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瘦20斤”的网红减肥笔是“黑户”? 无进口许可
北青报记者查询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并无该药品获得进口许可的记录。
原本是糖尿病患者、重度肥胖患者治病用的降糖药Saxenda,却被微商们包装成了瘦身界的网红——减肥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引起爱美人士的广泛关注。微商们号称该减肥笔通过了美国FDA认证,“不节食、不运动,每天扎一针,一个月最多能瘦10公斤”。其价格也被炒到了每支(18mg)2000元到3000元人民币,是韩国零售价格的3倍多。但很快,这支减肥笔就被专业人士揭开神秘面纱:原来它的成分就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利拉鲁肽。如果血糖正常人群使用它来达到减肥目的,将会付出健康代价,如罹患癌症、抑郁症等。
网红产品
减肥笔号称月瘦10公斤
国内售价炒到2000元以上
目前,在网络上到处可以看到这种网红减肥笔,其外形酷似一支圆珠笔,蓝色笔身上贴着白色标签,标签上印有Saxenda字样。打开一端的“笔盖”,就可以看到一次性针头。
据微商称,减肥笔的使用方法是,只需要每日在家里进行皮下注射即可。注射位置可以选择腹部(避开肚脐周围及上下中线,应在5厘米以外)、大腿(前外侧)或上臂(后上外侧),“一点儿都不疼”。对于上述情况,糖尿病患者一定觉得很熟悉,减肥笔的样子和使用方法更像他们常用的胰岛素注射笔。
据微商们宣传,这种减肥笔的最大好处是“不节食、不运动、不走胃”,每天注射一次,就能快速减肥,甚至每月可以减少10公斤。据称,Saxenda是第一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减肥针剂,也是同时获得美国FDA、欧盟CE和EMA、韩国MFDS认证的减肥产品。
然而,对于减肥笔的副作用,微商们却选择轻描淡写: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腹泻、便秘及呕吐,这些通常在几天或几周后消失,并且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出现。“如果使用过程中感到恶心,可以每餐少吃、饱了后就不再进食、避免让你进食感到不舒服的食物及其气味等等,都有助于缓解。”网络上有微商如是说。
据报道,一支(18mg)的减肥笔在我国的零售价格已经高达2000元到3000元人民币了。而同款产品在韩国零售价格相当于800元左右人民币。
科学揭秘
减肥笔本质是种降糖药
是由FDA认证的处方药
减肥笔听起来很新鲜,但其实它的药品成分就是利拉鲁肽。公开信息显示,利拉鲁肽是一种类似于GLP-1的激素,用来治疗糖尿病的,2011年在中国上市。这种所谓的减肥针本质上就是一种降糖药,用法用量和治疗糖尿病时也差不多。生产利拉鲁肽的诺和诺德公司通过调整剂量的方式,在4800多名肥胖且非糖尿病人群身上做实验,证明利拉鲁肽可以帮助人们减掉一些体重,从而研发了含有更高剂量利拉鲁肽的Saxenda,也就是网上流行的这款减肥针。
美国FDA官网,关于减肥针的这条认证信息显示,该产品作为低热量饮食和多运动的辅助产品以帮助需要长期管理体重的成年患者。适用于肥胖、超重且面临着至少一种肥胖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
也就是说,Saxenda是一种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具),是一种来帮助肥胖或者因为肥胖引发了某些并发症的成年患者控制体重的辅助药。严格来说,甚至根本算不上减肥药或者抑制食欲的药。
健康危害
有胰腺炎等多项副作用
在我国没拿到进口许可
据介绍,Saxenda去申请美国FDA认证时,曾遭到过美国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反对,美国消协担心消费者过多使用这款药会增加患甲状腺癌和胰腺炎的风险。
Saxenda带有一项黑框警告,提示在Saxenda的啮齿动物研究中观察到有甲状腺瘤(甲状腺C细胞瘤)发生,但尚不清楚Saxenda是否在人身上会引起甲状腺C细胞瘤,包括一种叫做甲状腺髓样癌(MTC)的甲状腺瘤。Saxenda不应用于个人或有MTC家族史的患者,或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2型(一种患者身上出现一种以上腺体瘤的疾病,该疾病使患者倾向于发生MTC)患者。目前美国FDA还要求该药品生产厂家进行一项与使用Saxenda有关的潜在乳腺癌风险的评价。
据悉,Saxenda治疗患者中报道的严重副作用有胰腺炎、胆囊疾病、肾功能障碍和自杀念头。Saxenda还可以增加心率,静息心率持续增加的患者应该停止用药。在临床试验中,Saxenda治疗患者观察到的最常见副作用有恶心、腹泻、便秘、呕吐、低血糖(血糖过低)及食欲下降。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而北青报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根本查询不到任何关于Saxenda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该药还没有获得许可进入我国,微商没有对该药进行运输、储藏、销售等的权限。
北青报记者查询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并无该药品获得进口许可的记录。
原本是糖尿病患者、重度肥胖患者治病用的降糖药Saxenda,却被微商们包装成了瘦身界的网红——减肥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引起爱美人士的广泛关注。微商们号称该减肥笔通过了美国FDA认证,“不节食、不运动,每天扎一针,一个月最多能瘦10公斤”。其价格也被炒到了每支(18mg)2000元到3000元人民币,是韩国零售价格的3倍多。但很快,这支减肥笔就被专业人士揭开神秘面纱:原来它的成分就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利拉鲁肽。如果血糖正常人群使用它来达到减肥目的,将会付出健康代价,如罹患癌症、抑郁症等。
网红产品
减肥笔号称月瘦10公斤
国内售价炒到2000元以上
目前,在网络上到处可以看到这种网红减肥笔,其外形酷似一支圆珠笔,蓝色笔身上贴着白色标签,标签上印有Saxenda字样。打开一端的“笔盖”,就可以看到一次性针头。
据微商称,减肥笔的使用方法是,只需要每日在家里进行皮下注射即可。注射位置可以选择腹部(避开肚脐周围及上下中线,应在5厘米以外)、大腿(前外侧)或上臂(后上外侧),“一点儿都不疼”。对于上述情况,糖尿病患者一定觉得很熟悉,减肥笔的样子和使用方法更像他们常用的胰岛素注射笔。
据微商们宣传,这种减肥笔的最大好处是“不节食、不运动、不走胃”,每天注射一次,就能快速减肥,甚至每月可以减少10公斤。据称,Saxenda是第一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减肥针剂,也是同时获得美国FDA、欧盟CE和EMA、韩国MFDS认证的减肥产品。
然而,对于减肥笔的副作用,微商们却选择轻描淡写: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腹泻、便秘及呕吐,这些通常在几天或几周后消失,并且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出现。“如果使用过程中感到恶心,可以每餐少吃、饱了后就不再进食、避免让你进食感到不舒服的食物及其气味等等,都有助于缓解。”网络上有微商如是说。
据报道,一支(18mg)的减肥笔在我国的零售价格已经高达2000元到3000元人民币了。而同款产品在韩国零售价格相当于800元左右人民币。
科学揭秘
减肥笔本质是种降糖药
是由FDA认证的处方药
减肥笔听起来很新鲜,但其实它的药品成分就是利拉鲁肽。公开信息显示,利拉鲁肽是一种类似于GLP-1的激素,用来治疗糖尿病的,2011年在中国上市。这种所谓的减肥针本质上就是一种降糖药,用法用量和治疗糖尿病时也差不多。生产利拉鲁肽的诺和诺德公司通过调整剂量的方式,在4800多名肥胖且非糖尿病人群身上做实验,证明利拉鲁肽可以帮助人们减掉一些体重,从而研发了含有更高剂量利拉鲁肽的Saxenda,也就是网上流行的这款减肥针。
美国FDA官网,关于减肥针的这条认证信息显示,该产品作为低热量饮食和多运动的辅助产品以帮助需要长期管理体重的成年患者。适用于肥胖、超重且面临着至少一种肥胖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
也就是说,Saxenda是一种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具),是一种来帮助肥胖或者因为肥胖引发了某些并发症的成年患者控制体重的辅助药。严格来说,甚至根本算不上减肥药或者抑制食欲的药。
健康危害
有胰腺炎等多项副作用
在我国没拿到进口许可
据介绍,Saxenda去申请美国FDA认证时,曾遭到过美国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反对,美国消协担心消费者过多使用这款药会增加患甲状腺癌和胰腺炎的风险。
Saxenda带有一项黑框警告,提示在Saxenda的啮齿动物研究中观察到有甲状腺瘤(甲状腺C细胞瘤)发生,但尚不清楚Saxenda是否在人身上会引起甲状腺C细胞瘤,包括一种叫做甲状腺髓样癌(MTC)的甲状腺瘤。Saxenda不应用于个人或有MTC家族史的患者,或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2型(一种患者身上出现一种以上腺体瘤的疾病,该疾病使患者倾向于发生MTC)患者。目前美国FDA还要求该药品生产厂家进行一项与使用Saxenda有关的潜在乳腺癌风险的评价。
据悉,Saxenda治疗患者中报道的严重副作用有胰腺炎、胆囊疾病、肾功能障碍和自杀念头。Saxenda还可以增加心率,静息心率持续增加的患者应该停止用药。在临床试验中,Saxenda治疗患者观察到的最常见副作用有恶心、腹泻、便秘、呕吐、低血糖(血糖过低)及食欲下降。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而北青报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根本查询不到任何关于Saxenda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该药还没有获得许可进入我国,微商没有对该药进行运输、储藏、销售等的权限。
- 20元乳胶枕加个枕套敢卖1000元 起底乳胶床品造假黑幕(2024-06-17)
- 记者卧底鸭肠、鹅肠工厂: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2024-06-17)
- 微短剧骗老人 宠物领养套路多 中消协点评一季度八大投诉热点(2024-05-10)
- 福建省消委会提示:警惕网红软泥玩具误食风险(2024-05-10)
- 2023年在线旅游消费维权舆情报告显示虚假宣传霸王条款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突出(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