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别让五常米变“无常米”

2019年01月08日 11:06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9-01/08/content_6651204.htm

有“米粒珍珠碧,方圆十里香”美誉的黑龙江五常大米,一直受到市场追捧。不过,所谓“人红是非多”,作为米界翘楚的五常大米,红着红着也生出些个是非来。近日有媒体报道,本应供不应求、一收下来就早早卖光的五常大米,如今都进入2019年了还有米农的米仍未销出去。

这么好的大米为何会滞销?就2018年的年景来看,有一定的特殊原因。这一年自然灾害不断,导致原本种植成本就比外域稻米高出一截的五常大米成本价格又被推升。成本增加,就会影响销路,米商不愿收购。然而,米商不收当地高价米,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米可收,更不意味着他们没米可卖。其通常做法是,从外域收米进来,进行加工包装,再打着五常大米的旗号卖出去,行销全国。

显然,五常米农大米滞销,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米少价高,而是米商不要。而米商收外域米进行加工在当地也不是什么秘密,这样做出来的米还有个名称,叫“调和米”(也有叫“勾兑米”的)。据当地一位米商解释,“调和米”是五常大米市场定位变化的产物,是消费层次变化的一种体现。因为纯正的稻花香米种植、收购和加工成本都很高,最终的市场售价也必然高,一般消费者可能消费不起。“调和米”如果按照五常稻花香米销售出去,外地的消费者也很难分辨出真假,价格却肯定低于纯正的稻花香。所以,“调和米”就应运而生了。

把掺假米说成“调和米”,还找出“市场定位变化”的借口,实在是让人无语。据悉,目前市面上所见“调和米”有3种:一是由外地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不标注“五常大米”;二是由五常其他品种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三是外地水稻和五常其他品种水稻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更大的问题在于,对于将不同品种水稻掺在一起加工成“调和米”的现象,当地大米加工行业似乎是默认的,而当地政府部门的态度也比较暧昧。

“调和米”一出,不仅当地真正的五常大米有价无市出现滞销,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也很难吃到纯正的五常大米。新华社此前曾披露,五常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15万公顷,年产水稻约为150万吨。按照70%的最高出米率计算,全年大米产量也就105万吨的样子。但据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面上销售的“五常大米”远远超出这个数字,预计超过1300万吨。看来,“10斤大米9斤假”的说法并非虚言。面对这种情况,不少网友感慨:五常大米简直成了“无常大米”,没有火眼金睛根本吃不到真的!

五常大米变“无常大米”,消费者吃不到真米,慢慢会对这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失去兴趣,选择用脚投票。五常当地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借口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生产“调和米”,无法掩盖其借五常大米的名气打擦边球、片面追求高额利润的目的。而看到当下五常大米市场乱象,口碑日衰的境况,不少当地大米企业开始醒悟,认识到“调和米”是一种拔苗助长的短视做法,迟早会砸了五常大米的牌子。

针对目前市场情况,有专家提醒,五常大米既受其他地方大米假冒之苦,更受当地企业透支名声之害,其品牌形象已经远不如从前。五常大米的价盘也已经乱掉了,如果不下一番功夫整顿市场,并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完善产业链,五常大米就会完全堕落成“无常大米”,失去消费者,失去市场。

据悉,五常当地目前正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五常大米的品牌保护。但愿这样的整治能够收到成效,真正像当地政府说的那样,“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维护好这个品牌,将五常大米产业做大、做强,让五常大米品牌保值、增值。”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