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费维权成为重灾区 律师提示消费陷阱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而且,有近66%的老年人是因为公司推销或者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的。
在天天315的微信平台上,有位网友留言说,她是去年6月份买了一批保健品,没有看生产日期,后来发现两年保质期已经过了一年,而她在这一年之内她根本就吃不完。当她告诉推销员这件事的时候,原本非常热情的推销员就再也不理她了。后经多次催促,推销员拿走了一箱价值近4万元的保健品以后又再也不理她了。另外据这位网友说,她不知道销售保健品的公司的名字,只知道推销员的名字和他的家乡。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她应该怎么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魏晓东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尽量少跟他们协商,多上法院起诉这些人,一定要把这些事放到阳光下来。现在这么私下谈达不到效果,建议拿起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他们,让他们到法院去说清楚。至于说这阿姨连企业的名字都不知道,也没问题。如果这个产品是正规的产品,有生产批号,就不见得去找销售商,找生产者也是可以的,但是可能有一定难度。这种情况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找专业的律师去做调查,这些事情都是能查到的。
那么,像这种老年消费的案例中,他们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
魏晓东提示:“通常有几种消费陷阱。第一个就是会销的形式,把许多老人召集在一起,通过‘洗脑式’的讲课,赠与一些小礼品,用小利来套大利,把老年消费者给洗了一遍脑。
第二种陷阱就是免费试用,免费体验。比如说这些东西没效果,不用收钱,但实际上它或许有一点点效果,也可能老人心理作用觉得有效果,他就会继续购买大量、大额的保健品。
第三个就是利用虚假广告和伪科学、虚假专家的这种名义,对老年人进行误导。
同时,老年消费者多少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说,认为保健品能治病。把这个保健品当饭吃,饭都不吃。不听医生的,撇开医生胡乱买。再有就是迷信所谓的高科技。”
为什么老年人遇到消费纠纷以后维权这么难?难在哪些方面?
魏晓东说:“现在老年人维权的困难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老年人认为维权费用非常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宣传的不够,其实咱们国家有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包括你不通过诉讼的程序,还可以通过消协,通过相关质监部门等都是可以的。第二个从心理上,老年人特别好面子,就觉得我被骗了这件事丢人。最后一点,从技术角度上来讲,老年人确实不是专业人员,证据方面比较缺乏。像前面案例中,购买的主体到底是谁都不知道,又没有发票,这些是最关键的证据。”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服务监督部副主任李妍表示,中消协将加强老年人消费教育,引导广大老年朋友规避消费陷阱。
这几天大家也都看到了相关的新闻了,一些电视台播出的“苗医鲜药·苗仙咳喘方”、“时尚与健康消脂瘦身汤”等40条广告被相关部门联手叫停,并查处了一批“医药广告表演专家”。像这些内容,似乎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为什么还有些人也会相信呢?
魏晓东表示:“为什么老年人特别容易上当,就是咱们宣传的正面的东西太少,反而他们采取的都是那种集中轰炸的方式,老百姓分辨不了,误认为那是电视节目。像这些假专家,你发现有一个特点,第一他的节目不是黄金时段播出,第二播出的台都不是主流的电视台,他的优势就是长时间轰炸。
现在大量受害者怠于行使自己权利,没有到法院进行起诉。我觉得还是应当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学法律的有一句谚语叫‘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地行动起来。”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而且,有近66%的老年人是因为公司推销或者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的。
在天天315的微信平台上,有位网友留言说,她是去年6月份买了一批保健品,没有看生产日期,后来发现两年保质期已经过了一年,而她在这一年之内她根本就吃不完。当她告诉推销员这件事的时候,原本非常热情的推销员就再也不理她了。后经多次催促,推销员拿走了一箱价值近4万元的保健品以后又再也不理她了。另外据这位网友说,她不知道销售保健品的公司的名字,只知道推销员的名字和他的家乡。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她应该怎么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魏晓东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尽量少跟他们协商,多上法院起诉这些人,一定要把这些事放到阳光下来。现在这么私下谈达不到效果,建议拿起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他们,让他们到法院去说清楚。至于说这阿姨连企业的名字都不知道,也没问题。如果这个产品是正规的产品,有生产批号,就不见得去找销售商,找生产者也是可以的,但是可能有一定难度。这种情况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找专业的律师去做调查,这些事情都是能查到的。
那么,像这种老年消费的案例中,他们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
魏晓东提示:“通常有几种消费陷阱。第一个就是会销的形式,把许多老人召集在一起,通过‘洗脑式’的讲课,赠与一些小礼品,用小利来套大利,把老年消费者给洗了一遍脑。
第二种陷阱就是免费试用,免费体验。比如说这些东西没效果,不用收钱,但实际上它或许有一点点效果,也可能老人心理作用觉得有效果,他就会继续购买大量、大额的保健品。
第三个就是利用虚假广告和伪科学、虚假专家的这种名义,对老年人进行误导。
同时,老年消费者多少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说,认为保健品能治病。把这个保健品当饭吃,饭都不吃。不听医生的,撇开医生胡乱买。再有就是迷信所谓的高科技。”
为什么老年人遇到消费纠纷以后维权这么难?难在哪些方面?
魏晓东说:“现在老年人维权的困难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老年人认为维权费用非常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宣传的不够,其实咱们国家有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包括你不通过诉讼的程序,还可以通过消协,通过相关质监部门等都是可以的。第二个从心理上,老年人特别好面子,就觉得我被骗了这件事丢人。最后一点,从技术角度上来讲,老年人确实不是专业人员,证据方面比较缺乏。像前面案例中,购买的主体到底是谁都不知道,又没有发票,这些是最关键的证据。”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服务监督部副主任李妍表示,中消协将加强老年人消费教育,引导广大老年朋友规避消费陷阱。
这几天大家也都看到了相关的新闻了,一些电视台播出的“苗医鲜药·苗仙咳喘方”、“时尚与健康消脂瘦身汤”等40条广告被相关部门联手叫停,并查处了一批“医药广告表演专家”。像这些内容,似乎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为什么还有些人也会相信呢?
魏晓东表示:“为什么老年人特别容易上当,就是咱们宣传的正面的东西太少,反而他们采取的都是那种集中轰炸的方式,老百姓分辨不了,误认为那是电视节目。像这些假专家,你发现有一个特点,第一他的节目不是黄金时段播出,第二播出的台都不是主流的电视台,他的优势就是长时间轰炸。
现在大量受害者怠于行使自己权利,没有到法院进行起诉。我觉得还是应当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学法律的有一句谚语叫‘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地行动起来。”
- 广东省消委会提起的“公益诉讼+集体诉讼”胜诉 权益受损消费者获三倍赔偿(2024-09-05)
- 3•15金秋购物节公益活动将于9月10日举办(2024-09-04)
- 津冀联手斩断体育用品侵权链条(2024-08-15)
- 合力遏制“照搬式”盗图盗视频侵权(2024-08-15)
- 赠品免费不免责任经营者义务推不脱(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