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谣止谣需要完备的体系
由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联合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日前正式启动。这一被称为辟谣“国家队”的平台,有望凭借其权威性、科学性,对泛滥的各种网络谣言形成强力阻击。
近些年,借助互联网和新型传播媒体的发展,谣言大量滋生,其类型之多、流传之广、危害之深,已成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近年来,面对谣言“惑众”,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往往旧谣未止新谣生,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工作疲于应对。
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如今谣生不止,概因智者缺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前不久发布《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报告》,其中对于食品安全谣言的易感人群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对于食品安全谣言接受程度影响显著。乡村人口较城镇人口更易采信食品安全谣言,中低收入群体比高收入群体更易采信食品安全谣言。从易感人群的社会分布和构成可以看出,目前社会上对于谣言具有识别及抵制能力的人并不占优势。
而知名研究机构尼尔森网联发布的关于食品安全知识认识、行为与需求的专项研究报告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93.83%,但他们对食品安全科学信息的了解却只有47.73%。强烈的信息需求和缺失的科学认知之间形成矛盾,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民众缺乏分辨能力,而且又无法便捷获得相关权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启动趋利避害的选择机制——当相信谣言的成本比不信的(可能)后果小得多时,人总是倾向于选择前者。对谣言“宁信有不信无”的心态,很容易被一些目的不纯的人所利用,他们抓住民众“轻信”的弱点,随便弄些材料就可以轻松炮制一条谣言。
当然,止谣之事,寄望于让民众都成为智者,并不现实,也没必要。止谣可依托的真正智者,并非个体的人,而是拥有“智”与“治”双重能力的社会机制。实事求是地讲,就目前来看,这种止谣的社会治理机制并不健全,这个“智者”尚待培养完善。民间有“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下”的说法,既表明谣言传播速度之快,又显示权威信息滞后的状况。
与此同时,政府监管机构防谣止谣的手段和方法也“力不从心”。最明显的表现是法律威慑效果不彰。有学者指出,尽管我国并不缺少可以规制谣言的相关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散布食品安全谣言者可处以治安拘留,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也有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散布食品谣言不法行为以犯罪论处的说明,但现行法律法规不仅存在衔接不明确的问题,而且低位阶法规针对性不足,部分规范内容滞后,处罚过轻。
搞清了这些问题,接下来做好“止”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搭建科学辟谣平台,实体化一个权威科学的“智者”形象,非常有必要。据悉,科学辟谣平台专家库首期邀请516位权威专家入驻,涉及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生物、农业技术、航空航天等14个领域。权威专家及时出手,才能撕破谣言虚假的面具,挤压其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尽快完善治理谣言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谣言相关责任追究,加大打击力度,让造谣传谣者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谣言这一社会“公害”进行治理,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事,需要政府部门、传播平台、大众媒体、专业机构和普通网民共同努力。只有所有社会公众都参与进来,协同构建全链条、科学化、立体化的治理模式,才能织密一道谣言防控网,从根本上将其清除。
由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联合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日前正式启动。这一被称为辟谣“国家队”的平台,有望凭借其权威性、科学性,对泛滥的各种网络谣言形成强力阻击。
近些年,借助互联网和新型传播媒体的发展,谣言大量滋生,其类型之多、流传之广、危害之深,已成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近年来,面对谣言“惑众”,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往往旧谣未止新谣生,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工作疲于应对。
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如今谣生不止,概因智者缺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前不久发布《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报告》,其中对于食品安全谣言的易感人群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对于食品安全谣言接受程度影响显著。乡村人口较城镇人口更易采信食品安全谣言,中低收入群体比高收入群体更易采信食品安全谣言。从易感人群的社会分布和构成可以看出,目前社会上对于谣言具有识别及抵制能力的人并不占优势。
而知名研究机构尼尔森网联发布的关于食品安全知识认识、行为与需求的专项研究报告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93.83%,但他们对食品安全科学信息的了解却只有47.73%。强烈的信息需求和缺失的科学认知之间形成矛盾,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民众缺乏分辨能力,而且又无法便捷获得相关权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启动趋利避害的选择机制——当相信谣言的成本比不信的(可能)后果小得多时,人总是倾向于选择前者。对谣言“宁信有不信无”的心态,很容易被一些目的不纯的人所利用,他们抓住民众“轻信”的弱点,随便弄些材料就可以轻松炮制一条谣言。
当然,止谣之事,寄望于让民众都成为智者,并不现实,也没必要。止谣可依托的真正智者,并非个体的人,而是拥有“智”与“治”双重能力的社会机制。实事求是地讲,就目前来看,这种止谣的社会治理机制并不健全,这个“智者”尚待培养完善。民间有“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下”的说法,既表明谣言传播速度之快,又显示权威信息滞后的状况。
与此同时,政府监管机构防谣止谣的手段和方法也“力不从心”。最明显的表现是法律威慑效果不彰。有学者指出,尽管我国并不缺少可以规制谣言的相关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散布食品安全谣言者可处以治安拘留,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也有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散布食品谣言不法行为以犯罪论处的说明,但现行法律法规不仅存在衔接不明确的问题,而且低位阶法规针对性不足,部分规范内容滞后,处罚过轻。
搞清了这些问题,接下来做好“止”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搭建科学辟谣平台,实体化一个权威科学的“智者”形象,非常有必要。据悉,科学辟谣平台专家库首期邀请516位权威专家入驻,涉及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生物、农业技术、航空航天等14个领域。权威专家及时出手,才能撕破谣言虚假的面具,挤压其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尽快完善治理谣言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谣言相关责任追究,加大打击力度,让造谣传谣者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谣言这一社会“公害”进行治理,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事,需要政府部门、传播平台、大众媒体、专业机构和普通网民共同努力。只有所有社会公众都参与进来,协同构建全链条、科学化、立体化的治理模式,才能织密一道谣言防控网,从根本上将其清除。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
- 福建开展现制现售咖啡比较试验:“单行线”“本来不该有•鲜果咖啡”含糖量名不副实(2023-12-12)
- 网购真实惠才能打动消费者(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