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别拿“专用”标签忽悠人

2021年04月07日 10:34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97358.html

尽管多年来不断有专业人士提醒,所谓“儿童专用”“老人专用”等产品,“专用”二字多只是商家自贴的标签,其商业运作里面有忽悠成分,涉嫌误导消费。但这种提醒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市场上各种“××专用”产品依然层出不穷,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而不自知。

不久前,有媒体对一些“儿童专用”产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儿童太阳镜大多色彩鲜艳,并带有各种装饰物,但专家指出,看上去很漂亮的儿童太阳镜其实并不适合儿童。有些太阳镜可见光透射比过低,儿童佩戴后看不清路或障碍物可能造成意外伤害;太阳镜上的装饰物边缘尖锐,可能划伤儿童;若镜片为玻璃材料,一旦损坏有可能对儿童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造成伤害。再如,有商场所售“儿童专用”爽身粉,只是外包装有一些卡通形象,但产品成分与普通爽身粉没什么区别,里面添加了薄荷脑或薄荷醇,这些成分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会造成不利影响。

何为“专用产品”?就是在功能属性上适合于某一类人群或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从概念上看,“专用”应有严格的标准。要生产“儿童专用”“老人专用”产品,必须参照相关标准才行。然而,除了少数特殊品类,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产品都没有针对儿童、老人等某一特定人群的专用标准,这就决定了市场所售带有“××专用”字样的产品,多是商家自编的概念噱头,其目的只有一个:推高售价。

既然消费者天然地分成不同年龄群体,市场也有群体性消费需求,而如今又有不少商家打“专用”牌制造卖点,那为什么国家不制定相应的专用标准,对市场进行规范?这个问题涉及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需要专用标准,但标准较滞后。以儿童产品为例。儿童的特殊性为制定儿童专用标准增加了难度,如检测过程更复杂,真人测试不容易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困难等,这使得不少新型儿童产品已经在市场出现一段时间,而相关产品标准迟迟未能出台。第二种情况,是不需要专用标准。仍以儿童产品为例,儿童群体虽然特殊,但更多情况是不必对其特殊对待。目前我国婴幼儿食品标准规范涵盖3岁以下婴幼儿,而3岁以上儿童由于食物多样以及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需要让其摄取多样化、平衡的膳食,因此多数国家都没有专门的标准。如果超过了3岁的儿童仍强调其特殊性,甚至人为设计“专用”标准,反而会产生误导,使儿童摄入食品营养不均衡、不健康。

搞清了“专用”标准是怎么回事,就该明白如何应对市场上的“专用”产品了。据此,除非有产品真正需要强调特殊性,在许多领域,与其呼吁制定专用标准,不如教会消费者如何挑选市场已有的适合特定的商品,并对这些特殊群体进行消费教育,让他们懂得一些消费常识。若特殊人群在生活方面真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身体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或者某个部位出现异常状况,这时候仅凭某种功能性商品进行调整,不仅量上难以把控,效果上也很难评估。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医院就诊,让医生给出建议和治疗措施。若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购买市场常见的商品足以。

鉴于目前市场上存在“××专用”产品乱象,监管部门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针对特殊人群的产品市场进行梳理,对需要强调“专用”的商品品类尽快划定范围,完善法规标准;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惩治力度,让那些打“××专用”牌忽悠人赚昧心钱的商家,付出应有代价。(中国质量报 胡立彪)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