“通行证”。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