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信息

胡立彪:网购利弊怎么看

2013年11月18日 09:13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9年“双十一”淘宝当天销售额1亿元;2010年“双十一”销售额9.36亿元;2011年销售额飙升至52亿元;2012年达到惊人的191亿元,仅天猫就入账132亿元,而天猫的这个成绩一举超越美国2012年“网络星期一”创造的单日(折合人民币)120亿元纪录,使“双十一”成为全球最大购物狂欢节。今年,淘宝凯歌再奏,“双十一”成交额达到350亿元。

拿出上面的数据给大家看,不是为了显摆淘宝有多牛,马云多能赚钱,而是要以此告诉那些不相信网购力量的人,请你们不要再观望徘徊,不要再听信那些于网购不利的各种说法,理性起来,加入进来。

一些人不相信网购之利,实则太过轻信所谓的网购之弊。被人说的最多的“弊”,就是网购存在价格欺诈。比如有人认为一些网店在“双11”搞促销活动时有先暗提原价再打折的行为。不可否认,虚构原价这事的确有商家干过,事实上,不仅网店,实体性质的商超门店也不乏其事。但问题在于,相比较而言,网店虚构原价者要远远少于实体店。这是因为前者更容易被发现也更容易被监管。事情很简单,包括定价在内的网店商品信息,特别是交易信息都有文字及图片记录,如果价格等信息发生变化一般都可以查到。而且现在有许多专门查询对比价格(包括多店的横向对比及单店的纵向对比)和商家信誉的应用软件(如“如意淘”、“帮5淘”、“帮5买”),店家如有虚构原价行为,这些“比价神器”会让他们现出原形。更为重要的是,像淘宝天猫这样正规的网购平台都有严格的监督机制,网店一旦被发现存在价格欺诈行为,交易管理方会对其做出严厉的处罚:不但此前上交的保证金(天猫店保证金一般为10万元)要泡汤,甚至还可能被驱逐出淘宝平台。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冒险一试。

实话实说,笔者作为一名已有数年网购经历(不谦虚说算得上资深)的淘宝客,几乎所有日常家用物什全在网上购买,至今尚未遭遇真正意义上的网购欺诈,偶尔出现几次不愉快的网购交易,也只是发错货、少发货或快递慢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能很快很好地得到解决。拿我自己当例子,目的与文首列数据一样,只为让那些对网购存在偏见和成见的人,别再偏听偏信,全身心投入网购来真心体味、理解网购。前些日子李克强总理会见马云时,给予了马云和他的淘宝很高的评价,说他的“双11”活动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总理都对网购有这么高的信心,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其实,理解网购,就像理解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信则有,不信则无。在这里,“有”或“无”均有相反或相成的双重指向:网购之利,信则“有”,而只有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获得这个“有”;网购之弊,不信则无,而也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最终发现所谓“弊”并不多也并不那么严重,更重要的是,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发挥自己除“弊”兴“利”的作用和力量,并将其转化、融汇到促进网购市场健康发展的正能量中。

我们不排除网购之弊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但在网购上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激反应却大可不必,而将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放到网上影响他人,自然就是一种需要批评的误人之举了。无论如何,只要欺骗与被骗的人性还在,交易之弊就会一直伴生,不分线上还是线下,但要紧的一条要记住:弊相较取其轻,利相权取其重。既然网购之利日显,逐利者日众,为什么你还要观望呢?与其让这个利与你擦肩而过,不如让它狠狠地撞一下你的腰。

返回

Baidu
map