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产品才是最终的决胜点

2017年12月13日 09:30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7-12/13/content_98699.htm?div=-1

日前,威马汽车一手拿到新一轮累计超过120亿元融资,一手推出其首款量产车型,都是大动作。蔚来汽车也不甘示弱,在海外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的同时,也将于近日在其新落成的全球首家NIO House(蔚来中心)发布其首款车型。比这二位稍早,车和家首款轻型电动车SEV已经在其位于常州的第一生产基地下线,而小鹏汽车首批15辆量产SUV车型也在郑州下线。

接近年底,众多造车新势力活动增多,一来兑现一年的承诺,二来刷一下存在感,好为来年开好头做准备。看来,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还真不是只会玩PPT,这是要动真格了。不过,从想干到真干,这个过渡很简单,而要从真干到干成、干好,却远没那么容易。事实上,尽管这些互联网车企已经有了行动,但业内仍有不少人不看好它们,认为其前景并不乐观。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持续不断的融资计划说明这些造车新势力对资本市场太过依赖,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传统车企已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市场出现波动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互联网车企财力不够,单纯依靠融资造车,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会非常被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随着互联网造车企业的新产品密集落地,意味着造车新势力要开始真正接受市场考验。互联网造车企业对资本的依赖较大,量产车上市后若产品不被消费者接受、后续资金难以支撑,部分新造车企业将会“见光死”。

“见光死”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博世中国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新的造车企业已经突破60家,而且还在不断增多。对于这些新车企,爱驰亿维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原上汽集团CFO、上汽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几乎全部持否定态度。在他看来,新造车企业蜂拥而上,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行业的最终淘汰率非常惊人。经过一轮残酷的市场竞争,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新造车企业可能仅有3~4家。绝大多数新造车企业不是死于资金问题,而是死于产品。而事实上,“见光死”的残酷淘汰已经开始了:博泰在2015年就已经停止了造车计划,成为第一家出局的互联网造车公司。之后,地平线汽车销声匿迹;游侠汽车被西拓工业集团收购;乐视汽车深陷融资困境……

或许正是看到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们不明朗的前景,政策方向开始调整,从开始时的鼓励转向收紧入口,通过政策规范和加严来提升行业准入门槛。截至目前,共有15家新造车企业获取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以互联网企业为背景的新造车势力,暂无入局者。实际上,拿到生产资质也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新造车企业还需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让产品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才能实现车辆销售、上牌上路。

能量产就万事大吉了?NO。真正的市场考验才刚刚开始。从阿里跳槽出来创办小鹏汽车的何小鹏对互联网人造车之难,深有感悟。在他看来,互联网造车会带来革命性改变,但实现彻底改变的过程是漫长且艰难的。“互联网和制造业生命周期存在巨大差异,用互联网的角度看制造业会犯非常多的错误”,互联网人去干硬件、干制造,“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新势力展示的PPT和概念车都很酷炫,但这都是虚活。要知道,从设计到做样车、拿公告、小批量生产、大规模量产,每一步都有无数的坑在前面等着。即使是特斯拉这样摸爬滚打十几年已经算是打出旗号的新势力,如今也面临诸多困境:不能按时交货,存在许多质量瑕疵,甚至还犯团队采用标准不统一导致尺寸上存在差异的低级错误。车造得不够好,各种成本过高,使得特斯拉一直不赚钱,每年都亏损。

特斯拉的事例说明,钱不是问题(其市值超过600亿美元),问题在于产品本身。前文爱驰亿维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的那句话“死于产品”,可谓一针见血。所以,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资金、创意、营销模式等等都很重要,但产品才是最终的决胜点。互联网+汽车,绝不是把汽车当成“带轮子的电脑硬件”。必须清楚的一个关键点是,不管用什么思维造车,不要忽略汽车的最基本属性——交通工具。用互联网思维造车,必须把汽车往符合其属性的方向上去造,要让它首先成为安全好用的好产品,这是最基本的,不能动摇的。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