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识假知识

沈阳网警曝光4种“红包”骗术 提示市民要擦亮眼睛

2017年01月17日 11:14 信息来源:http://xiaofei.nen.com.cn/system/2017/01/16/019602286_01.shtml

春节临近,不少社交和电商平台以派发红包的形式,为吸引用户或促销预热。

不法分子也借机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中,派发虚假“红包”,诱人上当。

昨日,记者根据沈阳网警归纳出的几种常见“红包骗术”,以案说法,提示市民节日期间抢红包时,要擦亮眼睛。

骗术1:乔装发红包

“AA收款”输入密码就丢钱

刘先生在一个微信群中发现有人发红包,红包上面写着“送钱”的字样。刘先生赶紧把红包点开,看到68元的字样,他由此误以为抢到了一个68元的红包。可接下来,页面却显示让输入微信交易密码。

刘先生当时没多想,以为是红包金额较大,需要输入密码才能领取,就把密码输了进去。

刘先生没有想到,他很快就收到了交易的通知,68元已经支付给了群里发红包的人,他和发红包的人并不认识,他在群里询问对方,很快就被移出了群聊。

警方提示:此种骗术发红包的人通常会发出一条印有“AA”字样红底方框的LOGO,以及少许“送钱”“68元”“88元”等文字的微信,很容易被看成真红包。实际上,骗子只是利用文字游戏,把“AA收款”功能稍微装饰了一下,在留言处加上了“送钱”“多少元”的字样后,广泛在微信群聊中发送。抢红包的人误以为对方发红包了,按要求输入支付密码,轻而易举就进了“局”,手不小心一点,钱就没了。

骗术2:木马病毒包

扫描二维码被盗200元

节日期间,各大电商都在进行促销降价,用“降价礼包”提前预热。周女士不久前收到朋友用微信发来的一个抢红包的链接,上面写的是500元代金券。

周女士称,领这500元的手续十分繁琐,需要输入一大堆个人信息,从身份证到手机号,还要填写微信账户,填完了还要扫描二维码。让周女士没想到的是,这一扫描坏了事,不到5分钟,周女士就收到短信,银行卡里竟然少了200元。

周女士立即向朋友核实情况,朋友却说自己的微信号被盗,她也接到了其他人的询问电话,这时周女士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专业人士对周女士的手机进行检测,发现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发送者搜集到了周女士的身份信息后,又通过木马程序转发周女士的支付短信,在周女士丝毫不知情时刷走了钱。

警方提示:这种窃取手机用户的银行卡号等信息的“红包”设计的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似,点击后界面会提示输入一个密码,输入后会出现一个“恭喜你成功领取红包多少元”,不知情的人会真的以为领取到了红包,其实在不知不觉中,用户银行卡内的余额可能已经被盗走。

骗术3:伪装福利包

群里发福利藏盗刷软件

李女士在微信中点击了一个所谓的“免费午餐”,结果被骗万余元。

事发前,李女士被朋友拉进一个陌生的微信群,突然群里有人发“福利”。发福利的人称,该链接是一份“免费午餐”的体验券。

李女士习惯性地抢了一个,点开后显示中了200元现金礼包和一份免费体验券,但领取体验券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才能和商户预约。

李女士填完后收到了一个写着申请确认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输入验证码后,她收到了银行短信的通知,她银行卡中的一万多元被转走。

警方提示:李女士点开的链接中暗藏盗刷软件,在进行操作后,她收到了的就是银行转账的支付验证码,但没有防范意识的她误以为是确认密码,便进行了操作。此类情况屡屡发生,不法分子将盗刷软件做成优惠券或者红包的形式,让市民掉以轻心。

骗术4:敲诈勒索包

“好友”礼物内有敲诈病毒

孙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提示,有好友送其一份神秘礼物,有链接网址。孙先生没有多想,点开后手机就中了毒,还一直收到银行的验证码。此后,孙先生收到了一封邮件,发件者要求他将1000元打入指定账户,然后才将清除病毒的方式告诉他。

一时摸不清状况的孙先生通过网上搜索发现,手机中的病毒在网上称为敲诈者病毒,向其缴纳费用才能将病毒清理。无奈之下,孙先生只能把手机拿到维修点进行刷机。

警方提示:这种敲诈病毒在国外很常见,但国内很少见。这是不法分子通过加密重要文件等方式,向用户敲诈钱财的一种恶意软件。制“毒”者以低廉的价格将恶意代码出卖或出租给大量犯罪分子,通过网络钓鱼或其他攻击发给目标受害者。制“毒”、传“毒”者做起了一笔大生意,无数普通人成为这个利润环中的牺牲品,大部分受害者损失超过万元。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