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葡萄酒市场水很深

2018年04月10日 11:09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8-04/10/content_5647106.htm

都说葡萄酒市场水很深,这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日前终审的一起案例也可以看出。

2010年3月,世界知名葡萄酒品牌罗斯柴尔德“木桐”(MOUTON)发现上海班提酒业有限公司使用“穆桐”品牌销售葡萄酒,存在抄袭模仿的故意,侵犯其权益,于是开始各种打官司。先是告到商标局,然后经商评委、北京市一中院,一路告到北京市高院,前前后后一共折腾了8年,官司才算打完。虽然北京市高院最后裁定上海班提酒业有限公司撤销“穆桐”商标,罗斯柴尔德公司胜诉,但这么多年官司打下来,其付出的代价还是太大了。

就算胜了这一场官司,罗斯柴尔德公司并不能高枕无忧。打掉了“穆桐”,谁知道还会不会冒出“沐桐”“幕桐”“慕桐”什么的,到时候恐怕就没有心力打这种消耗战似的官司了。或许正是有这种官司顾虑,罗斯柴尔德对国内市场的傍大牌假冒现象似乎已经见多不怪,学会睁一眼闭一眼了。有媒体调查发现,被傍最厉害的并非木桐,而是同为罗斯柴尔德旗下的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仅“拉菲”葡萄酒便有20余种相似名称的商品在售。一些葡萄酒中文标签在“拉菲”名称中加入其他汉字,或使用其他谐音字以混淆商标,如“拉斐”“拉非”“拉菲歌”“拉斐古堡”“小拉斐”“拉菲卡斯特”等字样。要是罗思柴尔德要揪住这些假冒货一个一个打官司,还不活活累死!

傍大牌其实只是红酒市场水深的一个表征,其他更深层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贴标酒”。一些商家将在国内生产或罐装的葡萄酒标称为“原装原瓶进口酒”,伪造产地信息,消费者很难分辨。业内人士揭秘称,目前国内市场很大一部分葡萄酒都是“贴标酒”。经营葡萄酒生意门槛极低,只要有经营者告诉酒庄,需要贴一个什么样的标签,用什么样的木塞,酒庄基本上都可以满足。有的代理商网页上明确标注“进口葡萄酒,每瓶15元起,可定制酒标,甚至可以定制二维码”。也就是说,在代理商那里进货,就可以将15元一瓶的葡萄酒包装成法国某某古堡进口、扫码价几百元的“高端产品”。

市场的一般规律是质量决定价格,而红酒市场是胆量决定价格。这个“胆量”不仅表现在傍大牌、贴假标,还表现在勾兑酒。国内市场上打着进口葡萄酒旗号的红酒很多,但实际上,它们许多是国内一些公司将国外的散装低端酒(有人干脆称这些酒为“垃圾酒”)运到国内,进行勾兑调味,贴牌灌装出售的。这些酒单瓶成本只有十几元,但它们却敢用“进口”二字壮胆要价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有的商家敢用20吨的散酒勾兑出60吨、70吨成酒。

水很深的境况,这让国内整个红酒市场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进口红酒不断蚕食国产酒市场份额,给国产酒带来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数据显示,近5年,国产葡萄酒产量每年平均降幅为6%左右,而进口葡萄酒5年来平均涨幅达到15%以上。另一方面,洋酒市场畸形发展,对国内企业生产和民众消费造成双重误导,这会使整个红酒行业面临一场危机。事实上,近些年,伴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价格战、终端战、渠道战、地盘战等低层次搏杀使竞争日趋恶性化。而且,无论是生产、营销还是消费,葡萄酒文化在我国都是天然缺失的,整个产业目前只能说是处于婴儿期,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极容易导致许多不规范行为的产生。洋酒市场鱼龙混杂,既显示了整个葡萄酒行业的不堪现实,同时它又作为一个原因,使情况更加恶化。

看来,葡萄酒市场需要进行一场整治了。怎么整治?冲着那些水深的地方去就行了。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