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工待遇让技高者多得
公交车上,一位母亲对上中学的儿子说:“说你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光知道玩,将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看你怎么办,跟你爹做塑钢门窗吧!”家长教育孩子用功读书,这没错,但把未来的希望全寄托在上大学上,还看不起孩他爹做塑钢门窗的职业,就非常有问题了。事实上,像这位母亲一样持有唯学历论以及技工职业地位低下观点的人非常多,可以说已成风气。这种观念所造成的一个不利社会后果,就是人们都追求高学历,但拿到高学历却找不到工作,而支撑经济发展的制造业却找不到专业化的技工人才。
一方面工作难找,一方面又存在用工荒,这就把我国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此外,我国目前高技术人才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等现象。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导致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原因,除了中国制造发展的客观需求增长之外,更多还是来自人为(或者说主观)层面。其中,文首那位学生母亲看不起技工职业的理念,以及由此造成技工社会地位不高的社会现实,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社会上不重视技工,人们都不愿意干技工?答案非常简单:技工收入低,待遇低。工资收入是最有效的职业引导工具。国际经验显示,有了比较优越的收入保障,人们才愿意积极参与职业技术学习,成为技工乃至高级技工。
德国作为制造业标杆,其卓越成绩归功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3.4万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7.3万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
反观国内,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这种“公”“私”对比就反映出一种社会倾向。另外,数据显示,以工作性质划分,从全国范围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平均收入达到123926元,而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收入则只有76325元。技工社会待遇低下的现实,必然拉低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导致此类院校生源不稳定,生源水平不高。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对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而言,现在急需的也是能够支撑“中国制造”的更多技能型人才。怎么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给出了明确答案,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原则,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提高技工待遇,让技高者多得,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技术工人,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获得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技术人才稀缺的现状,才能将工匠精神沉淀并内化于中国制造价值之中,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内在动力,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公交车上,一位母亲对上中学的儿子说:“说你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光知道玩,将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看你怎么办,跟你爹做塑钢门窗吧!”家长教育孩子用功读书,这没错,但把未来的希望全寄托在上大学上,还看不起孩他爹做塑钢门窗的职业,就非常有问题了。事实上,像这位母亲一样持有唯学历论以及技工职业地位低下观点的人非常多,可以说已成风气。这种观念所造成的一个不利社会后果,就是人们都追求高学历,但拿到高学历却找不到工作,而支撑经济发展的制造业却找不到专业化的技工人才。
一方面工作难找,一方面又存在用工荒,这就把我国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此外,我国目前高技术人才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等现象。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导致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原因,除了中国制造发展的客观需求增长之外,更多还是来自人为(或者说主观)层面。其中,文首那位学生母亲看不起技工职业的理念,以及由此造成技工社会地位不高的社会现实,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社会上不重视技工,人们都不愿意干技工?答案非常简单:技工收入低,待遇低。工资收入是最有效的职业引导工具。国际经验显示,有了比较优越的收入保障,人们才愿意积极参与职业技术学习,成为技工乃至高级技工。
德国作为制造业标杆,其卓越成绩归功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3.4万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7.3万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
反观国内,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这种“公”“私”对比就反映出一种社会倾向。另外,数据显示,以工作性质划分,从全国范围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平均收入达到123926元,而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收入则只有76325元。技工社会待遇低下的现实,必然拉低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导致此类院校生源不稳定,生源水平不高。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对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而言,现在急需的也是能够支撑“中国制造”的更多技能型人才。怎么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给出了明确答案,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原则,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提高技工待遇,让技高者多得,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技术工人,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获得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技术人才稀缺的现状,才能将工匠精神沉淀并内化于中国制造价值之中,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内在动力,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