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技能人才

2018年01月29日 09:32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8-01/29/content_101413.htm?div=-1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意见》提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期,尤其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以使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中央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明确传达出对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视,这意味着蓝领将同样成为社会上收入高、被尊重的人才。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无论总量还是比例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此外,我国目前高技术人才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等现象。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升级的宏伟目标,10年以后,中国的产业工人有望达到1亿人。按照比例推算,中国制造业高级蓝领工人的缺口将扩大到3000万人~5000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缺失及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对发挥人才红利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旧是一个制约因素。

导致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原因,除了中国制造发展的客观需求增长之外,更多还是来自人为(或者说主观)层面。有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风气也被带“快”了,其中一个典型的负面表现就是人往赚钱快的领域涌,贸易、金融等行业人满为患,而制造业却吸引力下滑。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大中型国有企业不断转型,使制造业人才问题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人们普遍有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制造业人才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低等问题,人才成长环境日益恶化。

有学者指出,培育工匠精神其实并不难,如果一位工作了30年的老工匠的收入,能超过他的年轻管理者10倍、20倍,那么工匠精神自然就会流行。除此之外,还要改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基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形成的体力劳动低下的偏执看法。事实上,工匠精神恰恰就是集中在“技术劳动”领域,既然整个“技术劳动”都被认为是“没大出息”,那么工匠精神很难被传承。

欲人敬业,须先敬人。工匠精神是“敬”出来的,这既包括精神上的敬重,也包括物质上的激励。这种激励不能是一时一事,而应该形成一种社会化的且具有可持续性的激励制度。这种制度既包括保障工匠工资待遇的法律法规建设,也包括提高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只有让高技能人才学习有平台、优秀上奖台、晋升有舞台,真正体现出他们的社会价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内在动力,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