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识假知识

食品谣言疯狂扩散 严重误导消费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现场实验击破食品安全谣言

2017年07月06日 09:39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7-07/06/content_90250.htm?div=-1

蔬菜水果遇水“掉色”是因漂染颜色?

西瓜太甜是因为打了针?

拼接牛排靠的是“胶粘碎肉”?

标题如此“惊悚”的文章,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疯狂传播,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日前,在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会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展厅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他带领的专家团队,亲自操作、演示简单明了的科学小实验,击碎疯狂传播的食品安全谣言。

蔬果“掉色”是因被染色?

葡萄、杨梅、樱桃等水果掉色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实际上,“掉色”现象不光发生在水果身上,有些农产品也有同样“烦恼”,如黑米、黑芝麻等。紫米、黑花生放入清水,几分钟之后杯子内的水变成了黑蓝色,这是否意味着紫米和黑花生被染色了?

陈君石院士和他的团队现场用蔬菜水果等进行实验。端着装有杨梅汁、樱桃汁以及浸泡过黑皮花生和紫米的“黑水”杯子,陈君石先往杯子里加食用碱。现场可以看到,原本深红色的水很快变成了蓝黑色。陈君石又往杯中加入白醋,不一会儿,水的颜色又变回了红色。

“通过这个实验,我想告诉公众的是,所谓‘水果掉色’,其实掉的就是植物含有的天然色素花青素,它遇碱、酸后会有一系列的变色反应。花青素不仅让各种蔬果各具特‘色’,还是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一类物质。”陈君石解释。

西瓜打针增甜螃蟹打针增重?

对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在食品安全宣传周科学实验展现场开始实验:一手按住一个西瓜,一手拿着吸满蓝色墨水的针筒,用力往西瓜里推墨水。但当针筒里的墨水刚刚被推进西瓜里时,蓝色墨水竟顺着针眼流了出来。“通过打针让西瓜变甜,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钟凯在实验后指出。

对于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的“螃蟹注胶增重”谣言,钟凯也进行了驳斥。他说,人们看到的螃蟹表面的小孔,并不是螃蟹被打了针,而是螃蟹在运输过程中互相挤压造成的。“螃蟹如果打针受伤,很容易死的。若给螃蟹打针增重,根本放不了多长时间。”

钟凯介绍说,撕不破的紫菜不可能是垃圾袋做的,西瓜打针不会令西瓜更甜,催熟的水果也不会令人性早熟。催熟是常见的果蔬储运技术,乙烯是应用最多的催熟剂,但乙烯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和人的激素完全不同,不可能让孩子性早熟。

食品谣言集中爆发,生鲜产业受损。

早在2008年,网上就传言“柑橘生蛆”,造成四川、湖北等地果农数以亿计的巨大损失。2016年以来,从“樱桃核仁含氰化物”“胶水拼接牛排”到“浑身是虫的皮皮虾”,生鲜食品谣言借助视频剪辑“病毒式”疯转。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指出,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食品谣言的传播形式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与进俱进”,不仅是图文,还以短视频的形式疯狂扩散,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对生鲜产业和生鲜电商平台造成巨大打击。

一项针对天猫、淘宝商家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谣言伤害的天猫商家有近三成集中在食品生鲜、美妆母婴等行业,高达64%的商家曾遭受过谣言困扰,而谣言对其品牌或店铺造成的经济损失,则从几百元到上千万元不等。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谣言,即使被证明是错的,消费者也宁可信其有。一个谣言,经过网络社交平台演绎,以几何级数快速扩散,伤害打击的就是整个生鲜产业。

“谣言给消费者心理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行业的经济损失。消费者的信心一旦丧失,受影响的是对行业的信任和政府的公信力,这个损失不可估量。”陈君石表示。

钟凯也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一路向好,但是很多老百姓还会有“这个不敢吃,那个不敢吃”的感觉,这就是来自谣言泛滥造成的误解。谣言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政府公信力的损失,经过连锁效应,最终成本又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