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美容产品竟成毁容利器 还能愉快地敷面膜吗

2018年09月27日 14:06 信息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26/c_1123482956.htm

面膜依靠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销售,消费者出于对人情的信赖购买。这种运营模式,极大地增加了产品质量风险,也增加了监管难度。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27批次不合格面膜进行了通告。在菌落总数不合格的面膜样品中,某款产品超出标准限量值7200倍,超标几十倍更是普遍现象。在热传视频中,不少消费者使用面膜后,出现红肿、起痘等过敏症状,甚至满脸肿胀到难以睁眼的地步。

其实,在以往监管部门的多次抽查中,面膜一直是出事的“重灾区”。每次问题产品遭曝光后,很多人心有余悸地表示“再也不敢敷面膜了”,但不久后仍照旧。不是消费者健忘,而是不合格产品太容易改头换面。面对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低价劣质面膜仍有市场。

面膜行业的乱象与行业的暴利有关。有业内人士曾向媒体爆料,一片50元的面膜,实际成本可能不到5元。与之相对应的是行业门槛低,只要去看看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在卖面膜,就不难理解这一点。再就是监管困难的因素,虽然我国对化妆品和面膜都出台了相关标准,但并未落实。

面膜依靠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销售,消费者出于对人情的信赖购买。这种运营模式,极大地增加了产品质量风险,也增加了监管难度。消费者维权同样存在困难。即便使用后出现红肿等不适症状,生产商只要以“是你肤质问题,不是面膜质量问题”为由,就能让消费者哑口无言。这种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掩饰产品问题的做法,几乎成了“面膜界”百试不爽的借口。一些消费者对此半信半疑,另一些则被商家不厌其烦的说辞洗脑,放松对产品本身的质疑,维权之路也因此中断。

要改变乱象,首先当然还是要从监管上下手。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强化对面膜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依法对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的投诉,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将不合格产品截留,避免更多人受害。另外,要构建更畅通多元的维权通道,加强对一些被投诉较多的企业、产品抽查的频次和力度。

消费者除了要懂得依法维权外,也应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很多时候,比起敷面膜,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可能是皮肤水润、焕发青春的更可靠办法。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