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一次性用品陷入“囚徒困境”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旅游住宿业将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剃须刀等一次性日用品。违者将依法处罚,市民游客也可以举报。对于这样的规定,携程旅行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他们认为,控制一次性用品会给个人出行带来不便,降低用户体验,但从社会发展大局看,这样做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利在长远。
控制一次性用品使用之利,从下面的浪费数据中可以反推而知:调查发现,酒店提供的香皂,在使用一次之后,超过70%会被丢弃。目前我国有超过45万家酒店(住宿设施),若每家酒店每天丢弃2.5千克香皂,全国的酒店一年丢弃的香皂就达41万吨,相当于扔掉近100亿元。这只是香皂一项,算上酒店提供的牙膏、牙刷、梳子、洗发水、沐浴液等用一次即扔的一次性用品,造成的浪费就更加惊人了。
数据和民意都反映出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正向预期,不过,这种预期能否真正落实却很难说。有网友表示,“限塑令”(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刚刚推行时,民众一边倒地支持,期待白色污染因此得到治理。但11年过去了,如今塑料袋的使用量似乎并未减少多少,许多人还是该用用该扔扔,白色污染依旧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就不得不让人担忧,控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法规若缺少执行力,或许也难逃沦为一纸空文的命运。
事实上,这并非杞人之忧。近些年,一直有一些地方试图推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措施。比如,2007年,北京市旅游局发出倡议,减少宾馆酒店的一次性用品摆放,有许多星级宾馆曾签署协议;2009年,湖南长沙酒店停止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2014年改为禁止免费提供);2010年,广东省旅游局出台取消一次性日用品的规定,广州甚至规定酒店无偿提供一次性用品最高将罚1万元。但这些措施收效并不理想,许多酒店在执行一段时间后都以“恢复提供”草草收场。
控制一次用品使用既收绿色环保之名又得降低成本之利,酒店为何不坚持推行?答案很简单:有人需要这些东西。谁?当然是消费者。这其中应当还包括一些口口声声喊着支持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人。有学者指出,在不少消费者的观念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带有偏差的消费文化,即强调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却忽视了生态、能源、环境的再生产;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却忽视了偏差的言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少消费者的“偏差”表现为言行不一:嘴上认同“取消一次性用品”,也明白这样做的社会价值,但要让他践行因而遇到不便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时,却会以“切身利益受损,用户体验降低”为由指责企业商家。
显然,若“取消一次性用品”没有得到来自消费端足够的价值认同,容易使企业商家陷入“囚徒困境”——别的商家没有这样做,我这样做了,会吃亏。而为了避免利益损失,他们宁可采取“保守的稳定”这一行动策略,继续提供一次性用品,以讨得那些“有要求”的消费者的欢心。基于各种纠结的利益关系及失败教训,若出台“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政策依然过于柔性,要考虑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折中,恐怕仍然收不到应有效果。所以,政策必须要刚性,要有强制措施,以确保落到实处,产生实质效果。如果政令只停留在纸上,政策权威性将被降低,这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让一次用品在提供和使用两端均陷入“囚徒困境”,还得从需求侧着手。这就要求消费者必须改变观念,消除对一次性用品的认识误区和消费依赖,并真正建立起绿色环保意识和资源危机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个“人人”绝不能是虚指,而必须指向每一个实体的人、指向自我才行。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旅游住宿业将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剃须刀等一次性日用品。违者将依法处罚,市民游客也可以举报。对于这样的规定,携程旅行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他们认为,控制一次性用品会给个人出行带来不便,降低用户体验,但从社会发展大局看,这样做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利在长远。
控制一次性用品使用之利,从下面的浪费数据中可以反推而知:调查发现,酒店提供的香皂,在使用一次之后,超过70%会被丢弃。目前我国有超过45万家酒店(住宿设施),若每家酒店每天丢弃2.5千克香皂,全国的酒店一年丢弃的香皂就达41万吨,相当于扔掉近100亿元。这只是香皂一项,算上酒店提供的牙膏、牙刷、梳子、洗发水、沐浴液等用一次即扔的一次性用品,造成的浪费就更加惊人了。
数据和民意都反映出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正向预期,不过,这种预期能否真正落实却很难说。有网友表示,“限塑令”(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刚刚推行时,民众一边倒地支持,期待白色污染因此得到治理。但11年过去了,如今塑料袋的使用量似乎并未减少多少,许多人还是该用用该扔扔,白色污染依旧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就不得不让人担忧,控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法规若缺少执行力,或许也难逃沦为一纸空文的命运。
事实上,这并非杞人之忧。近些年,一直有一些地方试图推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措施。比如,2007年,北京市旅游局发出倡议,减少宾馆酒店的一次性用品摆放,有许多星级宾馆曾签署协议;2009年,湖南长沙酒店停止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2014年改为禁止免费提供);2010年,广东省旅游局出台取消一次性日用品的规定,广州甚至规定酒店无偿提供一次性用品最高将罚1万元。但这些措施收效并不理想,许多酒店在执行一段时间后都以“恢复提供”草草收场。
控制一次用品使用既收绿色环保之名又得降低成本之利,酒店为何不坚持推行?答案很简单:有人需要这些东西。谁?当然是消费者。这其中应当还包括一些口口声声喊着支持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人。有学者指出,在不少消费者的观念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带有偏差的消费文化,即强调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却忽视了生态、能源、环境的再生产;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却忽视了偏差的言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少消费者的“偏差”表现为言行不一:嘴上认同“取消一次性用品”,也明白这样做的社会价值,但要让他践行因而遇到不便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时,却会以“切身利益受损,用户体验降低”为由指责企业商家。
显然,若“取消一次性用品”没有得到来自消费端足够的价值认同,容易使企业商家陷入“囚徒困境”——别的商家没有这样做,我这样做了,会吃亏。而为了避免利益损失,他们宁可采取“保守的稳定”这一行动策略,继续提供一次性用品,以讨得那些“有要求”的消费者的欢心。基于各种纠结的利益关系及失败教训,若出台“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政策依然过于柔性,要考虑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折中,恐怕仍然收不到应有效果。所以,政策必须要刚性,要有强制措施,以确保落到实处,产生实质效果。如果政令只停留在纸上,政策权威性将被降低,这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让一次用品在提供和使用两端均陷入“囚徒困境”,还得从需求侧着手。这就要求消费者必须改变观念,消除对一次性用品的认识误区和消费依赖,并真正建立起绿色环保意识和资源危机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个“人人”绝不能是虚指,而必须指向每一个实体的人、指向自我才行。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