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自贸沃土上开出“创新之花”

2018年08月14日 09:21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8-08/14/content_106472.htm?div=-1

万物蓬勃,骄阳似火,厦门自贸片区走过了三周年。

自2015年自贸区成立之时至2018年4月,厦门机场海关共监管航空维修企业修理物品进出境货值达243.74亿美元,监管航材进出境货值达70.99亿美元,进出境维修飞机1211架次,助推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年总产值从97.64亿元跃升到130.18亿元,位居国内第一、世界前三。5月24日,国务院在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厦门打造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为厦门保持亚太地区航空维修业发展领先地位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为机场海关在下一个三年中全力打造新时代航空维修创新监管增添强劲动力。

创新建制

构建航空维修一体化监管体系

2014年7月,在自贸区筹备之初,“厦门海关航空维修监管创新工作室”在厦门机场海关与厦门海关加贸处、关税处等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工作室一成立,成员们便马不停蹄地奔赴辖区各航空维修企业开展调研,深入研究航空维修的市场发展规律,为厦门航空维修业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个性化监管制度。

经过了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凝聚了该工作室全体成员心血的《厦门海关对自由贸易试验区飞机维修业务监管操作规程》(试行)正式推出实施,成为海关航空维修监管领域全国第一部“基本法”。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海关公告》(2015年第20号)也对外发布,正式公告厦门海关在全国首创的“区域外飞机维修一体化监管”制度。该制度通过将航空维修涉及的通关、征税、保税等监管流程进行“同质业务整合”,最大限度地简化监管手续,主动适应了“一站式维修”等航空维修产业新型业态的发展,为自贸区航空维修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紧随其后的是,为配合“飞机维修一体化监管制度”的实施而纷纷上线的层层创新举措:启用保税航材集中申报管理模式,对从保税仓库提取在维修场所备用的保税航材,在维修过程中实施暂时出库管理,企业在维修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办理集中申报手续;开发建设厦门海关保税监管场所辅助管理系统,在航空维修联网监管改革中融入“工单管理”“无纸作业”等新型监管思维;创新保税航材延期管理模式,将“逐批延期”改为最长提前半年集中办理一次延期手续,同时将不同延长期限的内部核批由最高7级统一简化为2级;应用自贸区“自行运输”等创新制度开展大部件“转库入区”,解决大型航材占用企业保税仓库的难题……上述举措大幅缩短了飞机维修周期,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基本实现了飞机随到随修、修完即飞。据评估,企业每维修一架飞机,可减少飞机因维修停场时间1-2天(每架飞机停场成本约30万元/天),每架飞机可减少报关单量约50票,减少报关费用约1.5万元,通关时间节约25%以上。据此测算,新政实施至今已为企业节约成本上亿元。

创新业务

拓展航空维修包修转包新兴业态

“十分感谢机场海关的高效主动作为,帮助我们解决了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难题。”2018年2月9日,厦门中航秦岭宇航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然向厦门机场海关送来了“主动作为谋企业发展,改革创新促行业提升”的牌匾。此次感谢之行缘于厦门机场海关采用简化手续、创新模式监管该公司首票“包修转包区域流转”货物顺利通关,促成包修转包业务的外延拓展。

“航材包修转包”是指境内航空公司与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签订包修合同后,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再将待维修航材委托境内维修企业开展维修。2016年8月,机场海关在全国率先启动“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根据之前海关总署对航材包修的税收征管要求,境内航空公司按包修合同向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支付的包修费应向海关申报纳税;同时,航材维修耗用的保税料件因未出境也需内销征税,存在税费重复计征的情况,导致厦门航空维修企业难以承接包修转包业务。机场海关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上报厦门海关加贸处;经加贸处组织各相关部门专家经深入调研后制订了“包修转包航材区域流转”监管方案并行文请示总署,2016年4月,海关总署复函同意该监管方案。通过“包修转包航材区域流转”,维修航材及维修耗用的保税料件可利用保税物流园区进行流转,避免待维修件境外“一日游”和重复征税的困境,为企业节省了可观的维修成本,大幅提升了厦门航空维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思路

推动区外航空保税维修改革试点

2017年2月,商务部《关于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的复函》正式同意厦门片区航空维修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按照保税监管方式开展全球航空维修业务。这是中央改革办督察组督察全国自贸试验区工作后,力推厦门自贸片区对接国产大飞机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新政策带来新机遇,2017年5月,厦门机场海关对接新政,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试点。相较之前“维修物品+保税仓库”的管理模式,新模式大幅度简化了监管手续,将减少企业有关海关事务担保的资金压力,进一步优化了厦门航空维修企业国际业务监管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延长产业链。

2017年6月30日,厦门豪富太古宇航有限公司采用“1371保税维修”贸易方式报关进口待修航材飞机发动机叶片作动筒,成为首票以“区外航空保税维修”作业的报关单,标志着厦门关区区外航空保税维修改革试点正式落地。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伴随着艰难曲折,“区外航空保税维修”业务在落地后同样遇到了申报后无法退税、进出口货值倒挂等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厦门机场海关航空维修监管科的关员们迎难而上,埋头研究相关监管法规和兄弟单位的监管经验,遍寻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将相关建议意见反馈上级部门及地方政府。在加贸处、机场海关、改自办的不断努力下,近日,海关总署、国税总局、厦门自贸委已就此事初步达成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此难题即可迎刃而解,“区外航空保税维修”改革方案也将更加成熟完善。

目前,厦门航空维修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发动机、起落架、航空电气及零部件维修、制造和培训为辅助的“一站式”产业格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以及海关的优势监管,新时代的新征程里,厦门航空维修业正蓄势腾飞。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