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违规“弹窗广告”需精准施策
最近,手机和电脑上的弹窗广告问题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很多广告不仅仅是弹窗,还“霸屏”——想看的网页被遮挡、想买的商品被隐藏,甚至很多广告页面都是低俗色情的内容,让人不堪其扰。而且不仅是觉得麻烦、尴尬那么简单,部分弹窗广告甚至还存在木马植入、信息诈骗、强制消费等安全隐患。
在互联网时代,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广告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大而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一些网站为了吸引企业投放广告,在网页上推送广告或设置弹窗广告,用户只要一打开网页,首先出现的不是自己想看到的内容,而是各种产品广告。
毋庸置疑,弹窗广告已经成为网民频频投诉的问题之一。各种任性网络弹窗广告大量泛滥,难以关闭,沦为一种让人不胜其烦的“精准骚扰”。据统计显示,我国网民常用软件中,有弹窗广告行为的软件达1221个,其中每天弹出广告数量超过1000次的软件近500个;54.7%受访者遇到过弹窗广告关闭按钮过于隐蔽的问题,82.4%的受访者直言反感弹窗广告。
由于网民呼声甚高,近年来针对弹窗广告的法律法规频频出台。新修订的《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
针对网络弹窗广告,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在持续发力整治,多次开展“治理弹窗广告”专项行动。应该说,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加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大,切实起到了显著作用,曾经强制浏览难关闭的“霸屏”行为已经鲜少出现。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弹窗广告乘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又找到了“新路径”,弹出的频率和广告画面篇幅反而逆势上扬。
弹窗广告之所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广告商家和浏览器平台利益勾结。对他们而言,弹窗推广是实现“共赢”的载体,“弹”在网上就能赚钱。据业内人士透露,多数弹窗广告都是推广公司与浏览器平台合作,按受众点击量收费并分成,每次点击按0.1元至0.3元的标准收取费用。一些推广公司运营的弹窗广告,还能实现对目标人群精准推送:你前一天浏览过某个商品或某条信息,第二天打开电脑、手机就能收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广告。
在信息爆炸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本来已经成为用户的负担,那些弹窗广告更是让看网页沦为看广告,给用户带来极大困扰,严重扰乱互联网正常秩序。尤其是一些无底线网站推送违法违规内容,更会给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带来侵害。
治理违规弹窗广告必须精准施策。一方面,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给力,明确监管责任,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强化精准执法,确保见到一起惩处一起,既要查处发布非法弹窗广告的网站,也要打击从事违法活动的广告联盟,尤其是要提高违法广告发布者、不法广告商等各方责任人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得不偿失。甚至有必要参照治理垃圾短信的措施来加强对弹窗广告的监管:“任何实体和个人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弹窗广告;接收者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弹窗广告的,应当停止向其发送。”
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网络监管的立法,做到监管有法,让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执。尤其是在立法层面,也要进一步考虑提高对违法弹窗广告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大幅提高罚款标准,还应适当增加处罚种类,如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网络经营者,给予“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等更严厉处罚。
此外,还要不断提高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支持用户畅通举报机制,如实反馈信息和使用状况,敢于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投诉检举这些违法广告。
最近,手机和电脑上的弹窗广告问题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很多广告不仅仅是弹窗,还“霸屏”——想看的网页被遮挡、想买的商品被隐藏,甚至很多广告页面都是低俗色情的内容,让人不堪其扰。而且不仅是觉得麻烦、尴尬那么简单,部分弹窗广告甚至还存在木马植入、信息诈骗、强制消费等安全隐患。
在互联网时代,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广告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大而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一些网站为了吸引企业投放广告,在网页上推送广告或设置弹窗广告,用户只要一打开网页,首先出现的不是自己想看到的内容,而是各种产品广告。
毋庸置疑,弹窗广告已经成为网民频频投诉的问题之一。各种任性网络弹窗广告大量泛滥,难以关闭,沦为一种让人不胜其烦的“精准骚扰”。据统计显示,我国网民常用软件中,有弹窗广告行为的软件达1221个,其中每天弹出广告数量超过1000次的软件近500个;54.7%受访者遇到过弹窗广告关闭按钮过于隐蔽的问题,82.4%的受访者直言反感弹窗广告。
由于网民呼声甚高,近年来针对弹窗广告的法律法规频频出台。新修订的《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
针对网络弹窗广告,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在持续发力整治,多次开展“治理弹窗广告”专项行动。应该说,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加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大,切实起到了显著作用,曾经强制浏览难关闭的“霸屏”行为已经鲜少出现。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弹窗广告乘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又找到了“新路径”,弹出的频率和广告画面篇幅反而逆势上扬。
弹窗广告之所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广告商家和浏览器平台利益勾结。对他们而言,弹窗推广是实现“共赢”的载体,“弹”在网上就能赚钱。据业内人士透露,多数弹窗广告都是推广公司与浏览器平台合作,按受众点击量收费并分成,每次点击按0.1元至0.3元的标准收取费用。一些推广公司运营的弹窗广告,还能实现对目标人群精准推送:你前一天浏览过某个商品或某条信息,第二天打开电脑、手机就能收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广告。
在信息爆炸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本来已经成为用户的负担,那些弹窗广告更是让看网页沦为看广告,给用户带来极大困扰,严重扰乱互联网正常秩序。尤其是一些无底线网站推送违法违规内容,更会给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带来侵害。
治理违规弹窗广告必须精准施策。一方面,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给力,明确监管责任,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强化精准执法,确保见到一起惩处一起,既要查处发布非法弹窗广告的网站,也要打击从事违法活动的广告联盟,尤其是要提高违法广告发布者、不法广告商等各方责任人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得不偿失。甚至有必要参照治理垃圾短信的措施来加强对弹窗广告的监管:“任何实体和个人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弹窗广告;接收者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弹窗广告的,应当停止向其发送。”
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网络监管的立法,做到监管有法,让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执。尤其是在立法层面,也要进一步考虑提高对违法弹窗广告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大幅提高罚款标准,还应适当增加处罚种类,如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网络经营者,给予“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等更严厉处罚。
此外,还要不断提高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支持用户畅通举报机制,如实反馈信息和使用状况,敢于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投诉检举这些违法广告。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