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考中兜售“答案” 考后“布局”招生陷阱
随着高考季的到来,一条“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的消息在网上疯传。
近日,内蒙古、广西、贵州、江苏等多地都出现了这条“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的消息。除了联系电话不同以外,其他诸如文字、标点符号等几乎完全一致,就连考点也都在一中。在信息流传之时,多地警方通过官方微博辟谣,提醒网友此消息为虚假信息。
每年高考前后,都有类似信息流传,但这些信息背后都有不法分子的身影。随着2018年高考的到来,互联网中又开始出现一批谣言和诈骗信息。对此,《法制日报》记者对高考季常见的一些谣言和骗局进行盘点,希望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不法分子炮制“答案骗局”
网上兜售“高考答案”、高考收费“枪手”。
这两个名词在每年6月前后都会成为高频词汇。
“高考答案,认准张老师保上一本”“订购即签保证合同,限量20个名额”“差学生也能上211”……每年高考前夕,一些所谓高考答案便会出现在网络中个别隐蔽的角落。但来自相关安全中心的拦截数据却表明,这些所谓神奇的网站并不靠谱,百分之百是骗取定金诱惑广大考生的钓鱼欺诈网站。
据媒体报道,一些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的考生或家长与网站客服沟通后,对方通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或是借传送资料的名义向受害者发送钓鱼支付链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的是个别考生的侥幸心理。
去年6月,赖某等人便试图通过这些伎俩大赚一笔。
2017年6月6日,也就是当年高考的前一天,家住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赵先生拨打110报警称,自己在网上看到广告,声称可以提供高考答案帮助考生作弊。
根据广告上留的QQ号码,接警民警联系上卖家,并假装是购买答案的考生与对方交谈,在交谈中获悉对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很快,涉嫌非法提供、出售试题、答案的犯罪嫌疑人赖某和季某落网,而用于高考作弊的器材则是下面这些——手机10部,笔记本电脑3台,用于发送、接收考试答案的设备3台,手机信号屏蔽器1台。
事实上,查阅相关案例便可获知,售卖高考答案这样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为何仍有人铤而走险,答案只有一个——暴利。
80万余元——是赖某、季某两人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通过网络售卖各类考试答案的非法获利。
“全国高考这样的考试,我们根本无法获得答案。”
赖某的供述,几乎是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的答案,但他们依旧能够骗到钱,当考生上当受骗将钱打入指定的账户后,赖某等人会直接将考生拉黑。
据两人供述,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赖某负责从各种考试答案的交流群中交易买卖答案,之后将买来的答案卖给买答案的人,而季某负责打广告,在各种QQ群中做宣传、拉客户。
赖某告诉民警,他们并不知道考试答案的具体来源,自己在网上加入了许多试题答案交流群,每当有各种考试时,这些交流群中就有人叫卖答案,当他觉得答案是真实时,就会和发答案的人私聊将答案买到手,但他也无法保证这些答案是真的。
“QQ群里的答案多数是假的,但无论真假都能卖出去,都是为了骗考生的钱。”据上述二人供述,他们如法炮制,通过在网上各种QQ群发布广告,散布消息,让考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在考前得到真实答案,引诱一些心存侥幸的考生与他们联系交易。赖某、季某会让考生自己带上手机,在考试中接收答案作弊,即使答案不真实,作弊的考生也不会报警。
据办案民警分析,赖某、季某之所以能够靠售卖答案、帮助考生作弊获取高额报酬,是因为许多考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用辛苦复习,靠购买答案就能通过考试。而实际上,目前各类考试制度不断完善,网上流传的考前、考中答案几乎都是假的,花钱买假答案作弊,不仅让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还有可能付出更加高额的代价。
以招生为名陷阱有哪些
考试结束后,录取阶段随即而至,而这也成为一些人蠢蠢欲动之时,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举动:
可能会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或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进去,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还会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这些人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
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能录取到本科院校。
“专科段录取往往是陷阱最多的,远高于本科录取。”作为曾经的相关招生老师,这是张凯(化名)的经验。至于原因,他是这样总结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本科段录取时间比较早,“从高考结束到出成绩再到填志愿,其间时间跨度不大,就算是骗也得需要一定的周期时间,但是本科招生时间相对专科太短”。
“之所以能够被骗,一定是学生看到了类似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分数特别高的考生肯定骗不着,总不能骗他们可以去清华本硕博连读吧。而其他分数低一些的本科生也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更好的本科院校。”张凯说,“天上掉馅饼”的事,更多的被不法分子用在分数线在专科学校的考生身上,“因为‘馅饼’很显而易见,那就是本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业内人士支招如何避险
如何在录取过程中判断真伪?张凯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首先,判断一个学校的真伪,最主要的标准是志愿填报指南上有没有该学校;
其次,如果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一定要第一时间登录本省招考院官方网站查询,看看通知书与网站查询结果是否一致;
再次,如果录取通知书不是寄往高考报名时的地址,而是招生人员的办事处,考生就得打问号了,要注意陷阱。因为各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发放是根据正规录取发放的,没有被正规录取的不走这个渠道,而发放地址是根据招考院提供的地址填写,中国邮政统一发放。千万不要相信有任何方式、任何形式的不走官方网站而是走一个当地县城某个旅馆改成的办事处这样的录取形式。
“家长对于身边出现的具有‘特殊身份’和资源的‘热心人’应提高警惕,特别是热衷于打听孩子的成绩和理想高校,如果接到一些陌生号码发来的可运作上名校的推销信息,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忌病急乱投医,千万不能将孩子的高校梦寄托在这些推销信息上。”对于上述建议,张凯用了“切记切记”四个字,“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作为家长,与其寄希望于高考结束后各种‘牛人’‘门路’的加持,不如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予以精心教育。否则,被不法分子盯上后,不仅不可能通过潜规则将孩子送入理想的学校读书,还会被不法分子骗一把,损失大笔钱财不说,可能还耽误了孩子复读或寻找其他就读机会的最佳时机”。
随着高考季的到来,一条“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的消息在网上疯传。
近日,内蒙古、广西、贵州、江苏等多地都出现了这条“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的消息。除了联系电话不同以外,其他诸如文字、标点符号等几乎完全一致,就连考点也都在一中。在信息流传之时,多地警方通过官方微博辟谣,提醒网友此消息为虚假信息。
每年高考前后,都有类似信息流传,但这些信息背后都有不法分子的身影。随着2018年高考的到来,互联网中又开始出现一批谣言和诈骗信息。对此,《法制日报》记者对高考季常见的一些谣言和骗局进行盘点,希望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不法分子炮制“答案骗局”
网上兜售“高考答案”、高考收费“枪手”。
这两个名词在每年6月前后都会成为高频词汇。
“高考答案,认准张老师保上一本”“订购即签保证合同,限量20个名额”“差学生也能上211”……每年高考前夕,一些所谓高考答案便会出现在网络中个别隐蔽的角落。但来自相关安全中心的拦截数据却表明,这些所谓神奇的网站并不靠谱,百分之百是骗取定金诱惑广大考生的钓鱼欺诈网站。
据媒体报道,一些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的考生或家长与网站客服沟通后,对方通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或是借传送资料的名义向受害者发送钓鱼支付链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的是个别考生的侥幸心理。
去年6月,赖某等人便试图通过这些伎俩大赚一笔。
2017年6月6日,也就是当年高考的前一天,家住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赵先生拨打110报警称,自己在网上看到广告,声称可以提供高考答案帮助考生作弊。
根据广告上留的QQ号码,接警民警联系上卖家,并假装是购买答案的考生与对方交谈,在交谈中获悉对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很快,涉嫌非法提供、出售试题、答案的犯罪嫌疑人赖某和季某落网,而用于高考作弊的器材则是下面这些——手机10部,笔记本电脑3台,用于发送、接收考试答案的设备3台,手机信号屏蔽器1台。
事实上,查阅相关案例便可获知,售卖高考答案这样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为何仍有人铤而走险,答案只有一个——暴利。
80万余元——是赖某、季某两人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通过网络售卖各类考试答案的非法获利。
“全国高考这样的考试,我们根本无法获得答案。”
赖某的供述,几乎是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的答案,但他们依旧能够骗到钱,当考生上当受骗将钱打入指定的账户后,赖某等人会直接将考生拉黑。
据两人供述,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赖某负责从各种考试答案的交流群中交易买卖答案,之后将买来的答案卖给买答案的人,而季某负责打广告,在各种QQ群中做宣传、拉客户。
赖某告诉民警,他们并不知道考试答案的具体来源,自己在网上加入了许多试题答案交流群,每当有各种考试时,这些交流群中就有人叫卖答案,当他觉得答案是真实时,就会和发答案的人私聊将答案买到手,但他也无法保证这些答案是真的。
“QQ群里的答案多数是假的,但无论真假都能卖出去,都是为了骗考生的钱。”据上述二人供述,他们如法炮制,通过在网上各种QQ群发布广告,散布消息,让考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在考前得到真实答案,引诱一些心存侥幸的考生与他们联系交易。赖某、季某会让考生自己带上手机,在考试中接收答案作弊,即使答案不真实,作弊的考生也不会报警。
据办案民警分析,赖某、季某之所以能够靠售卖答案、帮助考生作弊获取高额报酬,是因为许多考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用辛苦复习,靠购买答案就能通过考试。而实际上,目前各类考试制度不断完善,网上流传的考前、考中答案几乎都是假的,花钱买假答案作弊,不仅让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还有可能付出更加高额的代价。
以招生为名陷阱有哪些
考试结束后,录取阶段随即而至,而这也成为一些人蠢蠢欲动之时,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举动:
可能会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或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进去,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还会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这些人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
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能录取到本科院校。
“专科段录取往往是陷阱最多的,远高于本科录取。”作为曾经的相关招生老师,这是张凯(化名)的经验。至于原因,他是这样总结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本科段录取时间比较早,“从高考结束到出成绩再到填志愿,其间时间跨度不大,就算是骗也得需要一定的周期时间,但是本科招生时间相对专科太短”。
“之所以能够被骗,一定是学生看到了类似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分数特别高的考生肯定骗不着,总不能骗他们可以去清华本硕博连读吧。而其他分数低一些的本科生也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更好的本科院校。”张凯说,“天上掉馅饼”的事,更多的被不法分子用在分数线在专科学校的考生身上,“因为‘馅饼’很显而易见,那就是本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业内人士支招如何避险
如何在录取过程中判断真伪?张凯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首先,判断一个学校的真伪,最主要的标准是志愿填报指南上有没有该学校;
其次,如果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一定要第一时间登录本省招考院官方网站查询,看看通知书与网站查询结果是否一致;
再次,如果录取通知书不是寄往高考报名时的地址,而是招生人员的办事处,考生就得打问号了,要注意陷阱。因为各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发放是根据正规录取发放的,没有被正规录取的不走这个渠道,而发放地址是根据招考院提供的地址填写,中国邮政统一发放。千万不要相信有任何方式、任何形式的不走官方网站而是走一个当地县城某个旅馆改成的办事处这样的录取形式。
“家长对于身边出现的具有‘特殊身份’和资源的‘热心人’应提高警惕,特别是热衷于打听孩子的成绩和理想高校,如果接到一些陌生号码发来的可运作上名校的推销信息,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忌病急乱投医,千万不能将孩子的高校梦寄托在这些推销信息上。”对于上述建议,张凯用了“切记切记”四个字,“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作为家长,与其寄希望于高考结束后各种‘牛人’‘门路’的加持,不如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予以精心教育。否则,被不法分子盯上后,不仅不可能通过潜规则将孩子送入理想的学校读书,还会被不法分子骗一把,损失大笔钱财不说,可能还耽误了孩子复读或寻找其他就读机会的最佳时机”。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
- 20元乳胶枕加个枕套敢卖1000元 起底乳胶床品造假黑幕(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