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高质量产品的供给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当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旺盛高兴之时,也不难发现消费外流的隐忧,中国游客在境外疯狂扫货,代购、海淘行业日益壮大,使真金白银最终流入了境外商家的钱袋子。明明国内也有同样的产品,消费者为何舍近求远?
长期以来,消费者都为一个问题颇为纠结:同样是中国造,国内看到的、售卖的产品品质往往比不上国外的。作为世界工厂,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众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这些高质量产品却不在中国售卖。一些外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生产产品后,直接运往国际市场;国内出口行业为了创汇,许多国内厂家产品常常设置外销内销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已成“惯例”。
这样的情形让不少中国消费者感到很受伤,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其实,如果把这一政策放在改革开放之初考虑,就不难理解内销外销品质不一样的原因。与出口的发达国家相比,当时中国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要低很多,能够承受的物价水平有限,很多高质量的产品在国内可以占有的市场并不可观。物美价廉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受欢迎,正是切合了中国消费者需要产品但又出不起高价钱的时代特征。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2018年10月9日,iiMedia Resear 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新消费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新消费时代下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变消费观念追求品质生活,该部分人群具有较为稳定和可观的收入,对生活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往对于物质层面的追求,消费理念从“越便宜越好”转变为“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消费”,并且购物时越来越忽略奢侈品品牌的价值,偏向于高性价比、高质量商品。报告还显示,近半数新中产人群曾遭遇不愉快购物经历,商品质量问题已成最大困扰。
很显然,中国市场产品生产者并未对消费者心理变化做出正确的预判,其应对也显得乏善可陈。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荆林波表示: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但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让市场更好、更快地发挥匹配供需的作用,鼓励企业把精力聚焦在好产品上,防止市场失灵。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产品质量内外有别,表面上是由价格决定的,价格落差反映出产品在用材、设计、工艺的不同,体现在产品的性能、安全、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差异上,背后则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标准的差异。外销产品品质之所以出色,就在于其处于双重商品检验和质量管控之下,不仅要符合中国的产品质量检验,还要通过进口方更为严苛的质量标准。
可以看出,我国并不缺少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而在于缺乏鼓励好产品的机制,使得低标准产品挤占了市场,留给好产品的空间有限。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国家标准3.7万多项,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部分领域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达到80%以上。只有把标准上的差距填平,产品品质才能真正向国际水平看齐。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要求由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将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实施范围逐步由食品农产品领域向消费品等其他领域拓展。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措施的强制性约束增强,阻碍市场发展的壁垒将被彻底破除,统一内销、外销标准后,高质量产品的供给将会增多,真正激发消费者积极性,促进消费升级。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当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旺盛高兴之时,也不难发现消费外流的隐忧,中国游客在境外疯狂扫货,代购、海淘行业日益壮大,使真金白银最终流入了境外商家的钱袋子。明明国内也有同样的产品,消费者为何舍近求远?
长期以来,消费者都为一个问题颇为纠结:同样是中国造,国内看到的、售卖的产品品质往往比不上国外的。作为世界工厂,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众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这些高质量产品却不在中国售卖。一些外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生产产品后,直接运往国际市场;国内出口行业为了创汇,许多国内厂家产品常常设置外销内销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已成“惯例”。
这样的情形让不少中国消费者感到很受伤,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其实,如果把这一政策放在改革开放之初考虑,就不难理解内销外销品质不一样的原因。与出口的发达国家相比,当时中国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要低很多,能够承受的物价水平有限,很多高质量的产品在国内可以占有的市场并不可观。物美价廉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受欢迎,正是切合了中国消费者需要产品但又出不起高价钱的时代特征。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2018年10月9日,iiMedia Resear 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新消费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新消费时代下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变消费观念追求品质生活,该部分人群具有较为稳定和可观的收入,对生活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往对于物质层面的追求,消费理念从“越便宜越好”转变为“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消费”,并且购物时越来越忽略奢侈品品牌的价值,偏向于高性价比、高质量商品。报告还显示,近半数新中产人群曾遭遇不愉快购物经历,商品质量问题已成最大困扰。
很显然,中国市场产品生产者并未对消费者心理变化做出正确的预判,其应对也显得乏善可陈。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荆林波表示: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但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让市场更好、更快地发挥匹配供需的作用,鼓励企业把精力聚焦在好产品上,防止市场失灵。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产品质量内外有别,表面上是由价格决定的,价格落差反映出产品在用材、设计、工艺的不同,体现在产品的性能、安全、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差异上,背后则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标准的差异。外销产品品质之所以出色,就在于其处于双重商品检验和质量管控之下,不仅要符合中国的产品质量检验,还要通过进口方更为严苛的质量标准。
可以看出,我国并不缺少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而在于缺乏鼓励好产品的机制,使得低标准产品挤占了市场,留给好产品的空间有限。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国家标准3.7万多项,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部分领域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达到80%以上。只有把标准上的差距填平,产品品质才能真正向国际水平看齐。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要求由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将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实施范围逐步由食品农产品领域向消费品等其他领域拓展。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措施的强制性约束增强,阻碍市场发展的壁垒将被彻底破除,统一内销、外销标准后,高质量产品的供给将会增多,真正激发消费者积极性,促进消费升级。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