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2018年06月29日 09:01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8-06/29/content_105317.htm?div=-1

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动植物检疫工作是必须强化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动植物检疫工作紧紧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风险预警、准入制管理、口岸查验及“绿蕾”专项行动四箭齐发,以保护绿水青山为目标,箭箭指向靶心,构筑起坚实的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近日,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货物运抵广西口岸,名为“膨润土”,共计96吨。经查验发现,该批货物为禁止进境的土壤,实验室检测发现大量昆虫、杂草种子及残体。此外,浙江口岸从来自荷兰的樱茅种球中截获未经检疫审批的有机栽培介质。

土壤、栽培介质的检疫风险高,易携带植物病原体、昆虫卵、幼虫等,一旦传入将给我国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失。海关总署印发《关于加强进口货物土壤、栽培介质查验的警示通报》要求,各口岸应加强对进口货物土壤、栽培介质的查验力度。

从海关总署官网公布的《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览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国际动物疫情,这正是各口岸实施进境动物及其相关产品检验检疫的重要依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预警制度是口岸把关的重点。

2017年,我国出台《强化进出口农产品风险预警管理意见》,将进出口农产品风险预警管理摆在重要位置。随后,各口岸部署开展了检疫性实蝇、外来杂草等12类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新疆、内蒙古等地发生的非洲猪瘟、马铃薯甲虫等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广西、云南等地与东盟国家加强实蝇监测合作,并建立进口不合格农产品信息公布制度,对15个种苗和24个粮食指定口岸实施内部风险预警。

除了风险预警,检疫准入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在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后,海关总署官网及时更新了《获得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输华果园及包装厂名单》等。

在推进进口饲料产品检疫准入和传统贸易检验检疫规范管理的同时,我国在疫情疫病区域化、生物安全隔离区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并探索疫情管理新模式,明确不受疫情影响动物产品清单。

此外,我国还加强境外官方监管体系有效性综合评估,进一步强化官方监管责任,并严格境外生产企业、种植养殖基地注册登记管理,压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近年来,国门生物安全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

随着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的建立完善,利用“人-机-犬”综合查验方式,口岸一线动植物疫情拦截成效显著。各口岸运用风险管理,以重点案件、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为抓手,紧盯违法行为新手法新动向,持续加大打击力度。针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航班,实施风险分级和分类查验,在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对重点国家(地区)、重点航班、重点旅客加强查验。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至今,全国口岸共检出动物疫病42种,淘汰阳性大中动物8.3万余头,截获外来植物有害生物8945种351万次。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非洲猪瘟、马铃薯甲虫等突发疫情,妥善处置“美国转基因玉米”等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严厉打击非法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产品进境行为的“绿蕾”专项行动成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抓手。

“绿蕾”专项行动开展三年来,我国共截获非法携带、邮寄进境的植物种子种苗6.97万批次、重250.6吨,检出有害生物5.88万批次。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非法携带和邮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境案件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一年内携带或邮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所列物品进境逃避检疫两次以上的,将被立案追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违法成本,提高了执法威慑力。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