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科技东风 酿合作硕果
今年8月,上海检验检疫局与云南检验检疫局、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等单位合作开展的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至此,由质检系统与沪、滇地方政府首次尝试,持续3年的沪滇技术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多方共同构建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已在云南边境口岸、当地疾控及医院监测点进入实施推广阶段。
3年“对接合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之后,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推进云南“一带一路”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指示,科技部将科技入滇计划作为一项重大工程。
2014年,上海局主动参与上海市和云南省在昆明组织的“科技入滇”对接活动,在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和云南局前期合作基础上,针对国际国内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控的严峻形势,积极提出对接合作意向,得到两地重视。
2014年底,项目组正式成立,并在云南普洱签署合作研发协议。
2015年,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牵头承担的“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播疾病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发与检测体系构建”项目正式在沪滇合作立项。
3年多的时间里,上海、云南两局与地方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积极合作,上海局的田桢干和张子龙等一批专业技术骨干数次深入云南热带森林和河谷进行采样,在双方实验室进行研究试验,在多项领域取得突破。
中西部质检技术交流新尝试
如今,质检科技已在科技入滇、惠及民生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并取得了重要社会经济效益。该科研合作项目创新了登革热和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现场快速检测和病原体分型、鉴定技术,构建了上海口岸和云南边境口岸重要虫媒传染病快速检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填补国内外相关检测空白,为病原体鉴定、分型、耐药检测和溯源检测提供了技术平台。项目成果一方面可应用于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和疾病防控人员的现场快速检测和疫情处置;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室检测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为疫情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保证,为我国全面实现2020年消除疟疾的目标和有效防控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同时获得了上海市科委和云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上海局及下属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当地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及各州的检验检疫局进行了紧密合作,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结合云南当地科技发展实际,打破区域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创新资源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区域协同发展。这也是国内科技项目合作模式一次很好的探索,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科学组织和大力支持下,检验检疫、疾控和医疗系统在“大卫生”理念下,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科技示范合作,为“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具体实践。
探索“检地科技合作”长效发展
科技质检没有终点,检地合作持续深化是必然趋势。在首个共建项目取得成功的同时,质检科技工作者没有止步,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复杂情况,对“国外有国内没有”“国内外都有,但可能变异或造成流行”等传染病原体的复杂情况,又提出了卫生检疫领域全新的命题。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染病病原谱进行病原鉴定、分子分型、基因变异等研究,阐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登革热、疟疾和寨卡病毒病等虫媒传染病,霍乱和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流感和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谱特征、变异和变迁规律,由此完善相应的临床样本库、菌毒株库、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数据库。通过承担该课题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口岸检疫应对各种突发、再发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诊疗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口岸检疫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检测人才队伍。并根据质检总局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的卫生检疫合作备忘录,“关口”前移至沿线国家接壤地区开展相关传染病监测,进一步提升云南当地传染病防控能力,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卫生安全保障。
同时,针对云南是边境农业大省、“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现状,上海、云南两局积极谋划拓展专业技术领域,利用质检系统在支持农业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正在主动寻求新一轮对接。拟与云南省多个部门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肥料、土壤风险因子控制和重点标准推进,争取专项开展土壤-农作物生态环境总体战略研究方面的合作,为取消引起WTO争端的化肥出口限制,塑造鲜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质检科技支撑作用。
今年8月,上海检验检疫局与云南检验检疫局、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等单位合作开展的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至此,由质检系统与沪、滇地方政府首次尝试,持续3年的沪滇技术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多方共同构建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已在云南边境口岸、当地疾控及医院监测点进入实施推广阶段。
3年“对接合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之后,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推进云南“一带一路”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指示,科技部将科技入滇计划作为一项重大工程。
2014年,上海局主动参与上海市和云南省在昆明组织的“科技入滇”对接活动,在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和云南局前期合作基础上,针对国际国内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控的严峻形势,积极提出对接合作意向,得到两地重视。
2014年底,项目组正式成立,并在云南普洱签署合作研发协议。
2015年,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牵头承担的“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播疾病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发与检测体系构建”项目正式在沪滇合作立项。
3年多的时间里,上海、云南两局与地方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积极合作,上海局的田桢干和张子龙等一批专业技术骨干数次深入云南热带森林和河谷进行采样,在双方实验室进行研究试验,在多项领域取得突破。
中西部质检技术交流新尝试
如今,质检科技已在科技入滇、惠及民生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并取得了重要社会经济效益。该科研合作项目创新了登革热和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现场快速检测和病原体分型、鉴定技术,构建了上海口岸和云南边境口岸重要虫媒传染病快速检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填补国内外相关检测空白,为病原体鉴定、分型、耐药检测和溯源检测提供了技术平台。项目成果一方面可应用于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和疾病防控人员的现场快速检测和疫情处置;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室检测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为疫情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保证,为我国全面实现2020年消除疟疾的目标和有效防控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同时获得了上海市科委和云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上海局及下属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当地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及各州的检验检疫局进行了紧密合作,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结合云南当地科技发展实际,打破区域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创新资源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区域协同发展。这也是国内科技项目合作模式一次很好的探索,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科学组织和大力支持下,检验检疫、疾控和医疗系统在“大卫生”理念下,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科技示范合作,为“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具体实践。
探索“检地科技合作”长效发展
科技质检没有终点,检地合作持续深化是必然趋势。在首个共建项目取得成功的同时,质检科技工作者没有止步,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复杂情况,对“国外有国内没有”“国内外都有,但可能变异或造成流行”等传染病原体的复杂情况,又提出了卫生检疫领域全新的命题。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染病病原谱进行病原鉴定、分子分型、基因变异等研究,阐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登革热、疟疾和寨卡病毒病等虫媒传染病,霍乱和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流感和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谱特征、变异和变迁规律,由此完善相应的临床样本库、菌毒株库、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数据库。通过承担该课题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口岸检疫应对各种突发、再发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诊疗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口岸检疫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检测人才队伍。并根据质检总局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的卫生检疫合作备忘录,“关口”前移至沿线国家接壤地区开展相关传染病监测,进一步提升云南当地传染病防控能力,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卫生安全保障。
同时,针对云南是边境农业大省、“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现状,上海、云南两局积极谋划拓展专业技术领域,利用质检系统在支持农业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正在主动寻求新一轮对接。拟与云南省多个部门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肥料、土壤风险因子控制和重点标准推进,争取专项开展土壤-农作物生态环境总体战略研究方面的合作,为取消引起WTO争端的化肥出口限制,塑造鲜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质检科技支撑作用。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