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骗局为何总“坑老”?不只是因为老人好骗
要思考如何从整体上降低社会的受骗风险,筑牢社会的防骗底线。只有在一个普遍的低受骗风险社会,老人的被骗几率,才可能真正被降低。
随着科技发展,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不久前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受骗广泛定义为诈取钱财、欺骗感情、传播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被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受骗的信息类型主要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法制日报》5月30日)
由于年龄和经验关系,老人确实对于互联网中的骗局相对缺乏防骗意识和免疫力。一些骗术,本身瞄准的就是占小便宜的心理,像免费领红包赠流量购物还打折,就属于这类典型。而相对来说,一般老人更容易陷入“小便宜”的陷阱之中。如此一来,老人在互联网上的被骗几率,自然就更高了。
放在互联网语境下来审视老人的被骗,有几点需要特别指出。
一,社会老龄化加速推进,老年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不能因为老人容易在互联网上受骗,就认为老人应该少上网。恰恰相反,避免老人上网被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子女和相关组织应该给予老人上网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防骗意识。
二,此前有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被骗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这一方面令缺乏陪伴的他们对网络有了更强烈的依赖,这和一些老人沉浸于买保健品,有着原因上的同构;另一方面,子女不在身边,上网就更缺乏“指导”,也就更易受骗了。
总而言之,避免互联网“坑”老,首先还是一个“线下”问题。或者说,老人在互联网上被骗,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线下问题的表征。
除了帮助老人增加上网经验,也要警惕一些传统的骗老活动转战到网上。像一些保健品推销就打着网络购物的幌子骗老,在网上更具隐蔽性,维权和查处也更难。此前,有媒体盘点了三类专盯中老年人的网络诈骗,比如,骗子诈称是电信公司或银行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为老人解决上网的技术问题,对方在电话里说要在远程为老人的电脑安装防毒软件,并巧舌如簧让老人在电脑前配合。如果老人将伪装成杀毒软件的间谍软件下载到自己电脑里并安装,银行账户里的钱就会被转走。这就警示一些防骗治理也得跟着上网。
不过,在正视互联网“坑”老这一新现象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更大的现实背景,即当前在整体上,人们受骗的风险依然较高。此前有媒体披露,2016年前11个月浙江省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年龄分析结果显示,21岁~50岁被骗的比例达81%。其中21岁到30岁被骗的比例为47.8%,属于最易受骗的群体。而此前电信诈骗很多也专门瞄准的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由此可见,易受骗其实并非老年人的“专利”。
因此,对于老人在互联网上的受骗,还应辩证看待。老人作为一个信息接收的“弱势群体”,其实在多数时期,可能都属于易受骗群体,那么,身处网络社会,在技术门槛提升和诈骗信息接收门槛降低的双重作用下,从家人到社会,确有必要警惕老人的受骗风险因互联网而放大。但同时,更得思考如何从整体上降低社会的受骗风险,筑牢社会的防骗底线。只有在一个普遍的低受骗风险社会,老人的被骗几率,才可能真正被降低。
要思考如何从整体上降低社会的受骗风险,筑牢社会的防骗底线。只有在一个普遍的低受骗风险社会,老人的被骗几率,才可能真正被降低。
随着科技发展,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不久前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受骗广泛定义为诈取钱财、欺骗感情、传播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被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受骗的信息类型主要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法制日报》5月30日)
由于年龄和经验关系,老人确实对于互联网中的骗局相对缺乏防骗意识和免疫力。一些骗术,本身瞄准的就是占小便宜的心理,像免费领红包赠流量购物还打折,就属于这类典型。而相对来说,一般老人更容易陷入“小便宜”的陷阱之中。如此一来,老人在互联网上的被骗几率,自然就更高了。
放在互联网语境下来审视老人的被骗,有几点需要特别指出。
一,社会老龄化加速推进,老年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不能因为老人容易在互联网上受骗,就认为老人应该少上网。恰恰相反,避免老人上网被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子女和相关组织应该给予老人上网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防骗意识。
二,此前有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被骗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这一方面令缺乏陪伴的他们对网络有了更强烈的依赖,这和一些老人沉浸于买保健品,有着原因上的同构;另一方面,子女不在身边,上网就更缺乏“指导”,也就更易受骗了。
总而言之,避免互联网“坑”老,首先还是一个“线下”问题。或者说,老人在互联网上被骗,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线下问题的表征。
除了帮助老人增加上网经验,也要警惕一些传统的骗老活动转战到网上。像一些保健品推销就打着网络购物的幌子骗老,在网上更具隐蔽性,维权和查处也更难。此前,有媒体盘点了三类专盯中老年人的网络诈骗,比如,骗子诈称是电信公司或银行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为老人解决上网的技术问题,对方在电话里说要在远程为老人的电脑安装防毒软件,并巧舌如簧让老人在电脑前配合。如果老人将伪装成杀毒软件的间谍软件下载到自己电脑里并安装,银行账户里的钱就会被转走。这就警示一些防骗治理也得跟着上网。
不过,在正视互联网“坑”老这一新现象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更大的现实背景,即当前在整体上,人们受骗的风险依然较高。此前有媒体披露,2016年前11个月浙江省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年龄分析结果显示,21岁~50岁被骗的比例达81%。其中21岁到30岁被骗的比例为47.8%,属于最易受骗的群体。而此前电信诈骗很多也专门瞄准的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由此可见,易受骗其实并非老年人的“专利”。
因此,对于老人在互联网上的受骗,还应辩证看待。老人作为一个信息接收的“弱势群体”,其实在多数时期,可能都属于易受骗群体,那么,身处网络社会,在技术门槛提升和诈骗信息接收门槛降低的双重作用下,从家人到社会,确有必要警惕老人的受骗风险因互联网而放大。但同时,更得思考如何从整体上降低社会的受骗风险,筑牢社会的防骗底线。只有在一个普遍的低受骗风险社会,老人的被骗几率,才可能真正被降低。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