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上海海关着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2019年01月31日 14:56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9-01/31/content_110579.htm?div=-1

继去年11月漕河泾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漕河泾综合保税区之后,2019年1月14日,上海奉贤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上海海关牵头开展的联合验收。目前,上海地区6个出口加工区中已有5个获得国务院批准,向更高级别的综合保税区整合优化、转型升级。

从出口加工区到综合保税区,名称的变化和功能的拓展体现的是国家赋予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其背后发出的积极信号、体现的改革勇气令人振奋。

2018年,上海海关在海关总署党委领导下,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有力落实中央机构改革工作部署,迅速推进海关和检验检疫业务全面深度融合,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进出口贸易便利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累计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6.4万亿元、报关单2342.6万份、集装箱2731.8万标箱,分别比2017年增长7.3%、1.3%和5.2%,分别占全国的21%、29.2%和23.3%,上海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50.02%。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长期以来,上海海关始终将推动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作为深化改革,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发展规划上主动建言献策、在监管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助力上海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上海地区共有五类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8年,上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总值9533.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的24%,位列全国第一;占同期上海市外贸总值的28%,以占全市千分之六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四分之一强的进出口佳绩。

晶澳太阳能2006年入驻闵行出口加工区。在区域政策的扶持下,企业逐步成为我国高性能光伏产品制造商并走向国际,连续多年进入中国500强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行列。闵行出口加工区转型奉贤综合保税区后,将进一步向保税研发、国际物流配送、高端制造等方向扩展。这将为企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晶澳太阳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晶澳上海奉贤基地拥有产品检测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0%以上。但此前该检测中心只能为企业“自己所用”,将来可依托综保区政策优势,探索建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无环境污染的全球维修中心,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晶澳之前主攻国际市场,现在赋予综保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将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

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建议,借上海出口加工区集中转型升级之机,应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制定出台《上海促进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五大中心,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

为“买全球”探索一流展会监管服务新模式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与会洽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果丰硕。

早在去年年初,就有大量进博会参展商咨询上海海关:“我们不想6天展完就走,希望继续留在境内寻找买家,进境展品能不能留?能留多久?”

在摸清企业需求之后,上海海关从延长ATA单证册有效期这一需求出发,向海关总署积极争取,终将海关签注ATA单证册项下进博会暂时进境展览品的首次进境期限,在单证册有效期内从原先的6个月延长至1年。这使上海为进博会打造“6+365”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的承诺落地为具体可操作的现实。

随着企业需求的接踵而至,上海海关又创新提出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等制度并获批。6天进博会结束后,展览品不必真“回家”,可结转到“临时新家”,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办理结案手续后,商品性质便从展览品转为保税货物,从而切实减少货物因实际进出境而产生的物流运输成本。

另一个现实问题:对于大量新产品来华首秀,例如来自非疫区暂未获中国准入的巴拿马菠萝、多米尼加牛油果等优质新鲜农产品,它们能否如愿进入中国参展?

上海海关主动发扬“店小二”精神,积极配合海关总署落实关于“加强与参展国家或地区的检疫准入谈判,支持风险水平可接受的农畜产品参展并实现对华贸易”的便利措施,受权开展特许审批,制定落实专门的监管方案。10月31日,一批来自多米尼亚共和国的水果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批总重500公斤的牛油果、香蕉、菠萝将在进口博览会上完成中国首秀。经现场查验,这批水果被快速放行并第一时间运往国家会展中心多米尼加国家馆布展。

面对机构改革后的首场“大考”,上海海关在海关总署坚强领导下,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制定并落实21项支持政策和便利举措,创新提出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税款总担保等创新制度;组建百人团队驻场办理海关业务,设置92个物资专窗和38条人员专用通道,高效完成1046批展品监管;建立全新的智能化数字化监管通关模式,压缩整体申报时间三分之二,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提速”“降本”,跨境物流更快捷,外贸企业享实惠

为了让上海口岸跨境贸易更便利、更顺畅,上海海关围绕“时间都去哪儿”“钱都去哪儿了”这两个问题,发起了对上海口岸整体通关时效的调查。依据调研成果,形成了优化上海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制定了时间节点重组、成本节减、流程再造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提前申报”模式的推广运用让进口企业获得感最强,通过将申报“前推”,实现了企业通关作业手续与货物运输同步进行,有效提升通关效率。针对上海口岸优势进口商品,例如约占全国进口量三分之一的三文鱼等冰鲜水产品,上海海关在加强风险防控,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专门设立冰鲜水产品绿色通道,确保冰鲜水产品随到随检,口岸进境食品审批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平均5个工作日。通过这些连接千家万户的鲜活货物,海关压缩通关时间的效果,不再只是纸上数据,而是普通公众“更快”“更新鲜”的直观感受。同时,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推进进口铁矿“先放后检”模式创新,相关产品通关时长压缩80%,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实施。

上海海关还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用大数据实现安全与便利的有机统一。目前,大数据平台已汇集生产、贸易、物流、税务、工商、外汇等各方数据7亿余条,并与“单一窗口”、船公司和港务部门实现无缝对接。企业能够自动提前申报,提前安排提箱计划,实现“优享订舱”和“靠泊即提”。

除了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更短,如何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海关监管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是上海海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切入点。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在上海口岸率先试点,3家试点保险公司为352家企业出具1557份《关税保证保险单》,担保金额12.1亿元,涉及货值55.5亿元。此外,率先试点并全面推广的《海关专用缴款书》企业自行打印改革,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通关体验,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完成申报、税款缴纳、税单下载、打印、放行等全部通关流程,省去专人前往海关领取税单环节,缩短增值税抵扣周期,加快资金周转。

上海海关还着力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下苦工,助力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上海张江成立全国海关首个科创促进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科创企业或机构办理相关业务“最多跑一次”,让科创“独角兽”企业在通关无忧之后能更加专注于科研业务;通过“一线集中检验、二线分批核销”的监管模式创新,助力了原油期货的顺利上市。

同时,上海海关始终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与坚决把好国门相结合,严厉打击洋垃圾和象牙等濒危物种走私,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力维护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严禁“洋垃圾”进境,先后开展5轮“蓝天2018”专项打击行动,立案侦办案件12起,查证走私废物3579.2吨,查扣923吨;以最严格要求,落实进境可用作原料固体废物的口岸监管,共截获环保项目不合格固体废物共计29批,不合格批次超2017年7倍;充分发挥实验室技术优势,对995批进口货物实施固废属性检验,最终认定为固废438批,检出率达44%;重拳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立案侦办案件15起,案值3970万元,同比增长2.4倍。将卫生检疫、动植物检验检疫全面融入海关风险防控网络,加强口岸疫情防控,口岸确诊传染病病例2028例;加强非洲猪瘟全链条防控,截获并销毁来自疫区的动物产品1752批次;强化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管理,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8122种次;加大重点敏感商品检验力度,检出不合格产品5.2万批,包括进口越野车辆制动系统不合格等严重安全风险,并连续查获某品牌进口童装安全项目不合格,均报请海关总署在全国发布风险预警;检出进口危险化学品及包装不合格1.3万批,同比增长30%。

2019年,上海海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海关总署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进一步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提升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对外开放大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锲而不舍、一以贯之,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海关的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