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市场信任是讨要不来的

2018年07月19日 11:37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8-07/19/content_6055249.htm

近日,有媒体到湖南农村采访三农问题,发现有的农户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却给孩子吃很贵的进口奶粉。对此,农户的回答令人深思:进口奶粉比国产奶粉可靠,宁可多花钱也要买个放心。

这种情况当然不只发生在农村,也不是发生在一地,而是全国性的现象。近些年国外品牌奶粉在国内销量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就是很好的说明。海关数据显示,正常贸易进入中国市场的婴儿配方奶粉,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20万吨、22万吨和30吨。英国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称,2011年至2016年中国对进口奶粉的需求几乎翻了一番,而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对国货缺少信任而把消费目标转向国外产品的不止奶粉一个领域。来自天猫国际的数据显示,2017年,天猫国际成交额同比翻番,进口商品涉及74个国家1.8万个品牌,较前一年分别增长40%和125%。进口国从传统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拓展到了波兰、捷克、越南、菲律宾等中东欧和东南亚国家。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超过20%的消费者,进口商品消费占商品消费总额比重达到3成以上。未来半年,31%的消费者计划增加进口商品消费。

面对一些国内消费者对国货信任度不足及由此导致消费力外流的现状,有学者感叹:“轻工业曾经是中国制造最有底气的板块,日用消费品是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现在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了,没想到却是‘肥水流了外人田’。”许多企业家和专家表示,内需溢出不仅是简单的交易数字,其对我国相关产业和监管制度造成的损害更加深远,有些企业甚至因此进入恶性循环。

然而,出现这种情况真的要怪消费者吗?要堵住进口渠道强迫他们买国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事求是地讲,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10年间,国产奶粉下大本钱、花大气力,提升产品质量,重塑品牌形象,应该说有了质的飞跃,基本上不输国外品牌。但是,企业的努力似乎未能打动消费者的心,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此“选择性失明”。为什么?有一个说法:“国货很多时候不是输在品质上,而是输在信任上。”

而输掉信任,其危害和代价都远比企业想像的要大。有学者认为,国内一些消费者弃国产奶不顾而宁愿选择价格更高的洋奶,这是对国产奶之前之过进行“市场背书”,并通过“用脚投票”作出的最激烈的反应。要知道,在生命与健康面前,人们更倾向于相信“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古训,而不是冒险接受“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俗谚。而且,奶业危机还触发了市场“诚信株连”反应,民众逐渐对国内市场环境产生整体不信任感。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媒体“国货情结”的噱头再煽情,专家的“质量评价”再拔高,恐怕都很难在短时间让民众重拾信任。

市场信任是讨要不来的。国货要想自强,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要提高标准,自我施压,既要跟洋品牌比品质、比价格,还要在立足于国内的同时勇于走出去,通过开拓国际市场赢得国际国内双重信任。本土品牌要做到这点当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敢于下本钱、花精力从各个方面同洋品牌进行竞争。对于监督者来说,还应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标准,通过行政手段去引导市场的合理整合,放手让企业参与严酷竞争,让适者生存,让它们在阵痛中实现蜕变,并最终以新的姿态去面对消费者。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