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说“神”的多是心里有鬼

2018年05月10日 09:55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63998.html

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方面有无法突破的障碍。这是事实。如果有人宣称这些障碍都不是事,他有制胜法宝,就要小心了——他十有八九是个骗子。有句话说的好:世上本无神,说“神”的多是心里有鬼。

民间出过多少“神医”,最终还不是都被戳破骗人的假面?“神药”也是一样。最近有媒体揭密称,目前市场上不少保健品宣称疗效当药卖,听上去神乎其神,但其“神效”却相当危险。一位糖尿病患者听人推荐一种名叫“仁合胰宝”的保健食品,就从网上买来吃。可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心慌、低血糖等症状,这才怀疑药有问题。拿去药监部门检验,结果在该保健品中检出化学物质苯乙双胍。苯乙双胍早期曾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医学实践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它可引发乳酸酸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2016年11月,国家明令禁止苯乙双胍原料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生产、销售和使用。

如果一种药疗效“杀敌八百”,却有“自损一千”的副作用,那它就不是救人而是害人了。卖药的人明知这一点却隐瞒真相,只拿“疗效”忽悠人,就是欺诈行为,涉嫌违法。事实上,干这种坏事的并不少。日前新华社一篇报道称,一款名为“清宫御酒”的“保健酒”,早在2015年就上了原食药监总局的“黑名单”,且厂家及其品牌被注销,但3年来一些药店和网络平台仍有销售。据悉,这款价格不菲、宣称“根据清代秘方精酿而成”“有壮阳奇效”的药酒,添加了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西地那非属于处方药,在食品或保健品中添加属于违法行为,长期服用对人体具有一定危害,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严重者可致心肌梗死。

对于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我国政府一直保持严打态势。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了8000余件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案。这样一个案例汇总可以成为人们识假防骗的教材。据通报,药品、保健品广告宣传违法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广告内容夸大产品功能主治;广告内容含有不科学的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利用专业机构工作人员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有有心的媒体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整理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提醒消费者擦亮双眼,免得落入虚假宣传的大坑——违法省份最多TOP3:吉林、陕西、北京;被查处最多违法药品TOP3:辽宁德善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参花消渴茶、广西邦琪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桂龙药膏、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出产的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被查处最多违法保健品TOP3:武汉东方之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东方之子牌双歧胶囊、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华信牌硒尔康胶囊、天津玉匾国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红阳牌盐藻软胶囊;被通报最多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TOP3:内蒙古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青海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

这些“神药”或宣称有“神效”的保健品,在名称上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在名字里大都有强调养、安、清、补、通等效果的用词。按使用频率排位,居首位的是“清”字,接下来依次是“灵”“通”“益”“舒”“安”“补”等。分析药品名称发现,这些被通报的药品保健品多针对一些比较难治疗的疾病或慢性疾病,其中强调能强筋健骨的最多,其次是针对头、颅、脑的,然后是降血糖的、补肾的以及有关心脏的。

具有上述特征的不一定都是忽悠人,但忽悠人的多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但凡见到此类药品保健品,就要多留心。依“说‘神’的多是心里有鬼”这句话的逻辑,大体可以做此判断:只要食品保健品的广告强调疗效且比药还好,而药品宣传“奇效”“神效”,那基本就是在骗人,其目的就是想从人们兜里掏钱。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