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验检疫局助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级各类出口示范区14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56个。示范区不仅成为各地出口产品的质量高地,更成为带动区域产业集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较之于其他省市以具体产业类别为主体的示范区,上海检验检疫局结合地方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实际,创建示范区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类别,实现了从传统产业集聚到资本集聚和技术集聚的突破。
建设检验检测认证高地
近两年,质检总局以上海自贸区为重点,试点深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工作改革,完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建设上海检验检测认证高地。
过去,外资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一些“硬条件”,如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专职认证人员、获得其所在国家或地区认可机构认可等。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探索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设立在负面清单管理之外,使更多外资公司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将认证机构许可改为后置,企业可直接在网上申请成立认证公司,再办理认证机构许可,审批流程和申请材料明显简化。
在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行政许可领域,质检总局下放审批权限,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自然人投资。原来要求“投资者应当是以第三方身份依法在国内外专门从事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独立机构”以及具备35万美元注册资本等条件予以删除。新政实施以来,上海自贸区内34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中,有11家民营企业,打破了外资机构垄断局面。
截至2016年底,上海地区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检测机构有92家,年营业收入98.6亿元人民币,以占全国总数15.9%的机构数量创造了超过全国三分之一的营业收入。
力促出口食品加工业升级
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转型升级、民众消费升级,必然要求把质量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12月31日,松江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以出口加工食品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示范区。
去年,面对全球快消品业务整体下滑形势,“节省资金流、加速货物流、加快出口货物放行时间、降低在途库存”成为箭牌糖类(上海)有限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上海局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监管方式改革,摸索出10余项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举措,逐渐形成“以事前预防性风险监控、事中过程监管为主、事后验证检验为辅”快速放行机制。
箭牌公司出口量大,但订单多为小单,出口国家或地区有40多个,同时进口原料品种繁多。鉴于企业自检自控能力较强,上海局优化监管措施,形成“进出口双向绿色通道”,让企业享受即检即放模式,进出口周转率缩短10%,仓储率降低20%,出货期平均缩短15天。
借力创新政策,食品企业每年节约综合成本达2000余万元。在出口“寒潮”未退形势下,示范区内15家企业仍保持每年1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企业纳税总额较示范区成立前增加近2亿元。
助力上海制造业转型
卡特彼勒上海公司车间内,没有轰鸣的机器和传动不息的流水线。车间一角,一名工人从身前的盒子中拿出黑而脏的零部件,来回翻看,然后放到身后的大箱子里。
这是全国首家再制造试点企业,将其40年的再制造经验全部倾注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回收的部件经入厂检验后,被拆解成最小个体,进入多轮清洗——再次检验——按同类新件修复——检验合格——重新组装成再制造产品。这些“重生”的产品比生产新产品节约七成原料,六成能源消耗和一半制造成本,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排放量降低八成以上。
目前,卡特彼勒所在的临港再制造产业园,是该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速度较为领先的园区。而卡特彼勒开启中国再制造之路时,中国却对再制造业一无所知。卡特彼勒3年间拜访了11个部门,得到的竟是同样的答案:政策空白。
对此,上海局多次调研,反复论证风险点,为政策解禁积极努力。其以“疏”代“堵”的监管理念,从规划到政策出台经历了数次论证,采取“数字化、多维化、视频化、互动化”全新监管手段,对存在风险的旧件入库管理、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实施闭环管理。将旧件回收、清洗、复检、修复、装配等工艺流程进行分类化考核,并针对备案管理、到货检验和出口核销等环节制定相应规范。
目前,临港再制造示范园区已获批“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国家进口废汽车压件集中拆解利用示范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上海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上海局选取一批资本、技术聚集的地区作为主体,打造全国一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出口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创建金桥、松江、康桥3个示范区。其中,金桥示范区是上海首个“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首个以“先进制造业”命名的示范区。
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级各类出口示范区14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56个。示范区不仅成为各地出口产品的质量高地,更成为带动区域产业集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较之于其他省市以具体产业类别为主体的示范区,上海检验检疫局结合地方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实际,创建示范区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类别,实现了从传统产业集聚到资本集聚和技术集聚的突破。
建设检验检测认证高地
近两年,质检总局以上海自贸区为重点,试点深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工作改革,完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建设上海检验检测认证高地。
过去,外资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一些“硬条件”,如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专职认证人员、获得其所在国家或地区认可机构认可等。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探索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设立在负面清单管理之外,使更多外资公司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将认证机构许可改为后置,企业可直接在网上申请成立认证公司,再办理认证机构许可,审批流程和申请材料明显简化。
在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行政许可领域,质检总局下放审批权限,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自然人投资。原来要求“投资者应当是以第三方身份依法在国内外专门从事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独立机构”以及具备35万美元注册资本等条件予以删除。新政实施以来,上海自贸区内34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中,有11家民营企业,打破了外资机构垄断局面。
截至2016年底,上海地区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检测机构有92家,年营业收入98.6亿元人民币,以占全国总数15.9%的机构数量创造了超过全国三分之一的营业收入。
力促出口食品加工业升级
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转型升级、民众消费升级,必然要求把质量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12月31日,松江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以出口加工食品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示范区。
去年,面对全球快消品业务整体下滑形势,“节省资金流、加速货物流、加快出口货物放行时间、降低在途库存”成为箭牌糖类(上海)有限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上海局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监管方式改革,摸索出10余项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举措,逐渐形成“以事前预防性风险监控、事中过程监管为主、事后验证检验为辅”快速放行机制。
箭牌公司出口量大,但订单多为小单,出口国家或地区有40多个,同时进口原料品种繁多。鉴于企业自检自控能力较强,上海局优化监管措施,形成“进出口双向绿色通道”,让企业享受即检即放模式,进出口周转率缩短10%,仓储率降低20%,出货期平均缩短15天。
借力创新政策,食品企业每年节约综合成本达2000余万元。在出口“寒潮”未退形势下,示范区内15家企业仍保持每年1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企业纳税总额较示范区成立前增加近2亿元。
助力上海制造业转型
卡特彼勒上海公司车间内,没有轰鸣的机器和传动不息的流水线。车间一角,一名工人从身前的盒子中拿出黑而脏的零部件,来回翻看,然后放到身后的大箱子里。
这是全国首家再制造试点企业,将其40年的再制造经验全部倾注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回收的部件经入厂检验后,被拆解成最小个体,进入多轮清洗——再次检验——按同类新件修复——检验合格——重新组装成再制造产品。这些“重生”的产品比生产新产品节约七成原料,六成能源消耗和一半制造成本,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排放量降低八成以上。
目前,卡特彼勒所在的临港再制造产业园,是该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速度较为领先的园区。而卡特彼勒开启中国再制造之路时,中国却对再制造业一无所知。卡特彼勒3年间拜访了11个部门,得到的竟是同样的答案:政策空白。
对此,上海局多次调研,反复论证风险点,为政策解禁积极努力。其以“疏”代“堵”的监管理念,从规划到政策出台经历了数次论证,采取“数字化、多维化、视频化、互动化”全新监管手段,对存在风险的旧件入库管理、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实施闭环管理。将旧件回收、清洗、复检、修复、装配等工艺流程进行分类化考核,并针对备案管理、到货检验和出口核销等环节制定相应规范。
目前,临港再制造示范园区已获批“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国家进口废汽车压件集中拆解利用示范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上海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上海局选取一批资本、技术聚集的地区作为主体,打造全国一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出口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创建金桥、松江、康桥3个示范区。其中,金桥示范区是上海首个“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首个以“先进制造业”命名的示范区。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