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一次性杯子不能盛热水 记者实验证明不足为惧
7月28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报告,在被调查的16种PVC保鲜膜样品中,有15种样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剂DEHA。
一时间,“塑化剂”又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言论,称使用一次性纸杯或者塑料杯盛热水时,要把第一杯水倒掉,因为杯子受热后会释放出塑化剂,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这种说法可信吗?昨天,记者在某公司北京分析中心进行了一组实验。实验证实,无论是一次性纸杯还是一次性塑料杯,无论是第一杯水还是第二杯水,都检出了微量的塑化剂成分。其中,用PP材质的一次性软塑料杯盛热水时,水中的塑化剂含量要略高于一次性纸杯和PS材质的硬塑料杯。但同时,实验数据也显示,无论使用哪种材质的一次性杯子,水中的塑化剂含量并未超标,且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因而不必惊慌。
说法
不能用一次性杯子喝热水
因为水里会有塑化剂
“塑化剂”这个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主要存在于塑料制品中,比如一次性塑料杯。而在很多一次性纸杯的外包装上,可以看到纸杯的内喷涂料为PE材料,这种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塑化剂。从这个角度来看,“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喝水时第一杯水要倒掉”的说法似乎还比较合乎情理。
那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大众对一次性杯子的认知是什么样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个随机调查。在受访的45人中,大部分人认为一次性杯子可能对人体有害,但具体是哪种物质有害健康,却没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
就“一次性杯子是否会重复使用”这一问题,不同使用群体给记者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在随机采访的15名在校大学生中,有12人表示很多时候会重复使用。大学生小张告诉记者,他有时会把用过的一次性杯子随手放在饮水机旁边,下次喝水的时候直接拿起来就用。而在办公室和家庭等场合,有九成的人表示绝对不会重复使用一次性杯子。
在受访的45人中,有38人在用一次性水杯时,只盛常温水,唯有一小部分人偶尔会盛装热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用一次性杯子装着的热水,喝起来味道有些怪。“偶尔用纸杯装热水,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味道很怪。”一名公司职员这样告诉记者。
实验
买来三种一次性杯子
加入热水检测塑化剂
根据网上的说法,一次性纸杯、塑料杯在倒入热水后,因为受热会释放出一定含量的塑化剂,因而使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喝热水时,第一杯水要倒掉。为了验证一次性纸杯、塑料杯在倒入热水后是否有塑化剂释放出来,昨天,这家公司北京分析中心的工程师邢江涛为《北京晚报》“生活实验室”栏目做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一次性纸杯还是一次性塑料杯,无论是第一杯水还是第二杯水,均有微量塑化剂检出,其中,一次性软塑料杯含量相对较高,但均符合国家相关限量标准。
为确保实验具有代表性,记者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纸杯、一次性软塑料杯和一次性硬塑料杯。在将桶装饮用水烧开后,记者将相同体积的开水分别倒进三种一次性杯子中,待水温降至室温后,再往三种杯子里注入相同体积的水。将水分别收集起来,对其中的塑化剂含量进行分析检测。
邢江涛说,通常所说的塑化剂,主要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一种增加塑料材料柔软性的非食品添加剂。本实验依照国标《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杯中水进行前处理。向收集的水中加入2毫升正己烷,采用分液漏斗反复震荡5分钟。邢江涛说,正己烷可以把水中的塑化剂萃取出来,起到净化浓缩的作用,然后将塑化剂的正己烷溶液收集到进样瓶中进行检测分析就比较方便了。
分析所采用的仪器是这家公司的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TQ8030。这种仪器只需要抽取1微升的处理后的样品,也就是一滴水的五十分之一,30分钟内就可以得出结果。邢江涛说,塑化剂是一大类添加剂的总称,在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中,往往会加入多种塑化剂,因而在实验中一共对20种塑化剂的含量进行了检验。
在实验中,共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3种塑化剂成分,其他塑化剂成分均未检出。
释疑
塑化剂微溶于水
微量则不必恐慌
杯子中的塑化剂怎么会跑到水里去了呢?邢江涛解释说,由于该类化合物不以共价键结合而是物理结合于聚氯乙烯(pvc)等塑料材料的分子上,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可不断地从材料中释出,挥发并迁移至水中。为能更好地对比,邢江涛还将热水注入玻璃杯中进行检测,结果,玻璃杯装过的水中也检测出了微量塑化剂。“桶装水在生产、运输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与塑料制品发生接触,检出微量塑化剂属正常现象,因此不需要恐慌。”
链接
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英语:Plasticizer,Phthalate),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墙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塑化剂加入聚氯乙烯树脂中,加入的比例越大,塑料制品越柔软:当加入量小于5%时,塑料制品为硬质;当加入量在15%至25%时,塑料制品为半硬质;当加入量大于25%时,塑料制品为软质。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做研究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
结论
三杯水里都检测出塑化剂
一次性软塑料杯含量最高
测试结果显示,三种一次性杯子的第一杯水和第二杯水均测出了微量塑化剂。其中,三种被检出的塑化剂成分中,DEHP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因而也最为引人关注。使用一次性软塑料杯的第一杯水中的塑化剂含量相对较高。但含量仍远低于国家相关限量标准1.5mg/kg(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7月28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报告,在被调查的16种PVC保鲜膜样品中,有15种样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剂DEHA。
一时间,“塑化剂”又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言论,称使用一次性纸杯或者塑料杯盛热水时,要把第一杯水倒掉,因为杯子受热后会释放出塑化剂,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这种说法可信吗?昨天,记者在某公司北京分析中心进行了一组实验。实验证实,无论是一次性纸杯还是一次性塑料杯,无论是第一杯水还是第二杯水,都检出了微量的塑化剂成分。其中,用PP材质的一次性软塑料杯盛热水时,水中的塑化剂含量要略高于一次性纸杯和PS材质的硬塑料杯。但同时,实验数据也显示,无论使用哪种材质的一次性杯子,水中的塑化剂含量并未超标,且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因而不必惊慌。
说法
不能用一次性杯子喝热水
因为水里会有塑化剂
“塑化剂”这个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主要存在于塑料制品中,比如一次性塑料杯。而在很多一次性纸杯的外包装上,可以看到纸杯的内喷涂料为PE材料,这种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塑化剂。从这个角度来看,“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喝水时第一杯水要倒掉”的说法似乎还比较合乎情理。
那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大众对一次性杯子的认知是什么样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个随机调查。在受访的45人中,大部分人认为一次性杯子可能对人体有害,但具体是哪种物质有害健康,却没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
就“一次性杯子是否会重复使用”这一问题,不同使用群体给记者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在随机采访的15名在校大学生中,有12人表示很多时候会重复使用。大学生小张告诉记者,他有时会把用过的一次性杯子随手放在饮水机旁边,下次喝水的时候直接拿起来就用。而在办公室和家庭等场合,有九成的人表示绝对不会重复使用一次性杯子。
在受访的45人中,有38人在用一次性水杯时,只盛常温水,唯有一小部分人偶尔会盛装热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用一次性杯子装着的热水,喝起来味道有些怪。“偶尔用纸杯装热水,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味道很怪。”一名公司职员这样告诉记者。
实验
买来三种一次性杯子
加入热水检测塑化剂
根据网上的说法,一次性纸杯、塑料杯在倒入热水后,因为受热会释放出一定含量的塑化剂,因而使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喝热水时,第一杯水要倒掉。为了验证一次性纸杯、塑料杯在倒入热水后是否有塑化剂释放出来,昨天,这家公司北京分析中心的工程师邢江涛为《北京晚报》“生活实验室”栏目做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一次性纸杯还是一次性塑料杯,无论是第一杯水还是第二杯水,均有微量塑化剂检出,其中,一次性软塑料杯含量相对较高,但均符合国家相关限量标准。
为确保实验具有代表性,记者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纸杯、一次性软塑料杯和一次性硬塑料杯。在将桶装饮用水烧开后,记者将相同体积的开水分别倒进三种一次性杯子中,待水温降至室温后,再往三种杯子里注入相同体积的水。将水分别收集起来,对其中的塑化剂含量进行分析检测。
邢江涛说,通常所说的塑化剂,主要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一种增加塑料材料柔软性的非食品添加剂。本实验依照国标《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杯中水进行前处理。向收集的水中加入2毫升正己烷,采用分液漏斗反复震荡5分钟。邢江涛说,正己烷可以把水中的塑化剂萃取出来,起到净化浓缩的作用,然后将塑化剂的正己烷溶液收集到进样瓶中进行检测分析就比较方便了。
分析所采用的仪器是这家公司的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TQ8030。这种仪器只需要抽取1微升的处理后的样品,也就是一滴水的五十分之一,30分钟内就可以得出结果。邢江涛说,塑化剂是一大类添加剂的总称,在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中,往往会加入多种塑化剂,因而在实验中一共对20种塑化剂的含量进行了检验。
在实验中,共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3种塑化剂成分,其他塑化剂成分均未检出。
释疑
塑化剂微溶于水
微量则不必恐慌
杯子中的塑化剂怎么会跑到水里去了呢?邢江涛解释说,由于该类化合物不以共价键结合而是物理结合于聚氯乙烯(pvc)等塑料材料的分子上,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可不断地从材料中释出,挥发并迁移至水中。为能更好地对比,邢江涛还将热水注入玻璃杯中进行检测,结果,玻璃杯装过的水中也检测出了微量塑化剂。“桶装水在生产、运输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与塑料制品发生接触,检出微量塑化剂属正常现象,因此不需要恐慌。”
链接
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英语:Plasticizer,Phthalate),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墙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塑化剂加入聚氯乙烯树脂中,加入的比例越大,塑料制品越柔软:当加入量小于5%时,塑料制品为硬质;当加入量在15%至25%时,塑料制品为半硬质;当加入量大于25%时,塑料制品为软质。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做研究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
结论
三杯水里都检测出塑化剂
一次性软塑料杯含量最高
测试结果显示,三种一次性杯子的第一杯水和第二杯水均测出了微量塑化剂。其中,三种被检出的塑化剂成分中,DEHP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因而也最为引人关注。使用一次性软塑料杯的第一杯水中的塑化剂含量相对较高。但含量仍远低于国家相关限量标准1.5mg/kg(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 远离直播间“赌石”和“洗金”(2023-11-11)
- 1个批号产了多个“娃”化妆品“一号多用”忽悠消费者(2023-11-06)
- 山东:持续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2023-09-07)
- 天津:“刷单炒信”虚假广告成为焦点(2023-09-07)
- 网红奶茶“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商标注册时被假店钻了法律空档(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