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天价茶频现现象:茶叶好坏真假全凭专家一张嘴?
“最后两斤‘明前茶’,再不买就只有等明年了。”日前,记者走访重庆南桥寺茶叶市场,多个商家不遗余力地向顾客推销着店中的“明前”永川秀芽、西湖龙井等茶叶。其中,价格最低的是永川秀芽中的一款茶叶,为3000元一斤,而最贵的则是西湖龙井,价格达到了每斤1.5万元。 一位店主向记者介绍,茶叶市场中的大部分店铺,早在三月初就打起了“春茶上市”“明前茶”等招牌,由于春茶出现的时间短、数量相对较少,成本价也有所提高,因此零售的单价就上去了。
1.5万元一斤的龙井虽贵,但和大红袍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重庆的茶叶批发市场里,标价几千元、上万元的大红袍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一家大红袍专卖店,有一款“镇店之宝”——6.8万元一斤的极品大红袍。该店负责人说:“这是由最古老的那几株母树嫁接的第二代茶树产的茶,非常珍贵。6.8万元一斤,我不是很想卖。”
“品质茶叶,价格不论多高,都有人买,甚至还会供不应求。”南桥寺茶叶市场上另一位店主周先生称,懂茶和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清明节前采摘的第一拨新茶最为珍贵,价格高点也是理所当然。“今年我店中卖出好几款单价超八千元的茶叶,而巴南区产的银针,早已卖断货了。” 记者走访发现,在重庆的茶叶市场里,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档茶并不少见,并且这些天价茶并不缺买家,追捧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天价茶叶,满足了人们的‘身份需求’。”重庆一位“老茶官”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高档茶的人越来越多。消费的人多了,茶叶的价格就水涨船高。 面对数万元一斤的天价茶叶,不少消费者表示疑惑:好茶虽珍贵,但竟然能被冠以几万元一斤的价格,是否有点儿夸张? “茶江湖”里炒作盛行
从事茶叶销售已经十余年的王芳称,如今茶叶市场的炒作之风盛行,所谓天价茶,很大程度上是炒作出来的。在一个没有规范的市场里,茶的叫价随意性也很强。“明前龙井卖到5000元左右一斤的价格还可以接受,我从来没买过超过万元价格的,龙井茶还没有奢侈到这个地步。”王芳说。
但也有茶商表示,昂贵的茶有其一定的价值,以西湖龙井为例,茶商先请懂茶的内行人到茶农家收购茶叶,知道这个茶叶产自什么区域、什么时间段、茶树的年份,这样就保证了茶叶的基本品质。然后,对茶叶进行精加工,接下来,就是对茶叶进行精挑细选,做到大小颗粒基本一致。从最初收购的每斤3000元的明前茶,8斤里挑一斤,成为顶级龙井;其次,再从每斤2500元、每斤2000元的里面进行挑选,它们每斤的价格就在1.5万元至2万元之间。“精挑细选之后,龙井茶不再是农副产品,而成奢侈品。” 王芳告诉记者,决定一种茶叶是否价格昂贵有三个因素:树种、工艺和保存,其中树种和工艺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茶叶生产,还倾向于传统种植和制作,强调产地、工艺和个性化差异;强调不同地域甚至不同茶师工艺的细微差别。 “某种程度上,茶是一个与文化、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产业。”重庆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刘女士认为,茶价很难用其成本来衡量。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曾指出,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销售“潜规则”频现,并且茶叶好坏、真假全凭专家一张嘴,这让原本就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启桐说,靠炒作忽悠消费者,是对茶文化和消费者的伤害。 茶叶交易有待“标尺”规范 茶叶真假到底有没有人说了算?茶叶品鉴论争谁能“一锤定音”?茶叶价值到底谁来认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茶叶行业并没有可以对茶叶真假、价值进行权威判定的机构,也缺乏科学的认定标准,关于品级、价格的高低,只是各家茶叶生产厂家自己根据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但“自说自话”的标准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重庆一茶楼的负责人庞建说,由于目前我国没有详细的茶叶等级标准,茶叶的鉴别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相关部门也会对市场上销售的茶叶进行抽检,但主要是检查茶叶农药含量是否超标,以及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而茶叶的质量抽检力度由于检测手段等原因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庞建还表示,尽管许多消费者都寄望于成立权威的茶叶鉴定机构,构建科学的茶叶标准体系,但因受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及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制约,很难建立统一的评判标准。 事实上,即使某些品种的茶叶已经有相应的评定“标尺”,但只能起到参考作用。例如铁观音,根据现行茶叶评定标准,虽有感官评级法,但并不能普遍适用,还要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山头、不同风格的具体情况而论。
据介绍,国内茶叶市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很大一部分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市场准入、商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销商台账、索证索票、消费者投诉制度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建立,无法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市场无法召回产品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国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有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中国茶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通过提高茶产业的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品牌,可以促进市场整合,有利于推动茶产业更好地走向有序。
“最后两斤‘明前茶’,再不买就只有等明年了。”日前,记者走访重庆南桥寺茶叶市场,多个商家不遗余力地向顾客推销着店中的“明前”永川秀芽、西湖龙井等茶叶。其中,价格最低的是永川秀芽中的一款茶叶,为3000元一斤,而最贵的则是西湖龙井,价格达到了每斤1.5万元。 一位店主向记者介绍,茶叶市场中的大部分店铺,早在三月初就打起了“春茶上市”“明前茶”等招牌,由于春茶出现的时间短、数量相对较少,成本价也有所提高,因此零售的单价就上去了。
1.5万元一斤的龙井虽贵,但和大红袍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重庆的茶叶批发市场里,标价几千元、上万元的大红袍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一家大红袍专卖店,有一款“镇店之宝”——6.8万元一斤的极品大红袍。该店负责人说:“这是由最古老的那几株母树嫁接的第二代茶树产的茶,非常珍贵。6.8万元一斤,我不是很想卖。”
“品质茶叶,价格不论多高,都有人买,甚至还会供不应求。”南桥寺茶叶市场上另一位店主周先生称,懂茶和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清明节前采摘的第一拨新茶最为珍贵,价格高点也是理所当然。“今年我店中卖出好几款单价超八千元的茶叶,而巴南区产的银针,早已卖断货了。” 记者走访发现,在重庆的茶叶市场里,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档茶并不少见,并且这些天价茶并不缺买家,追捧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天价茶叶,满足了人们的‘身份需求’。”重庆一位“老茶官”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高档茶的人越来越多。消费的人多了,茶叶的价格就水涨船高。 面对数万元一斤的天价茶叶,不少消费者表示疑惑:好茶虽珍贵,但竟然能被冠以几万元一斤的价格,是否有点儿夸张? “茶江湖”里炒作盛行
从事茶叶销售已经十余年的王芳称,如今茶叶市场的炒作之风盛行,所谓天价茶,很大程度上是炒作出来的。在一个没有规范的市场里,茶的叫价随意性也很强。“明前龙井卖到5000元左右一斤的价格还可以接受,我从来没买过超过万元价格的,龙井茶还没有奢侈到这个地步。”王芳说。
但也有茶商表示,昂贵的茶有其一定的价值,以西湖龙井为例,茶商先请懂茶的内行人到茶农家收购茶叶,知道这个茶叶产自什么区域、什么时间段、茶树的年份,这样就保证了茶叶的基本品质。然后,对茶叶进行精加工,接下来,就是对茶叶进行精挑细选,做到大小颗粒基本一致。从最初收购的每斤3000元的明前茶,8斤里挑一斤,成为顶级龙井;其次,再从每斤2500元、每斤2000元的里面进行挑选,它们每斤的价格就在1.5万元至2万元之间。“精挑细选之后,龙井茶不再是农副产品,而成奢侈品。” 王芳告诉记者,决定一种茶叶是否价格昂贵有三个因素:树种、工艺和保存,其中树种和工艺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茶叶生产,还倾向于传统种植和制作,强调产地、工艺和个性化差异;强调不同地域甚至不同茶师工艺的细微差别。 “某种程度上,茶是一个与文化、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产业。”重庆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刘女士认为,茶价很难用其成本来衡量。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曾指出,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销售“潜规则”频现,并且茶叶好坏、真假全凭专家一张嘴,这让原本就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启桐说,靠炒作忽悠消费者,是对茶文化和消费者的伤害。 茶叶交易有待“标尺”规范 茶叶真假到底有没有人说了算?茶叶品鉴论争谁能“一锤定音”?茶叶价值到底谁来认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茶叶行业并没有可以对茶叶真假、价值进行权威判定的机构,也缺乏科学的认定标准,关于品级、价格的高低,只是各家茶叶生产厂家自己根据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但“自说自话”的标准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重庆一茶楼的负责人庞建说,由于目前我国没有详细的茶叶等级标准,茶叶的鉴别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相关部门也会对市场上销售的茶叶进行抽检,但主要是检查茶叶农药含量是否超标,以及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而茶叶的质量抽检力度由于检测手段等原因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庞建还表示,尽管许多消费者都寄望于成立权威的茶叶鉴定机构,构建科学的茶叶标准体系,但因受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及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制约,很难建立统一的评判标准。 事实上,即使某些品种的茶叶已经有相应的评定“标尺”,但只能起到参考作用。例如铁观音,根据现行茶叶评定标准,虽有感官评级法,但并不能普遍适用,还要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山头、不同风格的具体情况而论。
据介绍,国内茶叶市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很大一部分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市场准入、商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销商台账、索证索票、消费者投诉制度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建立,无法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市场无法召回产品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国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有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中国茶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通过提高茶产业的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品牌,可以促进市场整合,有利于推动茶产业更好地走向有序。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
- 20元乳胶枕加个枕套敢卖1000元 起底乳胶床品造假黑幕(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