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脱离管理的质量难以持久——浅议质量与管理

2018年09月19日 10:17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68780.html

进入质量时代,“质量”理所当然成为热门词、高频词。政府谈质量、企业谈质量、社会谈质量,“质量”又几乎囊括所有领域、所有人,成为无处不在、无处不谈的热词。但“质量”不是虚幻的、不是谈一谈就能拥有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客观存在,或是人们追求的客观事物。那么,怎么认识和理解“质量”呢?从科技角度解释“质量”,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种:一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二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概念看,无论哪种定义,满足需要(要求)的程度是质量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质量就是对事物的满足感、获得感的反映,是事物本身的特有属性。由此带来了对质量产生的溯源和争论,不同的专家有不同定义,有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有说“质量是生产制造出来的”,还有说“质量是竞争出来的”等等。应该说,这些定义各有侧重,也有理论、实践依据,但撇开管理而谈质量,显得有些单薄、不够完整、支撑乏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审视,不难发现,质量与管理实际上存在着自始至终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质量离不开管理。“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突出强调质量形成的“初始阶段”的重要性,即质量的产生应首先根据“符合性要求”进行分析研判、谋划策划、组织计划、选择决策,确定其基本性能和功能、基本要素和指标,明确其关键和核心,构建起虚拟的质量。这实际上就是对质量的设计,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如分析、提炼、统筹、整合、协调等,管理始终是一个主要手段、充当着主要角色。由此不难看出,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管理的过程,或者说设计是以管理为主要手段完成的。所以,如果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那一定也是管理出来的。

“质量是生产制造出来的”,突出强调质量形成“过程”的重要性,即质量是产品的重要属性,产品是生产制造出来的,理所当然包含着质量。但是,产品的生产制造绝不是无序的、自然的、自由的组合,必须是按程序执行、严格控制,按制度规定办、严格约束,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出差错、最终获得需要的质量。这个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控制,实际上就是管理。所以,如果说“质量是生产制造出来的”,那同样也是管理出来的。

“质量是竞争出来的”,突出强调质量的“结果”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相互竞争来确认,即产品只有被接受或认可才有价值,接受或认可程度高则价值高。质量亦是如此,必须通过市场检验,使质量好的产品被广泛接受、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优者更优、强者更强;使质量不好的产品被逐渐淘汰,或被倒逼改良或提升,从而实现重生和新的发展。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市场必须规范有序,否则,好的质量也难以得到认可、难有好的表现,还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然而,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不可能自然形成,它需要用严格的管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来约束。不难看出,竞争需要市场,市场需要规范,规范需要管理。由此可以说,“质量是竞争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

总之,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管理,脱离管理的质量是难以持久的,同时质量也是难以独立生成和自主存在的。质量的形成和存在,是有条件的、是需要约束和控制的。

管理催生质量。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质量是对事物内在要求和属性的一种追求,是事物发展的主体;而管理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保障、是一种服务,是事物发展的客体。主体和客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共同体,抓质量必须抓管理才能见成效,抓管理必须服务于质量才能出效益。所以,“质量与管理”二者只有目标一致、相向而行、共同发力,才有可能使事物的发展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追求高质量或质优物美,管理不可或缺,必须及时跟进、保障到位,同时管理还必须不断优化,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支撑。只有这样,事物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当前,我们所谈的质量,无非两大类,即宏观质量和微观质量,宏观质量通常泛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亦可延伸至某一个领域或行业整体的质量,比如国家质量发展、省市县质量发展,或工业领域、行业的质量发展等;而微观质量则通常指企业、产品质量,亦可延伸至一个单位、部门的工作质量等。质量管理同样可分为两大类,即宏观质量管理和微观质量管理。因此,抓质量务必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发力、下功夫,从整体上推进,从细微处做起。

在宏观质量管理上,应着力谋划、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一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谋划工作要站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定位上,突出高质量、体现高质量、反映高质量的客观要求,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来布局、组织和协调;要谋求高质量、追求高质量,不为眼前得失所困扰、所诱惑,注重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利用,注重把绿水青山当成金山银山来经营、来建设。二是在抓得准、把得牢。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作出发展决策,确保工作方向明、任务清,工作不偏向、重心不偏移;始终紧紧抓住高质量这条主线,以高质量为标准来检验发展和工作,以高质量为追求来确立发展和工作目标。三是推得动、力量足。要建立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机制;要结合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抓弱项补短板,强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共治,积极创建“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四是强保障、优环境。要加大质量基础建设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要强化市场监管,支持诚信经营、扶优帮困,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失信者处处受限,使假冒伪劣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努力创建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纯洁规范的市场发展环境。

在微观质量管理上,应着力抓细节、抓过程、稳步推进。一是加强质量技术服务。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促进融合服务、高效服务,推进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质量技术服务“零距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产品、服务和工程在设计、生产制造和应用过程中实现精准化、规范化、有序化。二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突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积极引进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管理、清洁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方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服务和工程从设计、原材料把关到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等全链条,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形成以质量为主线的良性循环,使质量成为产品、服务和工程的决定性因素。三是加强质量问题解决。要完善扶持政策,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管控机制,有针对性地抓改进、抓整改、抓提升;要紧盯问题、紧抓不放,攻难关、解难题,不断打磨、精雕细琢,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企业过、一个一个行业过,力求“质量零缺陷”。四是加强标准引领。要抓住标准这个“牛鼻子”,强化标准自我申明公开,严格比标、对标、按标生产,以标准化统一规范产品、企业和行业行为;要抓标准水平提升,着力提标、升标,促进产品、企业和行业管理和质量水平提升。五是加强品牌培育。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使质量、信誉真正成为品牌的核心,成为追求的目标;要强化激励机制,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使好的品牌有好的市场、好的效益和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湖北省质监局质量处)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