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代餐粉成为健康“杀器”
“好几天都没见你们吃饭了,你们在吃什么呀?”“现在流行吃代餐呀,我们吃的是代餐哦。”现在,有一种号称是“纯天然、营养素全面、可以不用忍受饥饿,而且见效非常神速”的减肥代餐产品正在应运而生,迅速成为网红,并从欧美国家迅速燃到我们的国内。可是这种减肥代餐食品真的可以减肥吗?它真的可以长期代替我们的一日三餐吗?如果长期完全代替我们的一日三餐,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据8月7日《北京青年报》)
“吃代餐饼干,不节食、不运动就能减肥。”近年来,代餐产品层出不穷,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一股“代餐热”。然而关于“代餐食品当饭吃,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案例也频被披露。社会上关于代餐的争议一直存在。
代餐消费快速增长显现了“以瘦为美”的社会情绪蔓延。社会上普遍强调“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绪,让很多年轻人被裹挟其中,如果自己身材和“社会标准”有差别,就产生焦虑,通过吃代餐快速减肥,来找到社会认同感。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中国代餐产品市场规模就已达到57.3亿元,预计2020年破百亿元,实现近两倍增长。
时下,“代餐粉”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追崇的食品“新宠”,代餐产品花样也层出不穷,常见代餐食品有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不过,关于代餐的争议也一直存在。不断有媒体曝光代餐食品导致营养不良、代餐食品虚假宣传、代餐市场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代餐主要针对的是超重和肥胖人群。而对于非超重和肥胖的年轻人来说,盲目把代餐作为“减肥利器”,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长期食用代餐粉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食品能够包含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营养学家们一直在强调饮食要多样化,不要过于挑食。代餐食品的配方及食用方法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代餐产品所含营养物质不同,但代餐最终效果是控制体重,难免会减少能量的摄入。
代餐食品在宣传时,大多打着“天然、营养、低热量、高纤维、易饱腹”等口号,宣称能为人体快速、便捷提供大量、多种营养物质。但代餐粉就算食材种类相对丰富,但也难以给人提供足够且全面的营养,所以如果长期食用,很可能会因为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而出现相应的问题。对此,年轻人不能盲目崇尚代餐减肥,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平衡的膳食模式,保证各种营养元素摄入充足,不要一味将代餐与“减肥”“减重”等功效联系在一起,别让代餐粉成为健康的“杀器”。
此外,代餐产品及其市场鱼龙混杂,难免存在粗制滥造、虚假宣传现象,消费者和相关监管部门都应提高重视程度。
“好几天都没见你们吃饭了,你们在吃什么呀?”“现在流行吃代餐呀,我们吃的是代餐哦。”现在,有一种号称是“纯天然、营养素全面、可以不用忍受饥饿,而且见效非常神速”的减肥代餐产品正在应运而生,迅速成为网红,并从欧美国家迅速燃到我们的国内。可是这种减肥代餐食品真的可以减肥吗?它真的可以长期代替我们的一日三餐吗?如果长期完全代替我们的一日三餐,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据8月7日《北京青年报》)
“吃代餐饼干,不节食、不运动就能减肥。”近年来,代餐产品层出不穷,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一股“代餐热”。然而关于“代餐食品当饭吃,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案例也频被披露。社会上关于代餐的争议一直存在。
代餐消费快速增长显现了“以瘦为美”的社会情绪蔓延。社会上普遍强调“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绪,让很多年轻人被裹挟其中,如果自己身材和“社会标准”有差别,就产生焦虑,通过吃代餐快速减肥,来找到社会认同感。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中国代餐产品市场规模就已达到57.3亿元,预计2020年破百亿元,实现近两倍增长。
时下,“代餐粉”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追崇的食品“新宠”,代餐产品花样也层出不穷,常见代餐食品有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不过,关于代餐的争议也一直存在。不断有媒体曝光代餐食品导致营养不良、代餐食品虚假宣传、代餐市场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代餐主要针对的是超重和肥胖人群。而对于非超重和肥胖的年轻人来说,盲目把代餐作为“减肥利器”,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长期食用代餐粉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食品能够包含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营养学家们一直在强调饮食要多样化,不要过于挑食。代餐食品的配方及食用方法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代餐产品所含营养物质不同,但代餐最终效果是控制体重,难免会减少能量的摄入。
代餐食品在宣传时,大多打着“天然、营养、低热量、高纤维、易饱腹”等口号,宣称能为人体快速、便捷提供大量、多种营养物质。但代餐粉就算食材种类相对丰富,但也难以给人提供足够且全面的营养,所以如果长期食用,很可能会因为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而出现相应的问题。对此,年轻人不能盲目崇尚代餐减肥,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平衡的膳食模式,保证各种营养元素摄入充足,不要一味将代餐与“减肥”“减重”等功效联系在一起,别让代餐粉成为健康的“杀器”。
此外,代餐产品及其市场鱼龙混杂,难免存在粗制滥造、虚假宣传现象,消费者和相关监管部门都应提高重视程度。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显示文胸安全性能较好(2024-03-11)
- 新能源车退役电池何处去?(2024-02-23)
- 福建开展现制现售咖啡比较试验:“单行线”“本来不该有•鲜果咖啡”含糖量名不副实(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