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泡面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 人民日报:用错衡量指标

2018年10月29日 13:34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81029/4793964.shtml

居民消费究竟是在“降级”还是在“升级”?最近,一些低价销售渠道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榨菜、方便面、二锅头等产品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好,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前两年有所下滑。有人根据这些现象得出消费正在降级的结论,一时引起热议。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既没有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也没有搞清楚消费升级和降级的特点。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两位数增长,今年1至9月同比增长9.3%,虽然相比去年同期增速略低1.1个百分点,但仍属于较高增速。应该认识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现的是消费规模,它本身并不能说明消费结构或层次的变化。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变化出发得出消费降级的结论,明显用错了衡量指标。实际上,规模增速放缓与内部结构优化相叠加,本身是消费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规律性表现。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并没有包括当前迅速增长的文化服务消费。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如果观察涵盖内容更为全面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标,则会发现其2018年前三季度的实际增速达到6.3%,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综合各项指标可以发现,我国不仅消费总量不断扩大,而且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此外,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下滑也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减少、汽车购置政策变化等特定因素有关。部分消费内容出现短期波动,并不代表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

在追求消费升级的同时更加关注支出的性价比,是当下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当前,代表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的恩格尔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左右降至低于30%的水平。环顾四周,从基本的食品、简单的生活用品到各类家电、汽车乃至智能电子产品,消费品种类之丰富、功能之多样是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体育健身、旅游度假、欣赏音乐会等早先被认为属于“高端人群”的消费内容,现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且,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消费领域也在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购买全球各地的商品。在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选择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对消费活动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满足社交、休闲、健康、育儿等发展型或较高层次的消费,人们会在吃、穿、用等基本消费方面更加看重内在品质,选择更为实惠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一味追求名牌、买贵比阔。某些价格虚高的低性价比消费活动支出减少并不是消费降级,恰恰是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观念升级的表现。

从供给角度来看,一个充分发展的消费市场是高度细分的,需要一个在内容、质量、价格等多个维度包含多个层次的供给体系与之匹配,企业可以在其中选择恰当的定位,为不同目标群体提供商品或服务。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价格低廉的零售渠道就认为发生了消费降级。事实上,不论是价格亲民的社区菜店,还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拼团”“砍价”,都是通过丰富供给形式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并不是消费降级的表现,而是通过创新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顾客来促进消费质量和顾客体验提升,为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消费受收入约束的客观规律。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的政策,正是要从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可支配收入和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升级。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