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电子产品前景可期
在近日举办的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企业和资本界嘉宾一致看好可穿戴设备。自从2012年谷歌眼镜发布以来,可穿戴设备成为业界焦点。2013年,多项国产可穿戴设备发布,并且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从PC时代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代,中国企业始终扮演着追随者。在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设备领域里,中国企业有能力成为业界弄潮儿。
以手表或手环为主
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得到了嘉宾的认可。北京灵动快拍的创始人CEO王鹏飞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一定是趋势,相对于技术的深度,我更关注的是可穿戴设备的广度和实用性。与此同时,硅谷最大的孵化器之一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总裁卡尼斯·吴也认为,可穿戴的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现在计算机已经从桌面电脑变成了平板电脑,整个产业都在发生改变。
真正让可穿戴设备广为人知的,是谷歌于2012年推出的谷歌眼镜。尽管该产品至今仍未正式销售,却激发了不少企业研发乃至销售可穿戴设备。
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的形式以手表或手环为主。一类是为记录运动数据主打的产品。在国外,这类产品的代表作是耐克公司的FuelBand手环和SportWatch手表,通过搭载NIKE+运动软件,这两款产品都获得了不俗的销量。
可穿戴设备更为流行的形式是智能手表。较早的智能手表是2012年索尼推出的smartwatch,以及cookoo智能手表。
有些企业虽然没有产品,但不代表没有动作。苹果、微软、卡西欧等品牌的智能手表也备受业界期待,国内的奇虎、百度、联想、小米也表示在研发可穿戴设备。风险资本对此的积极性也很高,有统计显示,截至9月,可穿戴技术创业投资案例已经超过30起。
缺少颠覆性创新产品
从销量上看,智能手表目前还处于市场导入期。作为智能手表的早期品牌,pebble手表在4个月内销量达到27万个,而盛大geak手表也声称4个月销量突破10万块。但是这个数字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相比,仍显微不足道。
盘点现有的智能手表产品,应用是一大短板。现在主流智能手表都能与手机直连,但是功能限于信息提醒、音乐,基本成了手机的第二屏。而作为智能手表的特色,运动记录、睡眠监测等功能受到消费者欢迎。除了自带功能外,多数智能手表还不能安装其他应用。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纠结。目前主流可穿戴手表都在2000元左右,比如索尼smartwatch2、盛大geak、inwatch等价格都接近2000元。这一价格接近于一台iPadmini或者一款卡西欧中端手表。艾媒咨询调查也显示,在愿意购买可穿戴设备的受访者中,只有不到20%的人可以接受1000元以上的价格,而超过60%的消费者希望价格在500元以内。
智能手表想要打开市场,要么功能上有突破,要么价格上有所让步。野村证券中国电信研究分析师黄乐平认为,厂商只有推出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产品,才有可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而目前厂家都还在摸索阶段。
本土品牌笑傲群雄可期
尽管困难不少,但是目前政府和市场都很看好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在10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4G产业化专项通知中,“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在重点支持范围中。与此同时,据艾媒咨询报告,从2013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或增16倍以上,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预测将增加19倍至115亿元。
此外,一旦可穿戴设备发展起来,中国将会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占全球的1/4强。对于本土企业来说,这是个得天独厚的土壤。
更为难得的是,与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行业相比,可穿戴设备目前还是新兴产业,尚没有举足轻重的巨人出现,同时不仅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这意味着,谁能抢先推出杀手级产品,谁就能率先抢得话语权。果壳电子CEO顾晓斌认为,“在智能手表这个产品领域,我们是走在前面的,这也是中国品牌实现对国际巨头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表示,从技术上看,可穿戴设备需要芯片级别的整合设计能力,而微机电系统等传感芯片,以及知识产权储备和工艺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国内电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脱颖而出,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在近日举办的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企业和资本界嘉宾一致看好可穿戴设备。自从2012年谷歌眼镜发布以来,可穿戴设备成为业界焦点。2013年,多项国产可穿戴设备发布,并且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从PC时代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代,中国企业始终扮演着追随者。在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设备领域里,中国企业有能力成为业界弄潮儿。
以手表或手环为主
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得到了嘉宾的认可。北京灵动快拍的创始人CEO王鹏飞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一定是趋势,相对于技术的深度,我更关注的是可穿戴设备的广度和实用性。与此同时,硅谷最大的孵化器之一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总裁卡尼斯·吴也认为,可穿戴的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现在计算机已经从桌面电脑变成了平板电脑,整个产业都在发生改变。
真正让可穿戴设备广为人知的,是谷歌于2012年推出的谷歌眼镜。尽管该产品至今仍未正式销售,却激发了不少企业研发乃至销售可穿戴设备。
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的形式以手表或手环为主。一类是为记录运动数据主打的产品。在国外,这类产品的代表作是耐克公司的FuelBand手环和SportWatch手表,通过搭载NIKE+运动软件,这两款产品都获得了不俗的销量。
可穿戴设备更为流行的形式是智能手表。较早的智能手表是2012年索尼推出的smartwatch,以及cookoo智能手表。
有些企业虽然没有产品,但不代表没有动作。苹果、微软、卡西欧等品牌的智能手表也备受业界期待,国内的奇虎、百度、联想、小米也表示在研发可穿戴设备。风险资本对此的积极性也很高,有统计显示,截至9月,可穿戴技术创业投资案例已经超过30起。
缺少颠覆性创新产品
从销量上看,智能手表目前还处于市场导入期。作为智能手表的早期品牌,pebble手表在4个月内销量达到27万个,而盛大geak手表也声称4个月销量突破10万块。但是这个数字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相比,仍显微不足道。
盘点现有的智能手表产品,应用是一大短板。现在主流智能手表都能与手机直连,但是功能限于信息提醒、音乐,基本成了手机的第二屏。而作为智能手表的特色,运动记录、睡眠监测等功能受到消费者欢迎。除了自带功能外,多数智能手表还不能安装其他应用。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纠结。目前主流可穿戴手表都在2000元左右,比如索尼smartwatch2、盛大geak、inwatch等价格都接近2000元。这一价格接近于一台iPadmini或者一款卡西欧中端手表。艾媒咨询调查也显示,在愿意购买可穿戴设备的受访者中,只有不到20%的人可以接受1000元以上的价格,而超过60%的消费者希望价格在500元以内。
智能手表想要打开市场,要么功能上有突破,要么价格上有所让步。野村证券中国电信研究分析师黄乐平认为,厂商只有推出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产品,才有可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而目前厂家都还在摸索阶段。
本土品牌笑傲群雄可期
尽管困难不少,但是目前政府和市场都很看好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在10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4G产业化专项通知中,“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在重点支持范围中。与此同时,据艾媒咨询报告,从2013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或增16倍以上,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预测将增加19倍至115亿元。
此外,一旦可穿戴设备发展起来,中国将会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占全球的1/4强。对于本土企业来说,这是个得天独厚的土壤。
更为难得的是,与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行业相比,可穿戴设备目前还是新兴产业,尚没有举足轻重的巨人出现,同时不仅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这意味着,谁能抢先推出杀手级产品,谁就能率先抢得话语权。果壳电子CEO顾晓斌认为,“在智能手表这个产品领域,我们是走在前面的,这也是中国品牌实现对国际巨头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表示,从技术上看,可穿戴设备需要芯片级别的整合设计能力,而微机电系统等传感芯片,以及知识产权储备和工艺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国内电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脱颖而出,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