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发布2017年度十大维权案例
当好“国门卫士”,守好国门安全。3月14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厦门辖区部分民生消费品质量状况和2017年度厦门局十大维权案例。
1.“洋垃圾”进境被截
案例回放:2017年8月,厦门局工作人员查验一批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锌矿(共51个货柜、重1415.5吨、货值12.7万美元)时发现,该批货物潮湿,呈褐红色,与锌矿正常形态不同,立即封存送检。经实验室检测,确定为含锌物料经湿法冶炼过程产生的冶炼渣。该批货物涉嫌未如实申报,厦门局依法立案调查,并移交海关作退运处理。
专家解读:“洋垃圾”是社会上的俗称,其指进口固体废物,也可指以走私、夹带、邮寄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该批锌矿含有矿渣、矿灰及残渣,且混有有毒有害物质,属于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2.使用不锈钢西餐餐具小心“中毒”
案例回放:2017年7月,一批来自德国不锈钢西餐餐具(共24箱、98套、货值4000欧元)被厦门局退运。经实验室检测,该24件套餐具中刀子的铬迁移量为3.44mg/kg,超过GB4806.9-2016标准中理化指标要求的72%。工作人员对该批餐具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作退运处理。
专家解读:铬(Cr)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摄入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桶装面暗藏活蛇“偷渡”蛇被抓
案例回放:2017年8月9日,厦门局工作人员截获4只活体有毒黄环林蛇,该邮包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申报为“方便面”,检疫人员在查验桶装泡面时发现4条分装在白色布袋中的活蛇。工作人员依法将毒蛇隔离封存饲养,并对查验现场进行消毒处理。
专家解读:活动物属于明令禁止携带、邮寄进境,活体黄环林蛇一旦从包装物中逃逸,5分钟之内即可消遁,遗毒四播且极难寻踪,具有较强攻击性,极有可能发生伤人事故,甚至危及生命。
4.泰国斗鱼“战败”厦门口岸
案例回放:2017年11月19日,厦门局工作人员从来自泰国旅客的行李中,现场截获活体泰国斗鱼81尾,及用于饲养泰国斗鱼的水藻4瓶和植株1袋,这在厦门口岸尚属首次。该旅客未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且不能提供相关检疫审批证明,厦门局依法对该批斗鱼予以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泰国斗鱼,又名五彩搏鱼,体长4-6厘米,鱼体五彩斑斓,以好斗闻名。这些斗鱼来源、品种及卫生状况不明,检疫风险高,一旦在我国境内定殖、扩散,将给生态、农业等领域带来难以估算的安全隐患。
5.婴幼儿辅食营养素“不达标”被拒国门
案例回放:2017年7月,两批从厦门口岸进口的台湾婴幼儿辅助米粉(共计434箱,1205千克)分别检出锌含量为0.11mg/100kJ,维生素A含量10.4ugRE/100kJ,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辅助类食品》(GB10769-2010)中基本营养成分指标要求。厦门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两批货物进行封存,并对不合格的食品依法不予准入。
专家解读:6个月以上婴幼儿除食用乳粉外,添加婴幼儿辅助食品来补充能量和营养素是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为确保产品安全性及满足婴幼儿营养需要,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的各项指标都必须严格符合标准的要求,高于或低于限量均视为不合格。
6.“加料”日本牙膏不可用
案例回放:2017年7月,厦门局对日本输华牙膏开展排查,发现6批牙膏存在日文标签中成分标注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情况:日文标签中标注有成分“苄索氯铵”,该成分在中文标签中被标注为另一种物质“苯扎氯铵”。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督促进口企业召回5批相关产品,对1批产品未准入境,并立案调查。
专家解读:牙膏是消费者必备的生活用品,其品质直接关系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按照《牙膏用原料规范》规定,苯扎氯铵为牙膏中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最大使用量为0.1%;苄索氯铵又名苄乙铵,因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作为防腐剂、杀菌剂应用广泛,但其在牙膏中属于禁用成分。
7.掺假蜂蜜打“飞的”被截
案例回放:2017年5月,厦门局工作人员从中国台湾进口的7批蜂蜜检验监管中发现涉嫌掺杂使假情况。这7批次蜂蜜共计83.52千克,货值1788.8美元,经抽样进行碳-4植物糖检测,含量超过7%,涉嫌掺假,依法对上述不合格蜂蜜进行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碳-4植物糖是玉米、甘蔗等碳-4植物在酶的作用下生产的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分为碳3循环和碳4循环,而蜂蜜的花源大多是碳-3植物,所以人为的添加玉米、甘蔗等碳-4植物糖,就可以通过检测蜂蜜中的“碳-4植物糖”含量来鉴别真假。7%是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经验值,超过7%就视为掺假。
8.HPV疫苗闯关被截
案例回放:2017年12月8日,厦门局工作人员从马来西亚入境旅客行李中截获201支非法携带入境的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其中4价疫苗150支,9价疫苗51支,这是厦门口岸首次在旅客携带物中截获HPV疫苗。厦门局依法对疫苗作截留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女性宫颈癌前病变,但其对温度有严格要求,需全程冷链运输储存。该批疫苗仅用布制袋包裹,未采取任何低温冷链运输措施,疫苗易变性失活,且该批疫苗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证,一旦流入市场,可能对使用者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9.警惕“香甜”进口葡萄酒
案例回放:2017年3月,厦门局工作人员对一批产自葡萄牙的干红葡萄酒(5472箱、重24.6吨、货值3.6万欧元)实施监督抽检,检出糖精钠超标。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单》,监督企业限期完成对上述货物的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葡萄酒中不得使用甜味剂“糖精钠”。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酿造,可添加微量抗菌抗氧化试剂,添加糖精钠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食用过量含糖精钠的食品,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10.挽回短重经济损失
案例回放:2017年1月22日,“INDIGO SW”轮自印度尼西亚装载铜精矿靠泊厦门港区东渡码头泊位,该批次铜精矿提单重量为11000吨。但经厦门局工作人员检验鉴定,实际重量仅为10760.400吨,短重率21.78‰,短重货值高达48.75万美元。工作人员依法出具《重量证书》,帮助企业对外索赔成功,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
专家解读:经了解,该批次货物提单数在装货港印度尼西亚是以水尺计重结果确定,印度尼西亚港口风浪较大,海况不符合水尺计重工作的基本要求,直接导致水尺计重结果与实际不符。鉴于我国每年进口散装货物日益增多,且铜精矿属高货值货物,厦门局提醒国内收货人选择与信誉好、操作规范的国外公司进行合作;必要时可以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实施装运前检验,从源头控制短重现象。
当好“国门卫士”,守好国门安全。3月14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厦门辖区部分民生消费品质量状况和2017年度厦门局十大维权案例。
1.“洋垃圾”进境被截
案例回放:2017年8月,厦门局工作人员查验一批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锌矿(共51个货柜、重1415.5吨、货值12.7万美元)时发现,该批货物潮湿,呈褐红色,与锌矿正常形态不同,立即封存送检。经实验室检测,确定为含锌物料经湿法冶炼过程产生的冶炼渣。该批货物涉嫌未如实申报,厦门局依法立案调查,并移交海关作退运处理。
专家解读:“洋垃圾”是社会上的俗称,其指进口固体废物,也可指以走私、夹带、邮寄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该批锌矿含有矿渣、矿灰及残渣,且混有有毒有害物质,属于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2.使用不锈钢西餐餐具小心“中毒”
案例回放:2017年7月,一批来自德国不锈钢西餐餐具(共24箱、98套、货值4000欧元)被厦门局退运。经实验室检测,该24件套餐具中刀子的铬迁移量为3.44mg/kg,超过GB4806.9-2016标准中理化指标要求的72%。工作人员对该批餐具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作退运处理。
专家解读:铬(Cr)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摄入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桶装面暗藏活蛇“偷渡”蛇被抓
案例回放:2017年8月9日,厦门局工作人员截获4只活体有毒黄环林蛇,该邮包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申报为“方便面”,检疫人员在查验桶装泡面时发现4条分装在白色布袋中的活蛇。工作人员依法将毒蛇隔离封存饲养,并对查验现场进行消毒处理。
专家解读:活动物属于明令禁止携带、邮寄进境,活体黄环林蛇一旦从包装物中逃逸,5分钟之内即可消遁,遗毒四播且极难寻踪,具有较强攻击性,极有可能发生伤人事故,甚至危及生命。
4.泰国斗鱼“战败”厦门口岸
案例回放:2017年11月19日,厦门局工作人员从来自泰国旅客的行李中,现场截获活体泰国斗鱼81尾,及用于饲养泰国斗鱼的水藻4瓶和植株1袋,这在厦门口岸尚属首次。该旅客未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且不能提供相关检疫审批证明,厦门局依法对该批斗鱼予以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泰国斗鱼,又名五彩搏鱼,体长4-6厘米,鱼体五彩斑斓,以好斗闻名。这些斗鱼来源、品种及卫生状况不明,检疫风险高,一旦在我国境内定殖、扩散,将给生态、农业等领域带来难以估算的安全隐患。
5.婴幼儿辅食营养素“不达标”被拒国门
案例回放:2017年7月,两批从厦门口岸进口的台湾婴幼儿辅助米粉(共计434箱,1205千克)分别检出锌含量为0.11mg/100kJ,维生素A含量10.4ugRE/100kJ,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辅助类食品》(GB10769-2010)中基本营养成分指标要求。厦门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两批货物进行封存,并对不合格的食品依法不予准入。
专家解读:6个月以上婴幼儿除食用乳粉外,添加婴幼儿辅助食品来补充能量和营养素是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为确保产品安全性及满足婴幼儿营养需要,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的各项指标都必须严格符合标准的要求,高于或低于限量均视为不合格。
6.“加料”日本牙膏不可用
案例回放:2017年7月,厦门局对日本输华牙膏开展排查,发现6批牙膏存在日文标签中成分标注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情况:日文标签中标注有成分“苄索氯铵”,该成分在中文标签中被标注为另一种物质“苯扎氯铵”。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督促进口企业召回5批相关产品,对1批产品未准入境,并立案调查。
专家解读:牙膏是消费者必备的生活用品,其品质直接关系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按照《牙膏用原料规范》规定,苯扎氯铵为牙膏中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最大使用量为0.1%;苄索氯铵又名苄乙铵,因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作为防腐剂、杀菌剂应用广泛,但其在牙膏中属于禁用成分。
7.掺假蜂蜜打“飞的”被截
案例回放:2017年5月,厦门局工作人员从中国台湾进口的7批蜂蜜检验监管中发现涉嫌掺杂使假情况。这7批次蜂蜜共计83.52千克,货值1788.8美元,经抽样进行碳-4植物糖检测,含量超过7%,涉嫌掺假,依法对上述不合格蜂蜜进行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碳-4植物糖是玉米、甘蔗等碳-4植物在酶的作用下生产的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分为碳3循环和碳4循环,而蜂蜜的花源大多是碳-3植物,所以人为的添加玉米、甘蔗等碳-4植物糖,就可以通过检测蜂蜜中的“碳-4植物糖”含量来鉴别真假。7%是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经验值,超过7%就视为掺假。
8.HPV疫苗闯关被截
案例回放:2017年12月8日,厦门局工作人员从马来西亚入境旅客行李中截获201支非法携带入境的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其中4价疫苗150支,9价疫苗51支,这是厦门口岸首次在旅客携带物中截获HPV疫苗。厦门局依法对疫苗作截留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女性宫颈癌前病变,但其对温度有严格要求,需全程冷链运输储存。该批疫苗仅用布制袋包裹,未采取任何低温冷链运输措施,疫苗易变性失活,且该批疫苗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证,一旦流入市场,可能对使用者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9.警惕“香甜”进口葡萄酒
案例回放:2017年3月,厦门局工作人员对一批产自葡萄牙的干红葡萄酒(5472箱、重24.6吨、货值3.6万欧元)实施监督抽检,检出糖精钠超标。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单》,监督企业限期完成对上述货物的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葡萄酒中不得使用甜味剂“糖精钠”。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酿造,可添加微量抗菌抗氧化试剂,添加糖精钠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食用过量含糖精钠的食品,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10.挽回短重经济损失
案例回放:2017年1月22日,“INDIGO SW”轮自印度尼西亚装载铜精矿靠泊厦门港区东渡码头泊位,该批次铜精矿提单重量为11000吨。但经厦门局工作人员检验鉴定,实际重量仅为10760.400吨,短重率21.78‰,短重货值高达48.75万美元。工作人员依法出具《重量证书》,帮助企业对外索赔成功,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
专家解读:经了解,该批次货物提单数在装货港印度尼西亚是以水尺计重结果确定,印度尼西亚港口风浪较大,海况不符合水尺计重工作的基本要求,直接导致水尺计重结果与实际不符。鉴于我国每年进口散装货物日益增多,且铜精矿属高货值货物,厦门局提醒国内收货人选择与信誉好、操作规范的国外公司进行合作;必要时可以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实施装运前检验,从源头控制短重现象。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