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专供”别“专”出猫腻
人都有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这种追求高性价比的心理。不过,老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任你再怎么算计也算不过要从你手里赚钱过活的商家。比如现在电商们都在玩“电商专供”商品,你不知道这里面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可能着了它们的道儿。
事实上,一些自认为聪明的“抄码族”(即在线下挑选商品,记下型号货码,然后再到线上购买的消费者),已经开始玩不转了。媒体报道,一位经常抄码购物的消费者,在线下家电卖场看中了一款标价6000多元的三开门冰箱,上网搜同款产品发现标价只有4000元出头,觉得赚到了,就定购了网上产品。然而一位懂行的朋友却给她兜头浇了盆冷水:线上产品看上去跟实体店的一样,实则并非真正的同款,而是“电商专供”版(或称“网购定制”“线上专供”版)。其与线下版相比会有“减配”,比如冰箱的发泡层要薄一些,普通版5cm,电商版可能会是3.5cm。这种减配外观看不出来,但成本降低了,自然要以牺牲一些保温性能为代价。
对于“电商专供”商品价格便宜的解释,商家多会避讳提及“减配”一事(至少不会写在文字介绍中,或者文字表述含糊其辞),而只是强调这类专供商品减少了流通环节、省去了店面费用。当然,虽然此类“专供”商品的“减配”都是暗着来,但电商们一般不会“减”得太厉害,它们多会守住“合格底线”。据报道,浙江宁波市场监管局和宁波市消保委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购买了40组对比样品,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检测,结果发现“电商专供”确有“减配”问题,比如标称美的C21-RH2133S多功能电磁炉,外观、功能标示是一样的,但是拆开以后发现,网购电磁炉比线下款少了一些电器元件;同样型号的松下吸尘器,网购的吸尘器吸口直径比线下的小10毫米。但检测部门表示,这样的“减元件”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使用性能也不存在明显差异。
走“减配”路线的“电商专供”商品让人们再次真切体味到“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电商专供”的“专”字转义为“减配”,电商们是不愿意承认的,它们对“专供”的解释要高大上得多。在他们看来,推出电商专供商品是一种经营策略。它基于网购大数据分析,比如厂家采用某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顾客喜欢的功能、颜色等特点进行辅助决策,最终形成与线下商品有所区别的专供版商品。既然人们都认同了网购产品价格低这个先决前提,那么网上专供版产品的“不同”,必然会在功能、配置、材质等方面有所体现。专供产品的“不同”虽主要表现为“减”,但这样的产品可以实现功能聚焦,优先突出这些功能,体现差异化。所以,从企业角度说,网上专供产品都是刚需的、实用的、高性价比的,也有一定道理。
商家出于经营考虑,通过区别对待线下线上两个渠道,在避免两个渠道打架、维护两个渠道利益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商品质量性能能够保障,那么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商家推出“电商专供”商品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只在于如何让这种经营模式获得更多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电商专供”可以有,但“专”在哪里的内情得让消费者知晓,不能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猫腻。如果刻意混淆两种商品,而不主动告知,甚至搞虚假降价、夸大宣传,那么就涉嫌消费欺诈。
围绕“电商专供”商品的纠纷在不断增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消费者维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尚缺乏有强制力的在线经营者信息披露制度。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线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的全面真实履行,有效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各项权益。
人都有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这种追求高性价比的心理。不过,老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任你再怎么算计也算不过要从你手里赚钱过活的商家。比如现在电商们都在玩“电商专供”商品,你不知道这里面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可能着了它们的道儿。
事实上,一些自认为聪明的“抄码族”(即在线下挑选商品,记下型号货码,然后再到线上购买的消费者),已经开始玩不转了。媒体报道,一位经常抄码购物的消费者,在线下家电卖场看中了一款标价6000多元的三开门冰箱,上网搜同款产品发现标价只有4000元出头,觉得赚到了,就定购了网上产品。然而一位懂行的朋友却给她兜头浇了盆冷水:线上产品看上去跟实体店的一样,实则并非真正的同款,而是“电商专供”版(或称“网购定制”“线上专供”版)。其与线下版相比会有“减配”,比如冰箱的发泡层要薄一些,普通版5cm,电商版可能会是3.5cm。这种减配外观看不出来,但成本降低了,自然要以牺牲一些保温性能为代价。
对于“电商专供”商品价格便宜的解释,商家多会避讳提及“减配”一事(至少不会写在文字介绍中,或者文字表述含糊其辞),而只是强调这类专供商品减少了流通环节、省去了店面费用。当然,虽然此类“专供”商品的“减配”都是暗着来,但电商们一般不会“减”得太厉害,它们多会守住“合格底线”。据报道,浙江宁波市场监管局和宁波市消保委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购买了40组对比样品,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检测,结果发现“电商专供”确有“减配”问题,比如标称美的C21-RH2133S多功能电磁炉,外观、功能标示是一样的,但是拆开以后发现,网购电磁炉比线下款少了一些电器元件;同样型号的松下吸尘器,网购的吸尘器吸口直径比线下的小10毫米。但检测部门表示,这样的“减元件”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使用性能也不存在明显差异。
走“减配”路线的“电商专供”商品让人们再次真切体味到“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电商专供”的“专”字转义为“减配”,电商们是不愿意承认的,它们对“专供”的解释要高大上得多。在他们看来,推出电商专供商品是一种经营策略。它基于网购大数据分析,比如厂家采用某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顾客喜欢的功能、颜色等特点进行辅助决策,最终形成与线下商品有所区别的专供版商品。既然人们都认同了网购产品价格低这个先决前提,那么网上专供版产品的“不同”,必然会在功能、配置、材质等方面有所体现。专供产品的“不同”虽主要表现为“减”,但这样的产品可以实现功能聚焦,优先突出这些功能,体现差异化。所以,从企业角度说,网上专供产品都是刚需的、实用的、高性价比的,也有一定道理。
商家出于经营考虑,通过区别对待线下线上两个渠道,在避免两个渠道打架、维护两个渠道利益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商品质量性能能够保障,那么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商家推出“电商专供”商品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只在于如何让这种经营模式获得更多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电商专供”可以有,但“专”在哪里的内情得让消费者知晓,不能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猫腻。如果刻意混淆两种商品,而不主动告知,甚至搞虚假降价、夸大宣传,那么就涉嫌消费欺诈。
围绕“电商专供”商品的纠纷在不断增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消费者维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尚缺乏有强制力的在线经营者信息披露制度。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线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的全面真实履行,有效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各项权益。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
- 福建开展现制现售咖啡比较试验:“单行线”“本来不该有•鲜果咖啡”含糖量名不副实(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