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购假问题不容忽视
最近有媒体通过暗访,揭开了广州白云区皮具城商圈售卖高仿奢侈品包的内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一家专卖高仿奢侈品包的店里,进店看包买包的人很多,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各种新旧款式的一线奢侈品牌,而且就是冲着“高仿”来的。如此多的人知假买假,这一现象令人反思。
说到假货,人们一般会想到制假售假者和购假者两个主体。但事实上,购假者还可以分为两种人:一是不知假而购假的权益受损者,一是明知为假而故意购假者。正是由于后者的存在,让打假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一份由经济合作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假货贸易每年高达4000亿美元以上。如此大的市场,并非只是由那些无意买到假货的消费者支撑起来的,其中很大部分是由知假买假者创造的。
正所谓需求决定市场,假货市场如此巨大,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全球数量庞大的需求者。知假购假,源于两种人性弱点:虚荣及贪便宜。有媒体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使用假货会不会尴尬”这一问题,有36%的受访者选择“会尴尬”,有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尴尬”,有22%的受访者称可“正品冒牌混搭着用”,还有39%的人觉得“无所谓”。这个结果表明,除了“会尴尬”的人,其余64%的人均可成为假货的潜在购买者。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比例。
从行为心理学上讲,虚荣本身没错,但用虚假的东西满足虚荣就不合情理了,其性质就变成虚伪甚至欺骗。如果消费者用假货会感到尴尬,这种心理会促使其自觉抵制假冒行为;而如果消费者缺少这种内在的认知,自然就没有抵制假冒行为的动因,这在客观上等于纵容了假冒行为。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使用假货会导致非常不利的社会后果——研究发现,假货的影响不仅涉及个人的言行,甚至关系到自己对他人言行的感知:使用假货的人更倾向于认为别人也是不诚实、不道德的。换句话说,使用假货会降低内在的自我形象,即认为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都是不诚实的。
近些年国内市场假货泛滥,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埋下严重的社会隐患。自我不诚实及对他人“不诚信”的假定,亦会导致社会道德整体滑坡。偶尔的越界或许只产生微弱的“不正当感”,但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必定导致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山寨”中。人们看到,现在不光假货充斥,业绩造假、学术造假等影响恶劣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假货消费如不及时遏制,便会削弱创新,侵蚀诚信,更严重的后果是使知识市场疲软,对整个市场和社会的价值体系造成严重伤害。
假货行世,用和造是两个相互起作用的环节,缺一不可。知假买假用假是制假售假的最后一环,它的发生和存在与前者共同构成了一次完整的侵权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在客观上助长了制假售假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假售假行为生长的土壤。使用假货者决定着生产假货的规模,也刺激着造假者走向肆无忌惮。如果我们重视知假买假的问题,让使用者不敢用、不愿用,以使用假货为耻,那何愁假货不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世界银行前行长克劳森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靠互相欺骗、道德败坏来达到经济兴旺的。”显然,打击假货不仅要惩处制售假货者,也要让知假购假者付出相应代价。至于怎样区别知假购假行为及怎么治理,这就要看立法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聪明才智了。
最近有媒体通过暗访,揭开了广州白云区皮具城商圈售卖高仿奢侈品包的内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一家专卖高仿奢侈品包的店里,进店看包买包的人很多,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各种新旧款式的一线奢侈品牌,而且就是冲着“高仿”来的。如此多的人知假买假,这一现象令人反思。
说到假货,人们一般会想到制假售假者和购假者两个主体。但事实上,购假者还可以分为两种人:一是不知假而购假的权益受损者,一是明知为假而故意购假者。正是由于后者的存在,让打假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一份由经济合作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假货贸易每年高达4000亿美元以上。如此大的市场,并非只是由那些无意买到假货的消费者支撑起来的,其中很大部分是由知假买假者创造的。
正所谓需求决定市场,假货市场如此巨大,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全球数量庞大的需求者。知假购假,源于两种人性弱点:虚荣及贪便宜。有媒体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使用假货会不会尴尬”这一问题,有36%的受访者选择“会尴尬”,有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尴尬”,有22%的受访者称可“正品冒牌混搭着用”,还有39%的人觉得“无所谓”。这个结果表明,除了“会尴尬”的人,其余64%的人均可成为假货的潜在购买者。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比例。
从行为心理学上讲,虚荣本身没错,但用虚假的东西满足虚荣就不合情理了,其性质就变成虚伪甚至欺骗。如果消费者用假货会感到尴尬,这种心理会促使其自觉抵制假冒行为;而如果消费者缺少这种内在的认知,自然就没有抵制假冒行为的动因,这在客观上等于纵容了假冒行为。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使用假货会导致非常不利的社会后果——研究发现,假货的影响不仅涉及个人的言行,甚至关系到自己对他人言行的感知:使用假货的人更倾向于认为别人也是不诚实、不道德的。换句话说,使用假货会降低内在的自我形象,即认为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都是不诚实的。
近些年国内市场假货泛滥,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埋下严重的社会隐患。自我不诚实及对他人“不诚信”的假定,亦会导致社会道德整体滑坡。偶尔的越界或许只产生微弱的“不正当感”,但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必定导致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山寨”中。人们看到,现在不光假货充斥,业绩造假、学术造假等影响恶劣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假货消费如不及时遏制,便会削弱创新,侵蚀诚信,更严重的后果是使知识市场疲软,对整个市场和社会的价值体系造成严重伤害。
假货行世,用和造是两个相互起作用的环节,缺一不可。知假买假用假是制假售假的最后一环,它的发生和存在与前者共同构成了一次完整的侵权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在客观上助长了制假售假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假售假行为生长的土壤。使用假货者决定着生产假货的规模,也刺激着造假者走向肆无忌惮。如果我们重视知假买假的问题,让使用者不敢用、不愿用,以使用假货为耻,那何愁假货不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世界银行前行长克劳森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靠互相欺骗、道德败坏来达到经济兴旺的。”显然,打击假货不仅要惩处制售假货者,也要让知假购假者付出相应代价。至于怎样区别知假购假行为及怎么治理,这就要看立法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聪明才智了。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
- 福建开展现制现售咖啡比较试验:“单行线”“本来不该有•鲜果咖啡”含糖量名不副实(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