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免费”陷阱何其多

2019年12月06日 10:18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9-12/06/content_7869182.htm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正成为社会热点。除了俗话说的“小孩和女人的钱好赚之外”,“老人的钱最好赚”正成为坊间新的箴言。老年人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打起来老年人这个群体的“歪主意”。民政部、银保监会、市场监管总局3部门近日就联合发出《关于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的风险提示》,提示说近期,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根据3部门发布的风险提示,这些不法分子的主要手法是高额返利、办卡、推销“保健品”等,结果存在高额返利无法实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健康需求无法满足等风险,以及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从这些导致风险背后的市场手法来看,大多数都不新鲜,也不让人陌生,比如有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但大量来自公众的资金未实施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这类风险不仅仅养老服务机构比较突出,其他采取类似方式的市场主体中其实也存在,但有些机构却专门针对老年人。

还比如,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销售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无法律定位,经常被采用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进行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不具备保健功能,甚至贻误病情。在今年市场监管总局等13部门联合开展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中,类似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成为“保健”市场乱象的“重灾区”。

手法不新鲜、方式不特别,但为何还有许多的人上当受骗,除了不法分子巧妙设局、骗术高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益的诱惑,尤其是那种给你“免费的午餐”的利益诱惑。纵观此次3部门风险提示给出的风险,以及媒体的报道、整治的案例,我们都发现,无论是高额返利、推销“保健品”,还是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又或者部分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等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给老年人“画饼”,让许多老年人觉得“有利可图”,然后就掉进了“甜蜜的陷阱”之中。

我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地,天下也不会有“免费”的养老服务,所以老年消费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甜蜜”背后的“陷阱”,才能有效防范风险。事实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是符合经济学规律。它的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公众每一次对免费午餐的期待,不但不可能带来免费午餐,还有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郑重提醒大家:天下没有免费的养老服务,一定要睁开你的一双慧眼,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