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乌干达土地每年返利10%?几亿投资打水漂3年未见分文
【导读】客户被忽悠可买非洲乌干达肥沃土地,销售公司承诺每年返利10%,然而三年之内未见分文。为了公司不倒闭,客户被迫承担销售任务。《天天315》本期聚焦:变了味儿的土地投资。
河北的王女士向《天天315》节目组投诉,她的先生在网上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一家自称在非洲经营农业生意的公司主动找上门,可以介绍她老公去非洲乌干达搞农业,但是来回的飞机票要自理。王女士两口子有些犹豫,毕竟这非洲离中国实在太远,还是算了。但是这家名为河北汉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接着介绍,不去工作的话也有机会挣钱,那就是投资非洲乌干达的耕地。
王女士:我老公在网上发布了求职信息,然后就有人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听课,说现在国家正在发展林业什么乱七八糟的,然后说非洲的土地特别肥沃,让他到非洲搞养殖、种植什么的。给的薪水挺多的,一年给十万、三十万,但是飞机票要自理,后来我们就没去。后来他就说,要不你就在非洲买地吧,一亩地是签了三十年的合同,每年最低按10%分红,多的话30%。
去非洲买耕地,靠谱么?王女士盘算,买一亩耕地的话,这30年的长期收益相当划算。于是在2011年,他们就花了1万5000元购买这块土地。不料从那时到现在,3年时间里他们一分钱的收益也没拿到。更荒唐的是,王女士根本没去过非洲乌干达这个国家,销售公司到底在哪里、有没有耕地也都说不清楚。
记者:您买了几亩地啊?
王女士:一亩。
记者:买这个地需要签订合同吗?
王女生:签了。签字的是委托经营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从2011年到2040年12月31日止。
记者:现在这块地在干什么,您知道吗?
王女士:我不知道。后来他们说非洲一共就多少亩地,但是他夸大了,等于是一亩地多卖,他没有那么多地,比如说就四百亩地,按四千亩地卖。
记者:您根本也没去过非洲乌干达?
王女士:没有,那还得自己掏飞机票,来回不少钱了,就没有去过。光看他放的录像,拍的照片了。
记者:他跟您说指着什么给您每年分红了吗?
王女士:就土地,它不是在上边种东西了呀。
王女士告诉记者,通过这家公司购买所谓的非洲乌干达土地的人数多达5000多人,涉及金额高达几亿元,几乎没有人拿到任何分红。那么这些钱去哪里了?记者向另外一位徐先生了解情况时发现,这件事情非常复杂。
河北汉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名叫福瑞斯特的科贸有限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国内销售林地产权。徐先生就在那一年花5万元购买了福瑞斯特推销的林地,产权期限是7年,也就是今年到期。本来公司承诺即使土地不升值,光是林地生产的木材也能让收益翻倍,但是,到了2011年,公司就向客户宣布已经转型,推荐大家把国内林地产权转成非洲乌干达耕地产权,并且同样承诺了每年10%的收益。当然,徐先生和王女士的遭遇也一样,直到现在也没有拿到一分钱。
徐先生:我是2007年在石家庄买的经济林地。
记者:当时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
徐先生:就叫福瑞斯特科贸有限公司,它主要是从事林业种植,林业发展什么的。用大巴拉着客户去林地的现场去参观,说他们种的地怎么样,林地长势怎么样。
记者:这个林地在什么地方?
徐先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周围,也有几个县,藁城、正定、晋州。实际上它的几块地加到一块没有四千亩,它对外宣称的是四万亩,当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因为宣传得很好,购买的人很多,像过节一样,人们都抢着买,当时实际上我是花58200块钱买了12亩。
记者:这些林地买了以后,您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徐先生:知道,它是作为经济林嘛,就是合同到期以后采伐,然后出售。
记者:利益上的承诺有吗?
徐先生:有,依照合同,比如说天灾人祸了没有收益的话,它有个最低保证收入,合同上有这项规定。
记者:最低保证收入多少?
徐先生:最低保证不是人民币的收入,是保证木材的收入,比如说每亩地是60方,按照当时和现在的差价,哪怕是最低的保证,收入也会最少加一番的。到2010年的时候,它那个公司的客服部找我说,公司飞速发展,本来合同期是7年,我是2007年买的,到2014年才能到期,他说如果你要是把林权转到非洲乌干达耕地的话,合同立刻就终止,就给你核算。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同意呢?
徐先生:因为它这个和这个不一样,林地的产权今年合同才到期,非洲乌干达耕地是第二年按照合同规定就开始返钱,最低收入就是合同总金额的10%。第二年就开始,每年都会往会返。
记者:后来这个承诺兑现了吗?
徐先生:一分钱没有兑现。2010年签合同,2011年就该给我钱,现在2014年了,一分钱没给。
徐先生说,他从多方打听到,公司负责人名叫仇立军,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成了空壳。在石家庄市还有一个办公室,但现在办公室里的员工全都是买非洲乌干达耕地的客户。令他迷惑的是,这些客户一边是自己没有得到收益,一边还继续向他人推销所谓的乌干达耕地。
徐先生:我2013年的时候到他们公司,以书面形式告知他,你们这样就是非法的集资诈骗,如果再不兑现的话,后果由你们承担。但我发现客服部的人员也是上当受骗的客户,他们就不管那个事。他这个公司特别复杂,他的老总叫仇立军,他的名下没有任何财产,而且他很聪明,他和他的媳妇离婚,把他的财产和大量资金转移到他媳妇名下。
对于自己所说的情况,徐先生郑重声明,可以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法律责任。记者联系到一位现在还在这家公司坚持工作的自称客户经理的李女士。她的话很直白,她每天到办公室坐着,负责接听各种讨债客户的电话,安抚大家的情绪。如果她不来做的话,这家公司没了,老板也跑路,她的钱就更没希望了。
记者:现在这个非洲乌干达的地现在还在出售吗?
李女士:早就不出售了,因为公司走到最困难时期,一直没有出售,现在只是和一个央企谈合作的问题,将来谈好了以后,钱款到了就把该给大家解决的问题如实解决了。
记者:和央企谈合作,是哪家央企呀?
李女士:现在没公布。
记者:合作内容是什么?
李女士:农业项目,因为是林业亏损,影响了乌干达这边的发展,但是现在咱们老总正在想办法和人家谈合作,现在应该基本上有眉目了,但是没有跟咱们说的这么详细,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告诉你,今年目前还可以。
记者:李女士,我想问您,您自己买了吗?
李女士:买了。
记者:您买了多少钱的?
李女士:买了十几万吧。
记者:现在公司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买这个地的人?
李女士:对,对,大家都想要钱,我也想要钱,所以在这盯着。他们都是说他诈骗,就是把他送到监狱了,那定他什么罪就是什么罪呗。我也想现在给他定了罪,咱们就没钱了。
记者了解到,已经有一些和他们遭遇相同的人,向石家庄市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且获胜。尹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石家庄仲裁委员会给他发回的裁决书上写着:仲裁庭认为河北汉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尹先生的合同无效,应该向尹先生赔偿利息和本金。但是,裁决书已经下来两年多了,尹先生到现在依然没有拿到一分钱。
尹先生:2012年的时候我们找了仲裁委打了场官司,仲裁委根据咱们的合同宣布我们合同作废,就管他要钱,通过法院,他就一直违抗法院的判决,所以我们到了强制执行阶段。我们唯一掌握他的财产就知道他有一个奥迪车,法院说你们去找吧,找到了你们通知我们,我们就给你扣下。结果我们就去找,还真找到了,就给法院打电话。法院强调说当时没有时间,去不了,让我们给他拍照,我们就给他拍照了。拍了照以后法院看了看就说马上做了查封手续,但到现在我们一直见不到这个车。这个手续不管用,你拍卖不了。到现在一年了,我一分钱都没有见到。
由于受害的客户人数众多,徐先生等人正在计划集体向公安局报案。但是,他们一直在被各级部门踢皮球。加上已经在仲裁委员会拿到裁决书的尹先生也迟迟得不到结果。他们对这这家公司老板仇立军的背景非常疑惑,同时也陷入深深的绝望。
徐先生:我们去省公安厅,公安厅你们人说,你们去市公安局吧。我们去市公安局,市公安局说你们属于长安区公安局管,你们去长安区吧。长安区说你们数额过大,你们属于石家庄市管,你去石家庄市吧。我们组织一些人跑来跑去,公安局之间也是相互推诿,相互扯皮。
徐先生说,受理他们报案的一位姓高的警官说,报案人数达到150人才能立案,但人数一直不够,并且公安局每周只在周二、周四受理这个案件,一天仅限4个人。记者以受害人身份联系到负责徐先生等人报案的高警官。这件事情究竟能否立案?何时立案?之后如何调查?最后谁来解决?高警官是这么回答的: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个事情什么时候能够立案,现在有时间说法了吗?
高警官:差不多这两天就立了。
记者:那是五一过后吗?
高警官:对。
记者:那之前说我们的人数没有达到,现在达到了吗?
高警官:差不多了。
记者:现在是多少人了?
高警官:现在六七十个吧。
记者:不是说一百五十人才够吗?
高警官:对呀。
记者:现在您不是说才七十多人吗?
高警官:七八十个人,那不快了嘛。再报两次就够了。
记者:一天只能受理两个人是吗?
高警官:一天是上午两个,下午两个。
记者:那一天四个人,到一百五十人可能还得有一段时间吧?
高警官:快了。
专家点评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立栋、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胡钢律师做客节目,就此事发表观点和看法。
在国内买非洲的耕地,并且有30年的使用转让权,这在法律上能被认可么?
胡钢:首先,这个30年的概念非常值得置疑,按照我们合同法的规定,租赁合同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越的就是无效的。其次再说这个所谓的非洲的耕地,要购买他国的资产,即使是本国的资产,也应该获得相应的财产权属证明文件,以及土地的相关描述性资料。这家河北的公司没有提供相应资料,无论是标的物还是租赁的期限,都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张立栋:我感觉这是完全是一个噱头。首先从签订合同的主体来看,好像是投资者和这家公司签订,并不是直接和土地所有者来签订,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一个,它只是一种收益权的转让,现在购买者连土地在哪都不知道,这明显就是一个很有问题的投资行为。
这家原名叫福瑞斯特的科贸有限公司早前销售林地,记者采访到的徐先生就买了12亩,说是经营性林地,承诺合同到期后可以变卖木材。这种合同是否有效?
胡钢:这种合同本身也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说是集资诈骗的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整治力度非常强,比如说201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就有规定,其中说以代种植或者代养殖,联合种植或者联合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都有可能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罪处罚。大家一旦听到所谓的代种植,代养殖,联合种植养殖,或者说是转让林地代为转护等等,首先都要打个问号,因为后面可能存在犯罪陷阱。
张立栋:大家更多还是要考虑它的投资风险,因为林地购买的政策性风险特别大,即便是买到了这个地,到时候能不能进行砍伐,还是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即便所谓的合同是有效的,但如果遇到一些政策风险,你没有采伐证,或者批不下来采伐证的话,风险还是非常大。
按照目前掌握的信息,这家公司的员工全都是同样受害的客户,这是否已经涉嫌传销?
胡钢:原来所谓的受害者或者投资者基于某种原因继续在这家公司从事一些活动,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不构成传销。按照我们的司法解释,传销有两大特征,还有人数和层级的要求,人数一般要求在30人以上,并且层级是在3级以上,而根据目前看到的资料,这个情况好像都不符合。本案可能更多的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种罪名。
仇老板涉不涉嫌诈骗?
胡钢:在相关的仲裁裁决书里面,这家公司并没有按照双方合同的约定出示所谓在非洲租赁了土地的相关描述资料,也没有出示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合同的目的实际上完全无法实现,就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的前提是,一方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而虚构自己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这是合同诈骗罪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案中涉及到众多投资人的行为,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可能本案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
这些消费者如果要维权的话,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张立栋:现在可能已经不存在协商解决的问题了,接下来应该走联合起来集体诉讼的道路。一方面是向有关部门继续举报,继续向司法部门进行举报和报案。另外,可以通过媒体的曝光,让更多受害人站出来参与维权,而不是把自己和这个骗子公司继续捆绑在一起,进行所谓的安抚工作,这其实对自己也是非常不利的。
【导读】客户被忽悠可买非洲乌干达肥沃土地,销售公司承诺每年返利10%,然而三年之内未见分文。为了公司不倒闭,客户被迫承担销售任务。《天天315》本期聚焦:变了味儿的土地投资。
河北的王女士向《天天315》节目组投诉,她的先生在网上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一家自称在非洲经营农业生意的公司主动找上门,可以介绍她老公去非洲乌干达搞农业,但是来回的飞机票要自理。王女士两口子有些犹豫,毕竟这非洲离中国实在太远,还是算了。但是这家名为河北汉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接着介绍,不去工作的话也有机会挣钱,那就是投资非洲乌干达的耕地。
王女士:我老公在网上发布了求职信息,然后就有人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听课,说现在国家正在发展林业什么乱七八糟的,然后说非洲的土地特别肥沃,让他到非洲搞养殖、种植什么的。给的薪水挺多的,一年给十万、三十万,但是飞机票要自理,后来我们就没去。后来他就说,要不你就在非洲买地吧,一亩地是签了三十年的合同,每年最低按10%分红,多的话30%。
去非洲买耕地,靠谱么?王女士盘算,买一亩耕地的话,这30年的长期收益相当划算。于是在2011年,他们就花了1万5000元购买这块土地。不料从那时到现在,3年时间里他们一分钱的收益也没拿到。更荒唐的是,王女士根本没去过非洲乌干达这个国家,销售公司到底在哪里、有没有耕地也都说不清楚。
记者:您买了几亩地啊?
王女士:一亩。
记者:买这个地需要签订合同吗?
王女生:签了。签字的是委托经营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从2011年到2040年12月31日止。
记者:现在这块地在干什么,您知道吗?
王女士:我不知道。后来他们说非洲一共就多少亩地,但是他夸大了,等于是一亩地多卖,他没有那么多地,比如说就四百亩地,按四千亩地卖。
记者:您根本也没去过非洲乌干达?
王女士:没有,那还得自己掏飞机票,来回不少钱了,就没有去过。光看他放的录像,拍的照片了。
记者:他跟您说指着什么给您每年分红了吗?
王女士:就土地,它不是在上边种东西了呀。
王女士告诉记者,通过这家公司购买所谓的非洲乌干达土地的人数多达5000多人,涉及金额高达几亿元,几乎没有人拿到任何分红。那么这些钱去哪里了?记者向另外一位徐先生了解情况时发现,这件事情非常复杂。
河北汉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名叫福瑞斯特的科贸有限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国内销售林地产权。徐先生就在那一年花5万元购买了福瑞斯特推销的林地,产权期限是7年,也就是今年到期。本来公司承诺即使土地不升值,光是林地生产的木材也能让收益翻倍,但是,到了2011年,公司就向客户宣布已经转型,推荐大家把国内林地产权转成非洲乌干达耕地产权,并且同样承诺了每年10%的收益。当然,徐先生和王女士的遭遇也一样,直到现在也没有拿到一分钱。
徐先生:我是2007年在石家庄买的经济林地。
记者:当时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
徐先生:就叫福瑞斯特科贸有限公司,它主要是从事林业种植,林业发展什么的。用大巴拉着客户去林地的现场去参观,说他们种的地怎么样,林地长势怎么样。
记者:这个林地在什么地方?
徐先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周围,也有几个县,藁城、正定、晋州。实际上它的几块地加到一块没有四千亩,它对外宣称的是四万亩,当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因为宣传得很好,购买的人很多,像过节一样,人们都抢着买,当时实际上我是花58200块钱买了12亩。
记者:这些林地买了以后,您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徐先生:知道,它是作为经济林嘛,就是合同到期以后采伐,然后出售。
记者:利益上的承诺有吗?
徐先生:有,依照合同,比如说天灾人祸了没有收益的话,它有个最低保证收入,合同上有这项规定。
记者:最低保证收入多少?
徐先生:最低保证不是人民币的收入,是保证木材的收入,比如说每亩地是60方,按照当时和现在的差价,哪怕是最低的保证,收入也会最少加一番的。到2010年的时候,它那个公司的客服部找我说,公司飞速发展,本来合同期是7年,我是2007年买的,到2014年才能到期,他说如果你要是把林权转到非洲乌干达耕地的话,合同立刻就终止,就给你核算。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同意呢?
徐先生:因为它这个和这个不一样,林地的产权今年合同才到期,非洲乌干达耕地是第二年按照合同规定就开始返钱,最低收入就是合同总金额的10%。第二年就开始,每年都会往会返。
记者:后来这个承诺兑现了吗?
徐先生:一分钱没有兑现。2010年签合同,2011年就该给我钱,现在2014年了,一分钱没给。
徐先生说,他从多方打听到,公司负责人名叫仇立军,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成了空壳。在石家庄市还有一个办公室,但现在办公室里的员工全都是买非洲乌干达耕地的客户。令他迷惑的是,这些客户一边是自己没有得到收益,一边还继续向他人推销所谓的乌干达耕地。
徐先生:我2013年的时候到他们公司,以书面形式告知他,你们这样就是非法的集资诈骗,如果再不兑现的话,后果由你们承担。但我发现客服部的人员也是上当受骗的客户,他们就不管那个事。他这个公司特别复杂,他的老总叫仇立军,他的名下没有任何财产,而且他很聪明,他和他的媳妇离婚,把他的财产和大量资金转移到他媳妇名下。
对于自己所说的情况,徐先生郑重声明,可以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法律责任。记者联系到一位现在还在这家公司坚持工作的自称客户经理的李女士。她的话很直白,她每天到办公室坐着,负责接听各种讨债客户的电话,安抚大家的情绪。如果她不来做的话,这家公司没了,老板也跑路,她的钱就更没希望了。
记者:现在这个非洲乌干达的地现在还在出售吗?
李女士:早就不出售了,因为公司走到最困难时期,一直没有出售,现在只是和一个央企谈合作的问题,将来谈好了以后,钱款到了就把该给大家解决的问题如实解决了。
记者:和央企谈合作,是哪家央企呀?
李女士:现在没公布。
记者:合作内容是什么?
李女士:农业项目,因为是林业亏损,影响了乌干达这边的发展,但是现在咱们老总正在想办法和人家谈合作,现在应该基本上有眉目了,但是没有跟咱们说的这么详细,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告诉你,今年目前还可以。
记者:李女士,我想问您,您自己买了吗?
李女士:买了。
记者:您买了多少钱的?
李女士:买了十几万吧。
记者:现在公司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买这个地的人?
李女士:对,对,大家都想要钱,我也想要钱,所以在这盯着。他们都是说他诈骗,就是把他送到监狱了,那定他什么罪就是什么罪呗。我也想现在给他定了罪,咱们就没钱了。
记者了解到,已经有一些和他们遭遇相同的人,向石家庄市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且获胜。尹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石家庄仲裁委员会给他发回的裁决书上写着:仲裁庭认为河北汉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尹先生的合同无效,应该向尹先生赔偿利息和本金。但是,裁决书已经下来两年多了,尹先生到现在依然没有拿到一分钱。
尹先生:2012年的时候我们找了仲裁委打了场官司,仲裁委根据咱们的合同宣布我们合同作废,就管他要钱,通过法院,他就一直违抗法院的判决,所以我们到了强制执行阶段。我们唯一掌握他的财产就知道他有一个奥迪车,法院说你们去找吧,找到了你们通知我们,我们就给你扣下。结果我们就去找,还真找到了,就给法院打电话。法院强调说当时没有时间,去不了,让我们给他拍照,我们就给他拍照了。拍了照以后法院看了看就说马上做了查封手续,但到现在我们一直见不到这个车。这个手续不管用,你拍卖不了。到现在一年了,我一分钱都没有见到。
由于受害的客户人数众多,徐先生等人正在计划集体向公安局报案。但是,他们一直在被各级部门踢皮球。加上已经在仲裁委员会拿到裁决书的尹先生也迟迟得不到结果。他们对这这家公司老板仇立军的背景非常疑惑,同时也陷入深深的绝望。
徐先生:我们去省公安厅,公安厅你们人说,你们去市公安局吧。我们去市公安局,市公安局说你们属于长安区公安局管,你们去长安区吧。长安区说你们数额过大,你们属于石家庄市管,你去石家庄市吧。我们组织一些人跑来跑去,公安局之间也是相互推诿,相互扯皮。
徐先生说,受理他们报案的一位姓高的警官说,报案人数达到150人才能立案,但人数一直不够,并且公安局每周只在周二、周四受理这个案件,一天仅限4个人。记者以受害人身份联系到负责徐先生等人报案的高警官。这件事情究竟能否立案?何时立案?之后如何调查?最后谁来解决?高警官是这么回答的: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个事情什么时候能够立案,现在有时间说法了吗?
高警官:差不多这两天就立了。
记者:那是五一过后吗?
高警官:对。
记者:那之前说我们的人数没有达到,现在达到了吗?
高警官:差不多了。
记者:现在是多少人了?
高警官:现在六七十个吧。
记者:不是说一百五十人才够吗?
高警官:对呀。
记者:现在您不是说才七十多人吗?
高警官:七八十个人,那不快了嘛。再报两次就够了。
记者:一天只能受理两个人是吗?
高警官:一天是上午两个,下午两个。
记者:那一天四个人,到一百五十人可能还得有一段时间吧?
高警官:快了。
专家点评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立栋、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胡钢律师做客节目,就此事发表观点和看法。
在国内买非洲的耕地,并且有30年的使用转让权,这在法律上能被认可么?
胡钢:首先,这个30年的概念非常值得置疑,按照我们合同法的规定,租赁合同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越的就是无效的。其次再说这个所谓的非洲的耕地,要购买他国的资产,即使是本国的资产,也应该获得相应的财产权属证明文件,以及土地的相关描述性资料。这家河北的公司没有提供相应资料,无论是标的物还是租赁的期限,都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张立栋:我感觉这是完全是一个噱头。首先从签订合同的主体来看,好像是投资者和这家公司签订,并不是直接和土地所有者来签订,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一个,它只是一种收益权的转让,现在购买者连土地在哪都不知道,这明显就是一个很有问题的投资行为。
这家原名叫福瑞斯特的科贸有限公司早前销售林地,记者采访到的徐先生就买了12亩,说是经营性林地,承诺合同到期后可以变卖木材。这种合同是否有效?
胡钢:这种合同本身也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说是集资诈骗的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整治力度非常强,比如说201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就有规定,其中说以代种植或者代养殖,联合种植或者联合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都有可能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罪处罚。大家一旦听到所谓的代种植,代养殖,联合种植养殖,或者说是转让林地代为转护等等,首先都要打个问号,因为后面可能存在犯罪陷阱。
张立栋:大家更多还是要考虑它的投资风险,因为林地购买的政策性风险特别大,即便是买到了这个地,到时候能不能进行砍伐,还是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即便所谓的合同是有效的,但如果遇到一些政策风险,你没有采伐证,或者批不下来采伐证的话,风险还是非常大。
按照目前掌握的信息,这家公司的员工全都是同样受害的客户,这是否已经涉嫌传销?
胡钢:原来所谓的受害者或者投资者基于某种原因继续在这家公司从事一些活动,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不构成传销。按照我们的司法解释,传销有两大特征,还有人数和层级的要求,人数一般要求在30人以上,并且层级是在3级以上,而根据目前看到的资料,这个情况好像都不符合。本案可能更多的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种罪名。
仇老板涉不涉嫌诈骗?
胡钢:在相关的仲裁裁决书里面,这家公司并没有按照双方合同的约定出示所谓在非洲租赁了土地的相关描述资料,也没有出示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合同的目的实际上完全无法实现,就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的前提是,一方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而虚构自己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这是合同诈骗罪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案中涉及到众多投资人的行为,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可能本案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
这些消费者如果要维权的话,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张立栋:现在可能已经不存在协商解决的问题了,接下来应该走联合起来集体诉讼的道路。一方面是向有关部门继续举报,继续向司法部门进行举报和报案。另外,可以通过媒体的曝光,让更多受害人站出来参与维权,而不是把自己和这个骗子公司继续捆绑在一起,进行所谓的安抚工作,这其实对自己也是非常不利的。
- 赠品免费不免责任经营者义务推不脱(2024-08-06)
- 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湖南举行《消保条例》宣贯培训暨消费维权行政指导会(2024-07-23)
- 调查了50个家电品牌,这9家很厚道!好消息来了|消保委亲测(2024-06-20)
- 以标准化促进执法规范(2024-05-30)
- “辣条刺客”以克论价 江苏省消保委称涉嫌价格欺诈(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