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别让刷单毁了民宿的浪漫和美好

2018年10月09日 11:43 信息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18-10/09/c_1123531378.htm

无论哪一行业,“刷单”都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使用户反馈失真,容易制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游客选择在民宿住宿,订单量和评价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无论订单数量还是评价内容,都有可能是“刷”出来的,有的网红客栈甚至每天花千元左右“刷单”。

这几年民宿很火。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5年~2017年,我国共享民宿的营业额年均增速约为65%,预计到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房源将超过600万套——市场潜力可见一斑。“刷单”是民宿行业暗藏的一颗毒瘤,必须引起重视。

民宿“刷单”并非第一次进入公共舆论视线。去年,央视就有报道,云南丽江有不少客栈实行网络刷单,利用虚假网络宣传误导消费者。有业内人士就透露,当前一些民宿客栈的从业者,日均花费在“刷单”上的成本可能高达上千元,其间的猫儿腻让人咋舌。

口碑和品牌是民宿的根本,因此民宿实现市场回报的速度相对较慢。“网红”客栈却走上了一条暴得大名的捷径。这种市场理念或许外人难以置评,但依靠“刷单”的网红之路,必须被市场和法律所唾弃与严惩。无论哪一行业,“刷单”都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使用户反馈失真,容易制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数据显示,当前民宿行业看似热闹,亏损率却高达95%。其中的原因或许较复杂,但对“刷单”的依赖无疑给市场从业者传递了错误的信号。

对于民宿行业的“刷单”顽疾,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应对。一是有关惩治“刷单”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大执行力度。新修订后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宣传,违者将被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民宿虽是新兴行业,但“刷单”是个老现象,监管部门必须一视同仁,提升对这一行业乱象的规制程度。从记者轻易“卧底”刷单群来看,要查处那些专门“刷单”的个人和组织并不难,关键是重视程度是否跟上。

另一方面,各电商平台有必要优化民宿的评价体系。目前,绝大多数平台都是根据民宿客栈销售额的高低来决定其推荐和曝光频度,评价体系线性化、单一化。不少民宿从业者自然会不惜成本来“刷单”。早就有业内人士建议,电商平台应设计更为合理的排名规则和激励方案,不唯“好评”论英雄,而是给“菜鸟”以机会,扶持其成长。

对于各OTA(在线旅游社)和短租平台而言,一家民宿是不是“刷单”,好评是否“异常”,从常识和技术角度不难辨别。而“刷单”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顽疾,平台方面出于利益同构的因素而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同样难辞其咎。尽管此次“刷单”现象曝光后,多家国内知名短租平台都回应,将严厉禁止“刷单”等滥用平台评价机制的行为,一旦发现有入驻平台的商家、房东存在违规,将会采取房源排名降低、罚款甚至永久下线、封停账号等措施,但是要确保各平台落实把关责任,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倒逼。如对于“刷单”现象严重的平台,应该进行责任挂钩。

较之于传统的饭店宾馆,民宿往往被赋予了更多浪漫、唯美的想象。然而,民宿行业要健康发展,要真正担负起消费者的美好期待,不能停留在“自然生长”的层面。多谈谈责任、规则、法律,才能真正呵护民宿的美好。随着各地民宿管理办法的逐步出台和完善,相信“刷单”现象能够与民宿业“野蛮生长”一同被终结。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