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整治医药广告乱象需用重典

2017年12月08日 10:08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industry/medicine/20171207/4462051.shtml

据媒体报道,莎普爱思近日发布公告,澄清近日网络上一篇《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称莎普爱思滴眼液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抗白内障药物。此前,自媒体“丁香医生”发布了上述文章表示,莎普爱思广告语使得消费者相信了“眼药水就能够治好白内障”,许多消费者出现并发症、延误治疗等情况。另据媒体援引机构统计数据显示,36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广告支出大于研发费用,更有公司研发几乎零投入。

安全用药一直是舆论关注的话题。网民认为,尽管国家出台了打击治理虚假医药广告的相关措施,但是惩治医药广告乱象需用重典,不能隔靴搔痒,蜻蜓点水,否则“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谁对疗效负责

2014年至2017年,刘洪斌以“苗医传承人”“北大专家”“蒙医后人”等假身份现身媒体推荐多种药品、保健品。今年6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此表示,虚假广告“表演者”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

网民表示,现在这种类似的药品广告经常可以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广告把未作临床试验的药品吹得神乎其神,不少老年患者往往受骗上当,不仅被骗走了钱财,又延误了治疗,真是害人不浅。

网民质疑说,专家可以在广告里为药品、保健品代言吗?真专家、假专家的身份由谁来鉴定?

网民“涛心依婧”呼吁,医药广告,人命关天。不要让肆意行骗的“神医”们逍遥法外,继续坑害无辜患者。

必须严格执法

网民“拥有十二块腹肌的Qsir”说:“一方面,政府要积极‘站好岗’,对医药人员资质的审查、医药疗效的核实、医药广告的审批等各个环节严加监管;另一方面,市场要念好‘自律经’,摒弃‘一锤子’买卖的营销方式,增强诚信经营的自觉意识,实事求是宣传产品的效用,用实实在在的疗效打动患者,为混乱的医药市场正本清源。”

“唯有从源头出发,政府敢于亮剑,斩断虚假医药广告厂商、广告制作人、代言人、播放电台等一系列利益链条,严厉处罚,严格监管。”网民“粉橙橙子”说。

网民“吴学安”建议,切实加大治理违法、虚假医疗药品广告的力度势在必行。针对当前情况,有关部门应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堵源截流,规范源头,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广告发布秩序;另一方面,加强对广告公司的监管,要求广告公司在设计、制作、代理广告业务时,依据法律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另外,还要加大打击和处罚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对那些发布虚假医药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进行重罚,让吹牛皮者付出代价。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